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0
搜尋
進階搜尋
新品上架
全館新品
館長推薦
禮品專區
即將登場
注目優惠
校園書饗特惠
全部特惠案
禮品品牌專區
預約專區
延伸閱讀
校園書饗
特選書單
電子書
讀饗生活
影音專區
本週66折
新品上架
全館新品
館長推薦
禮品專區
即將登場
注目優惠
校園書饗特惠
全部特惠案
預約專區
全館分類
電 子 書
聖 經
新 舊 約 聖 經
和 合 本
和 合 本 標 點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和 合 本 修 訂 版
現 代 中 文 譯 本
新 譯 本
新 漢 語 譯 本
新 普 及 譯 本
當 代 譯 本
其 他 中 文 聖 經
簡 體 聖 經
英 文 聖 經
N I V
K J V
N K J V
N A S B
E S V
M E S S A G E
G N B
N L T
其 他 英 文 聖 經
外 文 聖 經
中 外 文 聖 經
和 合 本 / N I V
和 合 本 / N K J V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 K J V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 N R S V
和 合 本 修 訂 版 / E S V
現 代 中 文 譯 本 / T E V
新 譯 本 / E S V
新 譯 本 / N I V
新 普 及 譯 本 / N L T
其 他 中 外 文 聖 經
註 釋 本 聖 經
選 摘 本
基 督 教 書 籍
聖 經 論 叢
參 考 書 工 具 書
讀 經 法
釋 經 法
聖 經 概 論
聖 經 史 地
聖 經 歷 史
聖 經 地 理
新 約 歷 史
聖 經 人 物
登 山 寶 訓
耶 穌 生 平 與 教 訓
聖 經 文 學
聖 經 故 事
聖 經 神 學
偽 經 次 經
摩 西 五 經
創 世 記
出 埃 及 記
利 未 記
民 數 記
申 命 記
歷 史 書
約 書 亞 記
士 師 記
路 得 記
撒 母 耳 上 下
列 王 記 上 下
歷 代 志 上 下
以 斯 拉 記
尼 希 米 記
以 斯 帖 記
舊 約 註 釋
新 約 註 釋
智 慧 詩 歌 書
約 伯 記
詩 篇
箴 言
傳 道 書
雅 歌
大 先 知 書
以 賽 亞 書
耶 利 米 書
耶 利 米 哀 歌
以 西 結 書
但 以 理 書
小 先 知 書
何 西 阿 書
約 珥 書
阿 摩 司 書
俄 巴 底 亞 書
約 拿 書
彌 迦 書
那 鴻 書
哈 巴 谷 書
西 番 雅 書
哈 該 書
撒 迦 利 亞 書
瑪 拉 基 書
四 福 音 書
馬 太 福 音
馬 可 福 音
路 加 福 音
約 翰 福 音
保 羅 書 信
羅 馬 書
哥 林 多 前 後
加 拉 太 書
以 弗 所 書
腓 立 比 書
歌 羅 西 書
帖 撒 羅 尼 迦 前 後
提 摩 太 前 後
提 多 書
腓 利 門 書
教 牧 書 信
普 通 書 信
希 伯 來 書
雅 各 書
彼 得 前 書
彼 得 後 書
約 翰 壹 、 貳 、 參 書
猶 大 書
其 他 書 信
啟 示 錄
新 約 歷 史 書
使 徒 行 傳
神 學 類
系 統 神 學
神 、 創 造
基 督
聖 靈
救 恩
人
末 世
教 義
護 教 學
神 學 專 題
其 它
信 徒 神 學
靈 界
啟 示 論
教 會 論
實 踐 神 學
宣 教 差 傳
社 會 參 與
教 牧
輔 導
醫 治
倫 理 學
其 它 團 契
教 會 歷 史
歷 史
中 國 歷 史
外 國 歷 史
派 別
異 端
文 獻 信 條
與 其 它 宗 教
教 會 復 興
台 灣 歷 史
生 命 造 就
初 信 造 就
禱 告
靈 修
培 靈
事 奉
講 章
其 它
見 證 傳 記
福 音 見 證
