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0
搜尋
進階搜尋
新品上架
全館新品
館長推薦
禮品專區
即將登場
注目優惠
校園書饗特惠
全部特惠案
禮品品牌專區
預約專區
延伸閱讀
校園書饗
特選書單
電子書
讀饗生活
影音專區
本週66折
新品上架
全館新品
館長推薦
禮品專區
即將登場
注目優惠
校園書饗特惠
全部特惠案
預約專區
全館分類
電 子 書
聖 經
新 舊 約 聖 經
和 合 本
和 合 本 標 點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和 合 本 修 訂 版
現 代 中 文 譯 本
新 譯 本
新 漢 語 譯 本
新 普 及 譯 本
當 代 譯 本
其 他 中 文 聖 經
簡 體 聖 經
英 文 聖 經
N I V
K J V
N K J V
N A S B
E S V
M E S S A G E
G N B
N L T
其 他 英 文 聖 經
外 文 聖 經
中 外 文 聖 經
和 合 本 / N I V
和 合 本 / N K J V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 K J V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 N R S V
和 合 本 修 訂 版 / E S V
現 代 中 文 譯 本 / T E V
新 譯 本 / E S V
新 譯 本 / N I V
新 普 及 譯 本 / N L T
其 他 中 外 文 聖 經
註 釋 本 聖 經
選 摘 本
聖 經 論 叢
參 考 書 工 具 書
讀 經 法
釋 經 法
聖 經 概 論
聖 經 史 地
聖 經 歷 史
聖 經 地 理
新 約 歷 史
聖 經 人 物
登 山 寶 訓
耶 穌 生 平 與 教 訓
專 題 論 述
聖 經 文 學
聖 經 故 事
聖 經 神 學
偽 經 次 經
摩 西 五 經
創 世 記
出 埃 及 記
利 未 記
民 數 記
申 命 記
歷 史 書
約 書 亞 記
士 師 記
路 得 記
撒 母 耳 上 下
列 王 記 上 下
歷 代 志 上 下
以 斯 拉 記
尼 希 米 記
以 斯 帖 記
舊 約 註 釋
新 約 註 釋
智 慧 詩 歌 書
約 伯 記
詩 篇
箴 言
傳 道 書
雅 歌
大 先 知 書
以 賽 亞 書
耶 利 米 書
耶 利 米 哀 歌
以 西 結 書
但 以 理 書
小 先 知 書
何 西 阿 書
約 珥 書
阿 摩 司 書
俄 巴 底 亞 書
約 拿 書
彌 迦 書
那 鴻 書
哈 巴 谷 書
西 番 雅 書
哈 該 書
撒 迦 利 亞 書
瑪 拉 基 書
四 福 音 書
馬 太 福 音
馬 可 福 音
路 加 福 音
約 翰 福 音
保 羅 書 信
羅 馬 書
哥 林 多 前 後
加 拉 太 書
以 弗 所 書
腓 立 比 書
歌 羅 西 書
帖 撒 羅 尼 迦 前 後
提 摩 太 前 後
提 多 書
腓 利 門 書
教 牧 書 信
普 通 書 信
希 伯 來 書
雅 各 書
彼 得 前 書
彼 得 後 書
約 翰 壹 、 貳 、 參 書
猶 大 書
啟 示 書
啟 示 錄
新 約 歷 史 書
使 徒 行 傳
神 學 類
系 統 神 學 概 論
神 論
基 督 論
聖 靈 論
救 恩 論
人 論
末 世 論
教 義
護 教 學
神 學 專 題
其 它
信 徒 神 學
靈 界
啟 示 論
教 會 論
實 踐 神 學
教 會
講 道
管 家 職 份
崇 拜 、 儀 式
靈 恩
教 育
文 字 工 作
小 組 教 會
宣 教 差 傳
社 會 參 與
教 牧
輔 導
醫 治
倫 理 學
其 它
教 會 歷 史
教 會 歷 史 概 論
中 國 教 會 歷 史
外 國 教 會 歷 史
派 別
異 端
文 獻 信 條
