商品資料
基督教思想再探:三類神學(簡體版)/Christian Thought Revisited (Chinese Edition)
胡斯托•岡薩雷斯(Justo Gonzáles) (Justo Gonzáles)
赵城艺、严锡禹
賢理.璀雅
540600
 
商品缺貨,無法購買

(商品狀態說明)

內容簡介
對或錯?符合聖經或不符合聖經?基督教的或非基督教的?我們往往草率地評斷周圍的世界,簡單地以二元思維強調差異。我們輕易把熟悉的事物認定爲“好的”,把陌生的事物判定爲“壞的”。就基督教而言,我們把從初期教會直到今日大緻保持不變的神學思想視爲“正統的”神學。我們在思考不符合這一标準的神學時,就批評其受到個人的觀念、政治思想或“世界”的影響。然而,這種做法似乎忽視了基督教兩千年曆史的複雜性。

胡斯托·岡薩雷斯(Justo González)的《基督教思想再探》(Christian Thought Revisited)嘗試爲基督徒理解基督教的曆史軌迹提供一種更爲細緻的方式。作爲備受尊敬的教會曆史學家,岡薩雷斯出色地證明,從最早的教父直到今天,通常存在三種主要的神學“類型”。第一類神學強調人類如何因違背上帝的律法而有罪,并因此需要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以得到上帝的赦免。我們可以在德爾圖良(Tertullian)、奧古斯丁(Augustine)和加爾文(Calvin)身上看到第一類神學。相反,第二類神學意識到罪起因于人無法完全認識上帝。爲了完全認識上帝,第二類神學的神學家常常利用其它的知識體系作爲“神學的婢女”。第二類神學在亞曆山大的奧利金(Origen of Alexandria)、彼得·阿伯拉爾(Peter Abelard)和阿道夫·馮·哈納克(Adolf von Harnack)的神學思考中體現出來。

或許有人會立即提問:爲什麽不應簡單地将第一類神學和第二類神學稱爲“基要主義對自由主義”或“保守神學對新派神學”。但這些标簽源于20世紀應對現代性所引發的争辯。如此冠名在教父時期或中古的思想家身上将是年代倒置的。此外,這種二元進路還忽略了同第一類神學和第二類神學有着不同神學氣質的第三類神學。當第一類和第二類神學以律法與真理爲取向,相應地,第三類神學意識到上帝在曆史中的參與:始于亞當,藉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得勝重新建立,如今,上帝還在籍着聖靈轉變的大能——通過教會做工——繼續工作。第三類神學源于愛任紐(Irenaeus),且始終是東方教會的主要神學,如東正教與景教。西方基督教(羅馬天主教和新教)最終掩蓋了第三類神學的光芒。可是,一些現代西方神學家已重拾第三類神學,從卡爾·巴特(Karl Barth)和迪特裏希·朋霍費爾(Dietrich Bonhoeffer),到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學家,甚至是亞伯拉罕·凱珀(Abraham Kuyper)。

如果我們思考中國新教的進程,同樣可以看到上述三類主要的神學。2 第一類神學可以在中國幾位最偉大的福音傳道者身上看到,他們把永生的信息傳給迷茫的人,如倪柝聲、宋尚節、王明道和林獻羔。相反,第二類神學在中國衆多的基督徒知識分子中傳播,他們試圖将基督與中國調和——藉着在儒家思想與共産主義中找到基督教的真理,通常是尋求社會重建與救國,如吳雷川、趙紫宸和吳耀宗。20世紀初,第三類神學在中國十分罕見。倪柝聲、趙紫宸和賈玉明等基督教思想家有時表達出第三類神學的某些要素,但卻建基于第一類或第二類神學。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以來,某些神學家對第三類神學的中國式表達更爲普遍——若非如此,我們不會将他們相提并論——如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的丁光訓與北京守望教會的孫毅。雖然丁光訓與孫毅的政治背景與政治見解十分不同,但他們都看到上帝參與到整個宇宙中,上帝藉着與中國教會同工,來改變中國及中國社會。

一般來說,不論我們思考基督教兩千年的曆史,還是基督教在中國大陸200年的曆史,上述三類神學都以各自獨特的方式于不同的處境中得以表達。岡薩雷斯的《基督教思想再探》能夠幫助我們理清這些曆史。更重要的是,岡薩雷斯爲我們提供一個工具,可以用來更好地欣賞與學習我們形形色色的基督徒弟兄姐妹神學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不論他們的神學傾向是什麽。

曹榮錦

愛丁堡大學新學院

2020中國農曆新年


 
 
作者介紹
胡斯托•岡薩雷斯(Justo Gonzáles),美籍古巴裔曆史學家和神學家,獲得四個榮譽博士位,亦曾爲耶魯大學最年輕的曆史神學博士。除了大獲好評的三卷本《基督教思想史》(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外,岡薩雷斯的主要著作還有《基督教史》(The Story of Christianity)、《路加所講的故事》(The Story Luke Tells)、《主日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Sunday)等。
 