生 活 見 證
傳 記
見 證
福 音 佈 道
佈 道 講 章
單 張
小 冊
佈 道 工 作
福 音 叢 書
文 選
生 活 教 導
倫 理
交 友
婚 姻
家 庭
兒 童
青 少 年
成 人
職 業
特 殊 問 題
生 活 教 導
專 題 論 述
教 會
講 道
管 家 職 份
崇 拜 、 儀 式
靈 恩
教 育
文 字 工 作
小 組 教 會
訓 練 材 料
小 組 材 料
工 作 訓 練
研 經 材 料
兒 童 教 材
青 少 年 教 材
幼 稚 教 材
成 人 教 材
主 日 學 教 材
歸 納 法 研 經
紙 品
文 藝 類
小 說 故 事
詩 、 散 文
劇 本 遊 戲
兒 童 故 事 C D
畫 冊
音 樂
詩 本 樂 譜
音 樂 叢 書
詩 歌 本 譜
節 慶 樂 譜
C D
中 文 詩 歌 演 唱 C D
外 文 詩 歌 演 唱 C D
福 音 演 奏 C D
節 慶 C D
信 息 . 見 證 C D
影 音 軟 體
兒 童 故 事 C D
福 音 禮 品
福 音 飾 品 配 件
福 音 項 鍊
福 音 耳 環 / 耳 夾
福 音 手 環 / 手 鍊
福 音 戒 指
福 音 胸 針 / 別 針
福 音 匙 圈 / 吊 飾
福 音 服 飾 配 件
福 音 其 他 飾 品 配 件
福 音 家 飾 用 品
福 音 桌 飾 品
福 音 布 軸 掛 畫
福 音 壁 掛 框 匾
福 音 相 框
十 字 架
福 音 掛 飾
福 音 水 晶
福 音 座 台 盒 用 品
福 音 抱 枕 / 套
福 音 生 活 雜 貨
福 音 服 飾 布 品
福 音 鐘 錶 類
福 音 磁 鐵
福 音 雜 貨 禮 品
福 音 遊 戲 品
福 音 3 C 電 器
福 音 香 氛 美 妝 保 養
福 音 春 聯
福 音 食 器 廚 房
福 音 收 納 瓶 罐
福 音 食 品 / 飲 品
福 音 杯 款 / 茶 壺
福 音 馬 克 杯 / 咖 啡 杯
福 音 茶 具 / 酒 具
福 音 保 溫 瓶 / 隨 身 瓶
福 音 玻 璃 杯 / 水 杯
福 音 茶 壺 / 水 壺
其 他 福 音 杯 壺 款 及 周 邊
福 音 食 器 / 鍋 具
福 音 文 具
福 音 資 料 夾 袋
福 音 辦 公 用 品
福 音 書 寫 用 品
福 音 證 件 用 品
福 音 筆 記 手 冊
福 音 文 具 紙 品
福 音 年 日 誌 曆
福 音 包 裝 用 品
福 音 文 具 雜 貨
福 音 卡 片
福 音 受 洗 卡 片
福 音 生 日 卡 片
福 音 萬 用 卡 片
福 音 謝 卡 / 邀 請 卡 / 慰 問 卡
福 音 金 句 盒 卡
福 音 貼 紙
福 音 明 信 片 . 書 籤
福 音 季 節 卡
福 音 小 禮 卡
其 他 福 音 卡 片
教 會 儀 式 用 品
福 音 包 夾 類
一 般 禮 品
一 般 卡 片
生 日 卡
萬 用 卡
謝 卡 . 邀 請 卡
其 他 主 題 卡
小 禮 卡
盒 卡
貼 紙
明 信 片 . 書 籤
季 節 卡
一 般 文 具
日 記 . 筆 記
鉛 筆 袋 盒
春 聯 、 紅 包
筆 類
證 件 用 品
雜 文 紙 品
辦 公 用 品
資 料 夾 袋 、 相 本
文 具 禮 盒
萬 用 手 冊
年 月 曆 . 日 誌
食 器 廚 房
瓶 瓶 罐 罐
杯 盤 壺 碗
馬 克 杯 / 咖 啡 杯
茶 杯 / 茶 具
酒 杯 / 酒 器
餐 具 / 鍋 具
保 溫 瓶 / 隨 行 杯
水 杯 / 玻 璃 杯
廚 房 雜 貨
食 品
傢 俱 燈 飾
暢銷排行榜
延伸閱讀
校園書饗
特選書單
電子書
讀饗生活
影音專區
會員服務
登入/加入會員
忘記密碼
檢視歷史訂單
修改個人資料
喜愛商品清單
FAQ常見問題
購物車
0
登入/註冊
【神學月系列講座part3】10/19(六)初代教會的X檔案(吳國安老師主講)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傳道書靈拾
more...