與 其 它 宗 教
教 會 復 興
台 灣 教 會 歷 史
生 命 造 就
初 信 造 就
禱 告
靈 修
培 靈
事 奉
講 章
其 它
見 證 傳 記
福 音 見 證
生 活 見 證
傳 記
見 證
福 音 佈 道
佈 道 講 章
單 張
小 冊
佈 道 工 作
福 音 叢 書
文 選
生 活 教 導
倫 理
交 友
婚 姻
家 庭
兒 童
青 少 年
成 人
職 業
特 殊 問 題
生 活 教 導
訓 練 材 料
小 組 材 料
工 作 訓 練
研 經
兒 童
青 少 年
幼 稚
成 人
主 日 學
歸 納 法 研 經
紙 品
文 藝 類
小 說 故 事
詩 、 散 文
劇 本
兒 童 故 事 C D
畫 冊
詩 本 樂 譜
音 樂 叢 書
詩 歌 本 譜
節 慶 樂 譜
影 音 光 碟
信 息 類
聖 經 卡 帶 、 C D
信 息 卡 帶
詩 歌 卡 帶
樂 器 演 奏 卡 帶
C D
演 奏 C D
信 息 C D
見 證 卡 帶
見 證 C D
兒 童 故 事 類
伴 唱 帶
節 慶 音 樂
聖 誕 卡 帶
聖 誕 C D
節 慶 卡 帶
節 慶 C D
聖 誕 V C D
聖 誕 D V D
節 慶 V C D
節 慶 D V D
英 文 詩 歌 演 唱
傳 統 聖 詩 演 唱
天 主 教 聖 歌 演 唱
古 典 音 樂 及 演 唱 專 輯
詩 歌 合 輯 演 唱
樂 團 演 唱
男 歌 手 演 唱
女 歌 手 演 唱
現 代 敬 拜 讚 美 演 唱
教 會 合 唱
敬 拜 讚 美 L I V E 演 唱
無 伴 奏 演 唱
猶 太 曲 風 演 唱
鄉 村 詩 歌 演 唱
韓 文 詩 歌 演 唱
黑 人 靈 歌 演 唱
禱 唱 經 文 系 列
兒 童 詩 歌 演 唱
婚 禮 演 唱
日 文 詩 歌 演 唱
演 奏
古 典 聖 樂 演 奏
弦 樂 演 奏
管 樂 演 奏
管 弦 樂 演 奏
鋼 琴 演 奏
合 奏 及 系 列 演 奏
特 殊 風 格 演 奏
婚 禮 演 奏
奇 美 音 樂 演 奏
韻 順 音 樂 演 奏
兒 童 音 樂 演 奏
中 文 演 唱
台 語 現 代 創 作 詩 歌
傳 統 台 語 聖 詩
現 代 詩 歌 創 作 專 輯
現 場 敬 拜 讚 美 專 輯
樂 團 專 輯
個 人 專 輯
傳 統 聖 詩 專 輯
兒 童 詩 歌 專 輯
婚 禮 專 輯
原 住 民 詩 歌
大 陸 詩 歌
一 般 音 樂 類
一 般 音 樂 演 唱
一 般 音 樂 演 奏
一 般 音 樂 卡 帶
經 文 禮 品
經 文 桌 飾 品
經 文 杯 子 容 器
經 文 包 夾
聖 經 皮 套
經 文 服 飾 布 品
經 文 鐘 錶 類
經 文 布 軸 掛 畫
經 文 飾 品 配 件
經 文 壁 掛 框 匾
經 文 水 晶
經 文 磁 鐵
教 會 婚 喪 儀 式 用 品
經 文 手 機 匙 圈
經 文 雜 貨 禮 品
經 文 識 別 帶
福 音 春 聯
經 文 掛 飾
十 字 架
經 文 相 ( 畫 ) 框
經 文 座 台 盒 用 品
季 節 性 商 品
經 文 遊 戲 品
經 文 胸 章
其 它
經 文 文 具
經 文 文 具 雜 貨
經 文 筆 記 手 冊
經 文 文 具 紙 品
經 文 年 日 誌 曆
經 文 卡 片
經 文 卡 片
經 文 貼 紙
經 文 程 序 單
經 文 書 籤 . 明 信 片
經 文 金 句 盒 卡
經 文 季 卡
禮 物 書
暢銷排行榜
延伸閱讀
校園書饗
特選書單
電子書
讀饗生活
影音專區
會員服務
登入/加入會員
忘記密碼
檢視歷史訂單
修改個人資料
喜愛商品清單
FAQ常見問題
購物車
0
登入/註冊
🌟交換禮物.兒童禮品.祝福金句禮品.2023聖誕節特選禮品,貼近你的心!🌟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朋友,我們來談談:如何建立自助及助人的行動模式
more...