目錄
系列序

1989年版序言

1999年版序言

曹榮錦序

縮略語

導言

第一部分:三類神學的古典模式

第一章:地域與神學家

第二章:上帝、創造和原罪

第三章:救恩之道

第四章:《聖經》的運用

第五章:視角

第二部分:西方神學的進程

第六章:後期教父神學:奧古斯丁的角色

第七章:中世紀神學

第八章:宗教改革及其後

第三部分:當代的意義

第九章:二十世紀的第三類神學

注釋

索引

 
內容連載
導言

一名忠實的信徒離開委身了30多年的教會,他抱怨說:“他們奪走了聖餐的神聖性,把聖餐變成一場普通的宴會。”

另一間教會的一名信徒評論道:“我不理解我們的牧師,她說自己不是自由派,可她的确沒在宣講傳統的宗教。”

一名美國中部的信徒寫道:“我一直在讀第三世界的基督徒撰寫的著作,發現有些奇妙的内容深深吸引着我,而我卻說不清那到底是什麽。”

一名神學院的學生質疑一位教授說:“如果你認爲《以賽亞書》53章在講以色列人,你怎能在受難節的崇拜中誦讀這段經文,好像經文講的是耶稣呢?”

在某家醫院,一名醫生向醫院牧師坦白說:“在我的家鄉南方的一座小鎮,他們在主日學教給我一種信仰。在大學裏,我最喜愛的一位教授——那裏的教授都是自由派——又教給我另一種信仰。在現在的工作中,我必須決定使用哪些醫療器械,卻發現兩種信仰都沒有用武之地。

信徒的這些話說出了同一個問題:困惑。基督徒至少有兩種困惑。第一,基督教的神學和崇拜禮儀所取得的進展,令他們不能再用截然對立的傳統方法将其分類,如自由派/基要派、羅馬天主教/新教。第二,更深一層的困惑是,世界局勢風雲變幻,“進步”所帶給人的希望比我們祖先最瘋狂的夢想還要狂野,所帶給人的恐懼比他們最可怕的噩夢還要恐怖。

我們所學到的傳統神學,不論是自由派神學,還是基要派神學,都不能有效幫助我們解決上述困惑。事實上,某些神學甚至會讓我們相信,我們的困惑在于缺乏信仰或理解力。

我的論點是,初期教會不但有當代各種基要主義與自由主義的遙遠祖先,還有第三類神學;第三類神學對《聖經》及其信息有着不同的解讀,這對我們當今的困惑意義重大。因此,本書主要寫給身處新千年困惑中的基督徒:他們正在探尋一種對自己信仰的新理解,可以引領他們滿懷希望且順服地走向未來。

大約四十年前,我開始教授基督教思想史。我的主要目标是向學生介紹我認爲的對我們當今理解基督教信仰既具啓發又意義重大的曆史和傳統。基于當初授課時的講稿,我最終寫成《基督教思想史》(A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

我特意選用這個不言自明、毫無新意的書名。《基督教思想史》的目的不是闡述我個人對基督教神學史的解讀,而是向讀者盡可能清楚而忠實地介紹對這一曆史的标準解讀。多年以來,《基督教思想史》重印了大約二十次。在最新的修訂版中,雖然我通過許多方式重寫了部分章節,但我盡力秉承最初的目的:初涉基督教思想史的學生與其他讀者,可能難以區分學術共識與我的個人解讀,他們應當有一部盡可能清晰區分二者的入門性著作。

另一方面,曆史本身就是一種解釋。我充分意識到,我盡力闡釋的“學術共識”本身便融彙了多種解釋,而各種解釋不僅基于古代文獻與曆史資料,更取決于曆史學家自己都常常忽視的偏見與動機。因此,作爲曆史學家,我無法避免解讀曆史。本書正是我對曆史的解讀;它可被當作一部專著,也可以作爲我之前所寫的《基督教思想史》的附錄。

曆史本身就是一種解釋。這不完全是消極的說法,它提醒我們理性的限制。它也是一種積極的說法。這正是曆史學家與古玩收藏家的區别。古玩收藏家的興趣在于收集古董或零散的信息,而曆史學家不但從現在看過去,又從過去看現在。的确,我們現在的目标總會影響我們對過去的解讀;同樣,我們對過去的解讀總會引導我們現在的行動。曆史正是一場過去與現在永不休止的對話,而二者都着眼于未來。這是一場我們所有人都參與其中的對話,不管我們是否是專業的曆史學家。我邀請讀者和我一同進行這場對話,一起回顧基督教傳統中的主要思想。

胡斯托·L·岡薩雷斯1
 
詳細資料
原書號:9781913282059
ISBN:9781913282059
出版日期:20210101
頁數:182
尺寸:23.4 x 15.6cm
重量:290克
分類:神學類/神學專題
適用對象:適用所有人
 
購物說明
  • 訂單備貨時間約3-5天不包含週末及國定假日,庫存足夠為當日或隔日出貨,如遇廠商調貨時間延長或絕版、缺貨等特殊情況,將另行通知。詳細請點選常見訂單問題
  • 線上刷卡金額僅為訂單成立時,銀行預先授權金額,並未立即扣款,待訂單完成寄出當日將進行請款,實際請款金額即為出貨單上金額,故如有更改訂單、缺貨或取消訂購,皆不會有刷退程序產生。
  • 為維護您的權益,如因個人因素欲辦理退貨,請維持產品原狀並依原包裝包好,於收到商品鑑賞期七天內,將與欲退貨之商品、紙本發票及原出貨單寄回。詳細可閱讀退換貨須知
  • 如需寄送海外,歡迎閱讀海外訂購常見問題
  • 更多常見問題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