商品分類
電 子 書
聖 經
新 舊 約 聖 經
和 合 本
和 合 本 標 點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和 合 本 修 訂 版
現 代 中 文 譯 本
新 譯 本
新 漢 語 譯 本
新 普 及 譯 本
當 代 譯 本
其 他 中 文 聖 經
簡 體 聖 經
英 文 聖 經
N I V
K J V
N K J V
N A S B
E S V
G N B
N L T
其 他 英 文 聖 經
外 文 聖 經
中 外 文 聖 經
和 合 本 / N I V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 K J V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 N R S V
和 合 本 修 訂 版 / E S V
現 代 中 文 譯 本 / T E V
新 譯 本 / E S V
新 譯 本 / N I V
新 普 及 譯 本 / N L T
其 他 中 外 文 聖 經
註 釋 本 聖 經
選 摘 本
基 督 教 書 籍
聖 經 論 叢
參 考 書 工 具 書
讀 經 法
釋 經 法
聖 經 概 論
聖 經 史 地
聖 經 歷 史
聖 經 地 理
新 約 歷 史
聖 經 人 物
登 山 寶 訓
耶 穌 生 平 與 教 訓
聖 經 文 學
聖 經 故 事
聖 經 神 學
偽 經 次 經
摩 西 五 經
創 世 記
出 埃 及 記
利 未 記
民 數 記
申 命 記
歷 史 書
約 書 亞 記
士 師 記
路 得 記
撒 母 耳 上 下
列 王 記 上 下
歷 代 志 上 下
以 斯 拉 記
尼 希 米 記
以 斯 帖 記
舊 約 註 釋
新 約 註 釋
智 慧 詩 歌 書
約 伯 記
詩 篇
箴 言
傳 道 書
雅 歌
大 先 知 書
以 賽 亞 書
耶 利 米 書
耶 利 米 哀 歌
以 西 結 書
但 以 理 書
小 先 知 書
何 西 阿 書
約 珥 書
阿 摩 司 書
俄 巴 底 亞 書
約 拿 書
彌 迦 書
那 鴻 書
哈 巴 谷 書
西 番 雅 書
哈 該 書
撒 迦 利 亞 書
瑪 拉 基 書
四 福 音 書
馬 太 福 音
馬 可 福 音
路 加 福 音
約 翰 福 音
保 羅 書 信
羅 馬 書
哥 林 多 前 後
加 拉 太 書
以 弗 所 書
腓 立 比 書
歌 羅 西 書
帖 撒 羅 尼 迦 前 後
提 摩 太 前 後
提 多 書
腓 利 門 書
教 牧 書 信
普 通 書 信
希 伯 來 書
雅 各 書
彼 得 前 書
彼 得 後 書
約 翰 壹 、 貳 、 參 書
猶 大 書
其 他 書 信
啟 示 錄
新 約 歷 史 書
使 徒 行 傳
神 學 類
系 統 神 學
神 、 創 造
基 督
聖 靈
救 恩
人
末 世
教 義
護 教 學
神 學 專 題
其 它
信 徒 神 學
靈 界
實 踐 神 學
宣 教 差 傳
社 會 參 與
教 牧
輔 導
醫 治
倫 理 學
其 它 團 契
教 會 歷 史
歷 史
中 國 歷 史
外 國 歷 史
派 別
異 端
文 獻 信 條
與 其 它 宗 教
教 會 復 興
台 灣 歷 史
生 命 造 就
初 信 造 就
禱 告
靈 修
培 靈
事 奉
講 章
其 它
見 證 傳 記
福 音 見 證
生 活 見 證
傳 記
見 證
福 音 佈 道
佈 道 講 章
單 張
小 冊
佈 道 工 作
福 音 叢 書
文 選
生 活 教 導
倫 理
交 友
婚 姻
家 庭
兒 童
青 少 年
成 人
職 業
特 殊 問 題
生 活 教 導
專 題 論 述
教 會
講 道
管 家 職 份
崇 拜 、 儀 式
靈 恩
教 育
文 字 工 作
小 組 教 會
訓 練 材 料
小 組 材 料
工 作 訓 練
研 經 材 料