商品分類
電 子 書
聖 經
新 舊 約 聖 經
和 合 本
和 合 本 標 點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和 合 本 修 訂 版
現 代 中 文 譯 本
新 譯 本
新 漢 語 譯 本
新 普 及 譯 本
當 代 譯 本
其 他 中 文 聖 經
簡 體 聖 經
英 文 聖 經
N I V
K J V
N K J V
N A S B
E S V
G N B
其 他 英 文 聖 經
外 文 聖 經
中 外 文 聖 經
和 合 本 / N I V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 K J V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 N R S V
和 合 本 修 訂 版 / E S V
現 代 中 文 譯 本 / T E V
新 譯 本 / E S V
新 譯 本 / N I V
新 普 及 譯 本 / N L T
其 他 中 外 文 聖 經
註 釋 本 聖 經
選 摘 本
聖 經 論 叢
參 考 書 工 具 書
讀 經 法
釋 經 法
聖 經 概 論
聖 經 史 地
聖 經 歷 史
聖 經 地 理
新 約 歷 史
聖 經 人 物
登 山 寶 訓
耶 穌 生 平 與 教 訓
專 題 論 述
聖 經 文 學
聖 經 故 事
聖 經 神 學
偽 經 次 經
摩 西 五 經
創 世 記
出 埃 及 記
利 未 記
民 數 記
申 命 記
歷 史 書
約 書 亞 記
士 師 記
路 得 記
撒 母 耳 上 下
列 王 記 上 下
歷 代 志 上 下
以 斯 拉 記
尼 希 米 記
以 斯 帖 記
舊 約 註 釋
新 約 註 釋
智 慧 詩 歌 書
約 伯 記
詩 篇
箴 言
傳 道 書
雅 歌
大 先 知 書
以 賽 亞 書
耶 利 米 書
耶 利 米 哀 歌
以 西 結 書
但 以 理 書
小 先 知 書
何 西 阿 書
約 珥 書
阿 摩 司 書
俄 巴 底 亞 書
約 拿 書
彌 迦 書
那 鴻 書
哈 巴 谷 書
西 番 雅 書
哈 該 書
撒 迦 利 亞 書
瑪 拉 基 書
四 福 音 書
馬 太 福 音
馬 可 福 音
路 加 福 音
約 翰 福 音
保 羅 書 信
羅 馬 書
哥 林 多 前 後
加 拉 太 書
以 弗 所 書
腓 立 比 書
歌 羅 西 書
帖 撒 羅 尼 迦 前 後
提 摩 太 前 後
提 多 書
腓 利 門 書
教 牧 書 信
普 通 書 信
希 伯 來 書
雅 各 書
彼 得 前 書
彼 得 後 書
約 翰 壹 、 貳 、 參 書
猶 大 書
啟 示 書
啟 示 錄
新 約 歷 史 書
使 徒 行 傳
神 學 類
系 統 神 學 概 論
神 論
基 督 論
聖 靈 論
救 恩 論
人 論
末 世 論
教 義
護 教 學
神 學 專 題
其 它
信 徒 神 學
靈 界
實 踐 神 學
教 會
講 道
管 家 職 份
崇 拜 、 儀 式
靈 恩
教 育
文 字 工 作
小 組 教 會
宣 教 差 傳
社 會 參 與
教 牧
輔 導
醫 治
倫 理 學
其 它
教 會 歷 史
教 會 歷 史 概 論
中 國 教 會 歷 史
外 國 教 會 歷 史
派 別
異 端
文 獻 信 條
與 其 它 宗 教
教 會 復 興
台 灣 教 會 歷 史
生 命 造 就
初 信 造 就
禱 告
靈 修
培 靈
事 奉
講 章
其 它
見 證 傳 記
福 音 見 證
生 活 見 證
傳 記
見 證
福 音 佈 道
佈 道 講 章
單 張
小 冊
佈 道 工 作
福 音 叢 書
文 選
生 活 教 導
倫 理
交 友
婚 姻
家 庭
兒 童
青 少 年
成 人
職 業
特 殊 問 題
生 活 教 導
訓 練 材 料
小 組 材 料
工 作 訓 練
研 經
兒 童
青 少 年
幼 稚
成 人
主 日 學
歸 納 法 研 經
紙 品
文 藝 類
小 說 故 事
詩 、 散 文
劇 本
兒 童 故 事 C D
畫 冊
詩 本 樂 譜
音 樂 叢 書
詩 歌 本 譜
節 慶 樂 譜
影 音 光 碟
信 息 類
聖 經 卡 帶 、 C D
C D
演 奏 C D
信 息 C D
見 證 C D
兒 童 故 事 類
伴 唱 帶
節 慶 音 樂
聖 誕 C D
英 文 詩 歌 演 唱
傳 統 聖 詩 演 唱
古 典 音 樂 及 演 唱 專 輯
詩 歌 合 輯 演 唱
樂 團 演 唱
男 歌 手 演 唱
女 歌 手 演 唱
現 代 敬 拜 讚 美 演 唱
教 會 合 唱
敬 拜 讚 美 L I V E 演 唱
韓 文 詩 歌 演 唱
兒 童 詩 歌 演 唱
日 文 詩 歌 演 唱
演 奏
古 典 聖 樂 演 奏
弦 樂 演 奏
管 樂 演 奏
管 弦 樂 演 奏
鋼 琴 演 奏
合 奏 及 系 列 演 奏
特 殊 風 格 演 奏
兒 童 音 樂 演 奏
中 文 演 唱
台 語 現 代 創 作 詩 歌
傳 統 台 語 聖 詩
現 代 詩 歌 創 作 專 輯
現 場 敬 拜 讚 美 專 輯
樂 團 專 輯
個 人 專 輯
傳 統 聖 詩 專 輯
兒 童 詩 歌 專 輯
大 陸 詩 歌
經 文 禮 品
經 文 桌 飾 品
經 文 杯 子 容 器
經 文 包 夾
聖 經 皮 套
經 文 服 飾 布 品
經 文 鐘 錶 類
經 文 布 軸 掛 畫
經 文 飾 品 配 件
經 文 壁 掛 框 匾
經 文 水 晶
經 文 磁 鐵
教 會 婚 喪 儀 式 用 品
經 文 手 機 匙 圈
經 文 雜 貨 禮 品
經 文 識 別 帶
福 音 春 聯
經 文 掛 飾
十 字 架
經 文 相 ( 畫 ) 框
經 文 座 台 盒 用 品
季 節 性 商 品
經 文 遊 戲 品
經 文 胸 章
其 它
經 文 文 具
經 文 文 具 雜 貨
經 文 筆 記 手 冊
經 文 文 具 紙 品
經 文 年 日 誌 曆
經 文 卡 片
經 文 卡 片
經 文 貼 紙
經 文 程 序 單
經 文 書 籤 . 明 信 片
經 文 金 句 盒 卡
經 文 季 卡
禮 物 書
商品資料
朋友,我們來談談:如何建立自助及助人的行動模式
作者:
溫儀彬
出版社:
中國學園傳道會
特價 NT
297
330
參考庫存量:
3
(可訂購商品,若庫存數量不足,將於結帳後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加入購物車
加入喜愛商品
內容簡介
我們所處的時代,看似越來越進步,然而人與人之間卻越來越疏離,“孤單” “無助” 已經成為普遍的形容詞。多數人都意識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成長期積累的負面情緒,以及家庭和其他人際關係中的糾結,卻求助無門。有時累計小病到問題大的時候,又怯於看專業醫生。其實,神賜給我們基本的治癒能力,也給我們同伴,可以同行。只要我們願意嘗試,治癒情緒關係的過程,是一個重要的自我瞭解與轉變的美好過程。不但如此,當個人體驗了成長的喜悅之後,這些成長的故事將能夠在許多的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他人的祝福。
《朋友,我們來談談》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回應了以上的狀況,以聖經的角度出發,提供讀者一些具體的工具和管道,讓讀者先掌握工具來幫助自己,然後應用這些工具去幫助自己所關心的人。讓我們不再孤軍作戰,進而建立一個彼此扶持的文化。