兒 童 教 材
青 少 年 教 材
幼 稚 教 材
成 人 教 材
主 日 學 教 材
歸 納 法 研 經
紙 品
文 藝 類
小 說 故 事
詩 、 散 文
劇 本 遊 戲
兒 童 故 事 C D
畫 冊
音 樂
詩 本 樂 譜
音 樂 叢 書
詩 歌 本 譜
節 慶 樂 譜
C D
中 文 詩 歌 演 唱 C D
外 文 詩 歌 演 唱 C D
福 音 演 奏 C D
節 慶 C D
信 息 . 見 證 C D
影 音 軟 體
兒 童 故 事 C D
福 音 禮 品
福 音 飾 品 配 件
福 音 項 鍊
福 音 耳 環 / 耳 夾
福 音 手 環 / 手 鍊
福 音 戒 指
福 音 胸 針 / 別 針
福 音 匙 圈 / 吊 飾
福 音 服 飾 配 件
福 音 家 飾 用 品
福 音 桌 飾 品
福 音 布 軸 掛 畫
福 音 壁 掛 框 匾
福 音 相 框
十 字 架
福 音 掛 飾
福 音 水 晶
福 音 座 台 盒 用 品
福 音 抱 枕 / 套
福 音 生 活 雜 貨
福 音 服 飾 布 品
福 音 鐘 錶 類
福 音 磁 鐵
福 音 雜 貨 禮 品
福 音 遊 戲 品
福 音 3 C 電 器
福 音 香 氛 美 妝 保 養
福 音 春 聯
福 音 食 器 廚 房
福 音 收 納 瓶 罐
福 音 食 品 / 飲 品
福 音 杯 款 / 茶 壺
福 音 馬 克 杯 / 咖 啡 杯
福 音 保 溫 瓶 / 隨 身 瓶
福 音 玻 璃 杯 / 水 杯
福 音 茶 壺 / 水 壺
其 他 福 音 杯 壺 款 及 周 邊
福 音 食 器 / 鍋 具
福 音 文 具
福 音 資 料 夾 袋
福 音 辦 公 用 品
福 音 書 寫 用 品
福 音 證 件 用 品
福 音 筆 記 手 冊
福 音 文 具 紙 品
福 音 年 日 誌 曆
福 音 包 裝 用 品
福 音 文 具 雜 貨
福 音 卡 片
福 音 受 洗 卡 片
福 音 生 日 卡 片
福 音 萬 用 卡 片
福 音 謝 卡 / 邀 請 卡 / 慰 問 卡
福 音 金 句 盒 卡
福 音 貼 紙
福 音 明 信 片 . 書 籤
福 音 季 節 卡
福 音 小 禮 卡
其 他 福 音 卡 片
教 會 儀 式 用 品
福 音 包 夾 類
一 般 禮 品
一 般 卡 片
萬 用 卡
貼 紙
明 信 片 . 書 籤
季 節 卡
一 般 文 具
日 記 . 筆 記
筆 類
證 件 用 品
雜 文 紙 品
辦 公 用 品
年 月 曆 . 日 誌
食 器 廚 房
杯 盤 壺 碗
茶 杯 / 茶 具
餐 具 / 鍋 具
保 溫 瓶 / 隨 行 杯
食 品
傢 俱 燈 飾
商品資料
傳道書靈拾
作者:
何照洪
出版社:
天恩出版社
特價 NT
225
250
參考庫存量:
1
(可訂購商品,若庫存數量不足,將於結帳後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加入購物車
加入喜愛商品
內容簡介
聖經中的傳道書是一本探索人生意義的書,是所羅門王對世人的勸導書卷。而何長老在本書中帶領讀者細讀每一節經文,並從中得到教導與啟發,更盼能實際行在日常生活中。
日光之下虛空無奈 日光之上才有答案
◆死亡是難逃的結局,世上無公義也無愛◆
無論愚拙聰明或貧賤富貴,結局都是死亡;
人世間充滿欺壓嫉妒,沒有公平更沒有愛,皆是虛空。
◆世間最有智慧的人,也找不到人生答案◆
罪惡抹黑日光之下的道理,使人遠離日光之上的真理。
受造物查不出造物主的作為,只能尋求神自我的啟示。
◆唯有追求真神,日光之上才有永生盼望◆
創世以來的十架救恩,救人脫離死亡毒鉤與罪惡刑罰。
當敬畏神,記念創造主,人生問題的答案就在基督裡。
★★★上帝的麻布袋 就等你彎腰拾取★★★
未讀過神學的人,一樣可以讀得懂聖經!讀者可以用輕鬆的方式讀它,好像在茶餘飯後吃零食,甚至看小說一樣,在不知不覺中,把神的話存入心中!