本書幫助您瞭解個人問題的根源,以及個人成長的聖經基礎。這些聖經根據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這樣您就可以準備好體驗上帝的醫治。書中有實際的步驟和工具,引導您進入一些內在療愈的初步個人體驗。此外還提供一些基本陪伴人的技巧,當上帝開路時,您就預備好去應用個人的體驗,並使用所學習的基本技巧去陪伴他人。
看更多
收回
作者介紹
溫儀彬,馬來西亞沙巴人,育有兩男一女,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輔導系,隨後在新加坡東亞神學院考取聖經科碩士。
1992年開始,在臺灣師範大學負責大學生、成人訓練督導及栽培的工作。回國後,投入於馬來西亞大學及各大專院校進行輔導及培訓工作,期間也在各個成人、夫妻小組裡分享 ‘親子教育’等主題。1998年開始與丈夫一起從事婚前輔導、婚姻輔導及帶領媽媽小組,開始了她在馬來西亞全國各個教會主領婚姻的家庭講座。2006年起,負責大使命雜誌的親子教育專欄,包括《親子教育》、《屋簷下的天空》等。2010年開始在職青專欄寫關於情緒調適的文章。2014年出版《媽媽,我們來談談》。2020年畢業於美國華信國際大學神學院教牧博士。作者與夫婿是認證的婚姻和家庭的導師(Certified Coach)。
目前的她更專注於個人生命進深的輔導工作,説明有需要的人處理生命中的傷害,讓生命活得更有意義。
在2014年,我寫了一本書《媽媽,我們來談談》,這本書是希望透過個人與輔導個案,所面對的種種挫折和挑戰,激發讀者去正視自己的內在生命;[4] 引導讀者隨著書中的感動和引導,寫下個人的心得和成長記錄,給自己一個實際的評估和成長的機會。目的是讓讀者,在檢視個人內在生命的過程,從神那裡找到個人生命的意義、價值和盼望。
以下是一些讀者的響應:
讀者一:A媽媽在看了書後,找我談女兒憂鬱症並自殺的問題。這個媽媽在處理女兒的問題時總是束手無策,只能完全依靠醫生和藥物。每個月醫生與孩子約談時,只花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因此診治的效果完全仰賴在家裡長時間與患者在一起的照顧者;而她,這位長時間照顧患者的媽媽,很無助,覺得快要崩潰了。她說自己需要一個實際的引導,讓她知道如何實際陪伴這個女兒成長。
讀者二:一位少女從小到大,不知道為什麼只穿黑色或深色的衣服,雖然自己喜歡明亮顏色的衣服,別人也常給她同樣的建議,但是她就是不敢嘗試。當她看了書之後,當天晚上就禱告問神,到底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情?結果神把她帶回小時候被傷害的情景。那天晚上,她把隱藏在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委屈,完全哭訴了出來,並且在神面前決定,原諒那個傷害她的人。這個女孩在誠心的禱告之後,內心所隱藏的捆綁就被神釋放了。
讀者三:B媽媽是憂鬱症患者,在家覺得生命沒有方向和意義。看了書以後,開始主動參加媽媽小組和查經班;後來,也接受挑戰去主動關心人和學習傳福音,並願意接受門徒造就的裝備。
我也輔導過一個自殺未逐的個案。當她來和我談話的時候,我幫助她從絕望當中漸漸站起來,並且看到希望。在和她接觸大約有兩三個月的時間,我嘗試幫助對方找到問題的根源,也幫助她從不同的角度來處理自己的問題。然而這一段互動的時間,讓我有很大的感慨:雖然在和我見面的時候她得到了幫助,但是當她回到自己的生活環境時,她還是孤單自己一個人!一個人住,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上班,一個人逛超市,一個人做家務,一個人度假,幾乎任何事都是一個人在進行,也難怪她常常處在企圖自殺的邊緣!
以上所提到的個案,讓我看到兩個很重要的事實。第一,上帝能夠透過書本或一些實用的工具和支援來幫助一個人。第二,社群、朋友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我改變自己以往輔導的作風。我的輔導方向不再是以單向的方式進行,乃是鼓勵當事人學習負起責任,善用身邊的支援,例如書本、課程等等來裝備自己。同時,也栽培一些人來做陪伴的服侍,用團隊輔助的方式進行。因為我認為人需要一個群體的支持,特別是當他面對一個超越自己能力範圍的問題時,更是如此。聖經上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道書4:9-12)
《朋友,我們來談談》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回應了以上的需求,以聖經的角度出發,提供讀者一些具體的工具和管道,讓讀者先掌握工具來幫助自己,然後應用這些工具去幫助自己所關心的人。讓我們不再孤軍作戰,進而建立一個彼此扶持的文化。
[4] 溫儀彬:《媽媽,我們來談談》(Puchong: August Publishing Sdn. Bhd, 2014),
頁47-57.
看更多
收回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部:全人發展的聖經根據
第一章:辨識問題的根源
第二章:全人發展的過程
第三章:全人發展的具體目標
第四章:採用SHALOM模式為促進全人發展的管道
第二部:全人發展的步驟——SHALOM模式的具體應用
第五章:辨別問題根源的工具和步驟
第六章:督責(Rebuking)
第七章:使人歸正(Correcting)
第八章:教導人學義(RighteousLiving)(一)
第九章:教導人學義(RighteousLiving)(二)
第三部:全人發展的果效——成為他人的祝福
第十章:成為陪伴者
第十一章:陪伴者需要知道的事
第十二章:陪伴過程需要知道的事
第十三章:陪伴過程的重要技巧——聆聽
註釋
看更多
收回
內容簡介
內容連載
序:
從事輔導的這些年裡,我看到一個很無奈的現象,就是當一個人遇到問題時,我們的一貫作風和想法就是認為,需要找牧師或專業輔導。這種觀念不只來自當事者,一般的大眾,包括當事者身邊的人或親友,也都有這種想法。這種現象反映出一些事實:第一,當事者可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事情還不是很嚴重時,不需要找人幫忙;一來怕麻煩別人,二來感覺很羞恥;等到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時,逼不得已才去找專業人士。第二,當事者旁邊的人或許察覺到他的狀況,就感覺自己應該通知牧師,或建議對方去尋求幫助;或許他也想幫助當事者,但卻不知道需要付多少代價及時間,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因此就裹足不前。另一方面,專業輔導或牧師在面對這麼多需求時,常常感到自己力量有限,沒有辦法顧及而產生無力感。你也觀察到這種現象嗎?