★★★附錄「傳道書表覽」」★★★
精簡扼要地詳列傳道書每一章的虛空原因與建議。
何照洪長老的靈拾,始終具有一種推理連貫的風格,就像用靈裡的亮光,建構出環環相扣的光環,讓人一翻開書頁,就會跟著何長老的思緒脈絡不停地讀下去。並且每每在意念轉角之處,發現令人意想不到的亮光,使內心的眼睛為之一亮。
——台北基督徒北投禮拜堂|林義順長老
自序
日光之下的虛空與難解
《傳道書靈拾》,是繼《以斯帖記靈拾》、《路得記靈拾》、《約拿書靈拾》、《但以理書靈拾》、《約翰福音靈拾》、《使徒行傳靈拾》、《何西阿書靈拾》、《哈巴谷書靈拾》、《瑪拉基書靈拾》、《雅歌靈拾》、《哈該書靈》、《撒迦利亞書靈拾》、《約書亞記靈拾》、《約伯記靈拾》、《利未記靈拾》、《以弗所書靈拾》、《士師記靈拾》、《羅馬書靈拾》、《啟示錄靈拾》後的第二十本靈拾系列書籍。
智慧文學—傳道書
傳道書是所羅門所寫的一卷書,所羅門在聖經中一共寫了三卷書,分別是箴言、傳道書及雅歌。其中,傳道書說到外院的事,就是關於日光之下、這個世界的事。箴言說到聖所的事,就是關乎基督徒在世上的言行及見證,也就是待人處世之道。雅歌則描寫至聖所之事,就是與神相交、與神相愛的事。傳道書主要是幫助不認識真神的人面對世界的虛空,並且去尋找真神與答案。當然,傳道者也要讓基督徒明白,世界是沒有盼望的,若只靠人的智慧,是找不到人生的答案。
所羅門在傳道書中,代表世上最聰明的哲學家,希望幫助世人找出人生問題的解答。並不是所羅門不認識真神,而是他代表世上的宗教家或哲學家,去尋找人類的答案。然而,最後他仍然找不到答案,只找到虛空的結論。在書中的某些描述,因為找不到人生的答案,所以他鼓勵人吃喝玩樂(參考二章24節);那是無奈之語,並不是基督徒應該有的人生觀,所以不能直接應用於基督徒的生活中。
所羅門代表了世上最有智慧的人,試著去探討人生的問題,但傳道書只找出了問題,真正完整的答案,並不在傳道書,而是在聖經其他的書卷中。傳道書說到神,也說到神的話(參考十二章13節),卻沒有提到基督及其救贖工作;也就是說,傳道書指引人到神的面前,才可以得著神的啟示,得到基督的救恩。
神對人的啟示,可以分為一般啟示與特殊啟示兩種。所謂一般啟示,就像是羅馬書一章20節所說的:「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代表人可以從萬物的創造中,去認識神的存在。我們可以發現,傳道書有出現「神」這個字,但卻沒有出現「耶和華」這個字。其中,神代表一般人可以找到的神,可以是真神,也可以是假神。
在傳道書中,所羅門代表世上的智者,苦尋人生問題的解答,他知道有神,卻不明白神的救恩,這是傳道書的結論。「耶和華」代表神啟示人以後,人可以認識的神,也就是要經過特殊的啟示,人才可以認識的真神。因此,傳道書中雖然提到神,卻沒有找到救恩,因為救恩需要透過神的啟示,並認識耶穌基督以後,才可以得著。因為除基督之外,別無拯救;若是找不到基督,就像某些宗教團體一樣,雖然拚命地拜神,但因為不認識基督,就得不到救恩。
若明白傳道書的中心思想,就知道它可以指出人生的問題,但卻找不到完整答案。傳道者因為缺乏神的特殊啟示,就算他窮盡智慧,想找出答案,最終還是遍尋不著。
人生問題的答案就在基督裡
若要找到人生的完整答案,唯有先找到基督,這就要在聖經其他的書卷中去找,才可以找到。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說,傳道書是一個引子,幫助世人找出真正的問題,然後吸引世人去聖經中,找出人生的完整答案。對以色列人而言,律法是訓蒙的師傅,引人到基督那裡去,使人可以因信稱義、得到救恩(參考加拉太書三章24節);但律法本身也不能讓以色列人得救。同樣地,對外邦人而言,傳道書亦算是訓蒙的師傅,引人到聖經那裡,使人可以認識基督,得著救恩。
傳道書提出了人生的虛空,點出人生的問題,是有待解決的。然而,就算傳道者是世上最有智慧及權柄的君王,他用盡了「看家本領」,仍然不能解決他所發現的問題;這代表即使是世上最有智慧的人,也無法解決人生的問題。只有基督來了,才能解決人生所有問題,但這不在傳道書的範圍內說明。