其實在面對這種現象時,我們是有其他出路的。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八十年代的調查顯示,需要幫助的人,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去尋找專業輔導,大部分的人都是找自己的親戚朋友。[1] 這項調查顯示,非專業人士在尋求幫助者的人身上,扮演重要的角色。[2] 二十世紀以後,整體的社會走向有了極大的改變,對於專業輔導的需求激增;但是在這些激增的數目中,大部分人還是情願找自己身邊可以幫助他的人。除此之外,調查也發現,許多患有情緒障礙的患者,似乎在沒有接受任何專業人員的輔導下康復了。[3] 這種「自我協助」的趨勢顯示,裝備一般人成為陪伴者是重要的。這事實對教會來說也是同等重要的。基督徒輔導除了裝備信徒參與關懷的服事,也應該裝備信徒如何以福音為出發點,以聖經為基礎,協助被幫助者達到信仰和靈命成熟的目標。
在我輔導人的生涯裡,有許多這類激勵人的事發生,其中一個例子是在我幫助*明燕時,看到了一個非常奇妙的果效。明燕失去未婚夫之後,來找我談話。她在未婚夫突然生病去世之後,就陷入深淵的幽谷裡。有好長一段時間,她無法用任何字眼形容自己的感受。每一次她跟我見面時,都只是流淚。直到有一次我抱著她,聖靈透過我的口在她的耳邊說「祂明白!」頓時我們兩人都感受到那是從神來的安慰。過後,我就建議她把這特別的經歷寫下來,以成為日後支持她的力量。在那漫長的煎熬中,明燕嘗試學習把失去愛人的心聲透過寫日誌整理出來。雖然一開始她的思緒好像一團漿糊,但漸漸地神一步一步幫助她,處理過去所壓抑的情緒。其中一個就是對未婚夫的憤怒,原來她一直在生氣未婚夫丟下她一人在世上受煎熬,自己卻在天堂享受。除了明白自己這些隱藏的感受,寫日誌也幫助她對神敞開。當她學習把生活中的細節記錄下來,她看見神透過小小的事情,向她表達愛;例如一首歌、一個擁抱、一張紙條、一句簡短鼓勵的話等等。當她被神的愛圍繞,她開始意識到,她需要學習原諒未婚夫。在第三個週年時,她開始寫一封道別信給未婚夫,表示願意原諒他,也願意把他釋放。寫日誌的過程幫助她從這漫長的三年走出來,當然也是神的愛完完全全地幫助她復原,並且站起來。
經過這個個人特殊的經歷,她體會到會有許多像她這樣的人需要被扶持。因此當有機會上「成為陪伴者」的課程,她就格外珍惜,她也預備好去使用從課程所學到的技巧,加上個人的經歷去陪伴他人。在上課期間,她開始幫助其他兩個姐妹*文凌和*彩霞,處理她們所面對的情緒問題。
明燕在陪伴文凌時,發現她和媽媽的關係不好。於是明燕就告訴對方,這些不良的關係,可能會帶來負面的情緒和影響,就建議她若心裡存有負面的情緒,就得把這些負面的情緒寫下來,好好地去整理;除了自己處理情緒,也可以嘗試坦誠地向媽媽說出自己的感受,若不能面對面說,或許可以學習寫一封不用寄出去的信給媽媽。文凌答應去做。當她開始寫日誌,並慢慢整理自己的情緒後,她的心慢慢地敞開,感覺自己可以坦然地面對和媽媽的關係。不但如此,她在寫信的時候,發現自己對媽媽有很多不合理的期待,原來在這段不良的關係當中也有自己該負責任的責任。因此就決定原諒媽媽,並請求媽媽的原諒。當然她也決定把寫好的信給媽媽看。透過這一個練習的過程,她和媽媽的關係就有很大的進展;不但如此,文凌還繼續把自己的見證和其他人分享,幫助同樣有破裂家庭關係的朋友,去面對問題,並與人和解。
除此之外,明燕也用課程中所學到的模式幫助彩霞。彩霞生長在一個不是很富庶的家庭,在面對家庭經濟窘困的狀況時,彩霞感覺神與她的距離很遙遠。她覺得上帝不但沒有幫助她,還讓她獨自面對可能要輟學的困境。為了避免他人的論斷,她將這個怨恨藏在心裡有好長的一段時間;直到她忍無可忍了,就向明燕求助。明燕以聖經的真理教導她,引導她好好處理這些扭曲的思想,並建議她在接下來的三天,每天睡覺前寫下一件感恩的事情。彩霞答應學習寫感恩的事件。第一件她寫下的感恩事件,就是當她在陪伴一位瞎眼的同學時才體會到的,原來能看見真的是恩典!因此,她特別感謝上帝,讓她有眼睛可以看見。第二件感恩的事情就是當她和同學去拜訪老人院時,她經歷更多神的恩典;一位奶奶跟她分享喪女之痛,並送給彩霞一本奶奶自己寫的小冊子。在小冊子裡奶奶分享,神如何在這過程中恩待她。當彩霞讀這本小冊子時,神很清楚地讓她看見,祂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是如此信實。從此以後,彩霞就建立寫日誌的習慣,提醒自己神的信實,並且也開始規律地閱讀神的話語。
從以上的實例可以看出,我們不但可以自助,也可以在自我成長時,使用個人的學習和經歷去鼓勵和支持有需要的人。
因此我特別想表達一個事實:我們不需要等到問題很嚴重時,才想到輔導這件事。如果我們都認同,每個人都可以是彼此扶持的一個個體,那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一個人面對特殊狀況時,我們都可以主動尋找支援幫助自己,都可以隨時找到身邊的人談談自己的狀況,而不會覺得這是很羞恥或麻煩別人的事。而一般的人,也需要有這個認同:雖然我不是專業的輔導員,但是我可以成為陪伴者。這樣的文化將對我們今天的光景,帶來很大的轉變。這就是本書的目的。本書會分享生活的實際例子,也會提供一些實際可行的工具或管道,讓讀者學習更有效地在陪伴人的過程,設立一些目標和策略,提高陪伴人的果效。
本書的第一部分提供個人問題的根源,基督對於罪的救贖,以及個人成長和成聖的聖經基礎。這些聖經根據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這樣你就可以準備好體驗上帝的醫治。第二部分提供實際的步驟和工具,引導您進入一些內在療癒的初步個人體驗。第三部分提供一些基本陪伴人的技巧,當上帝開路時,你就預備好去應用個人的體驗,並使用所學習的基本技巧去陪伴他人。
如何有效地使用本書:
①應用當中所提供的步驟和工具,先幫助自己,讓自己的生命有成長及突破。
②當遇到有需要幫助的人時,可以學習應用。(一對一,或以小組的方式進行)
[1] Siang-Yang, Tan, Lay Counselling, 67.
[2] Gerald Gurin, Joseph Veroff, and Sheila Feld, Americans View Their Mental Health (New York:
Basic Books 1960), 341.
[3] Allen E. Bergin and Michael J. Lambert,“The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Outcome,”in Handbook
of Psychotherapy and Behaviour Change, 2nd ed. S.L. Garfield and A.E. Bergin (New York: Wiley,
1978), 139-189.
看更多
收回
詳細資料
原書號:20231
ISBN:9786269716562
出版日期:20230701
頁數:193
尺寸:14.8 x 21cm
重量:274克
裝訂方式:平裝
分類:實踐神學/輔導
適用對象:適用所有人
購物說明
訂單備貨時間約3-5天不包含週末及國定假日,庫存足夠為當日或隔日出貨,如遇廠商調貨時間延長或絕版、缺貨等特殊情況,將另行通知。詳細請點選
常見訂單問題
。
線上刷卡金額僅為訂單成立時,銀行預先授權金額,並未立即扣款,待訂單完成寄出當日將進行請款,實際請款金額即為出貨單上金額,故如有更改訂單、缺貨或取消訂購,皆不會有刷退程序產生。
為維護您的權益,如因個人因素欲辦理退貨,請維持產品原狀並依原包裝包好,於收到商品鑑賞期七天內,將與欲退貨之商品、紙本發票及原出貨單寄回。詳細可閱讀
退換貨須知
。
如需寄送海外,歡迎閱讀
海外訂購常見問題
。
更多常見問題FAQ
你可能也會喜歡
青少年的壓力,我懂!--家庭系列
罪與恩典:基督徒輔導的整合模式--輔導協談系列
整合心理治療--輔導協談系列
關係DNA--靈命成長系列
其他人也買了
暴風雨中的家庭--...
21世紀門徒現場-...
記憶的力量--在錯...
給所有人的摩西五經...
我為什麼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