我們閱讀本書,要注意的是它可以讓人了解人生的問題,但卻沒有說出完整的解決之道;目的是要讓人繼續尋找,因為完整的答案,就在整本聖經之中。唯有加上聖經全部書卷,才有神的特別啟示,解決人生的問題。
這就有點像約翰福音十二章20至21節所說的,有幾個希臘人來找耶穌,要得人生答案一樣。希臘人求的是智慧(參考哥林多前書一章22節),但他們的智慧到了盡頭時,就知道唯有來到基督面前,才可以找得到人生的答案。
傳道書因為是寫給未信之人,是說到人生的虛空,要人了解到人生的問題。因此,書中有一些建議,是在找不到人生答案後,妥協做出的結論;我們要注意分辨,不可加諸於基督徒身上,因為那是對未信者無奈的建議。例如:總論第十三項所列出享樂主義的經文,主要是因為找不到人生的答案,無奈做出的結論;但基督徒已經找到人生的答案,我們真正的喜樂,就不在吃喝玩樂,乃在得著基督自己。
若是如此,那傳道書的書寫目的是什麼呢?我想,基督徒熟讀及了解傳道書的內容後,就可以使用傳道書,作查經的工具;也幫助非基督徒認清世界及人類的本質,從而讓他們可以尋找神,得以認識基督的救恩。筆者就曾經使用傳道書,做為非基督徒查經的工具,並有人因而信了耶穌
從神話語中拾取豐富恩典
本系列叢書之所以取名為「靈拾」,是因為神的話語是豐富的,我們所能得到的啟示,就只是像從禾捆中掉下來的一點穗子,我們把它一點一點撿拾起來而已。故靈拾系列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讓我們了解,神的話語是豐富的;我們所得到的,常只是從禾捆中掉下的一點點穗子而已。然而神的恩典是大的,即使是一點點的零碎,就能使我們終身受用不盡。若我們肯從零碎開始,不斷地拾取,至終必如路得一樣,不僅得到飽足,最後必得著基督自己(參拙作《路得記靈拾》)。當我們讀每一本靈拾書籍時,盼望能存謙卑的態度,在神的話語中得到聖靈啟示,俾能愈來愈得著祂豐富的恩典。
用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
靈拾系列寫作目的是深入解釋每卷聖經,但不採用咬文嚼字式的解經,而是以一般人易懂的文字去解釋其精意。寫作原則則是儘量使用整本聖經的經文要義去解釋每一部書卷,而不採用名人的註解,以使讀者明白,聖經是互相解釋,是這裡一點、那裡一點;無一沒有伴偶的(參考以賽亞書二十八章10節,三十四章16節),這也符合以經解經的原則,避免錯誤解經的出現。
同時,解經注重了解神在經文中的心意及心情,以能應用於教會及日常生活為原則。因為若讀經只為了做學問,會讓人覺得枯燥,久而久之就不再想讀經,做成反效果了;這亦是筆者曾聽過的抱怨。
不只速讀也要細讀
今天喜歡3C產品各種新花樣的人愈來愈多,而喜愛讀經的人卻愈來愈少,值得我們警覺。一般而言,教會中所推動的讀經運動,大多是速讀式的讀經,目的是很快把聖經讀完一遍。這種方式,固然能幫助信徒對聖經有整體粗淺的認識,然而,若認為速讀聖經就能「畢業」的話,那效果常是有限的。教會應鼓勵不只速讀聖經,更應該推動一卷一卷的細讀聖經,才是正確的路。
細讀聖經的目的,除了能更深了解神的心意外,更應向著應用於日常生活為目標。如此讀經就不是理論式的,而是實際行出來的見證。
讀經也是實際行出來的生活
每次靈拾書籍出版後,總會覺得寫得不夠完全,因為人無法說盡神話語的豐富。當我們讀完每卷書後,不應拘泥於單一的解經方式,而應該以此為根基,進一步默想神的話,以得到聖靈更多的啟示。若能如此,必會讓我們愈來愈有興趣去讀經,也會愈來愈有信心,知道即使沒讀過神學,也可以讀懂聖經;還知道不必一定要跟神學家一樣,做了很多研究,才能解釋聖經。若能如此,就會使一般信徒有信心自己讀經,也能找到讀經的門路。
靈拾系列的每一本書,在每一章之後,都附有一些思考問題。目的是希望讀者在閱讀這些經文後,可以更多省察反思自己的生命,或是實際應用在日常的生活。這些提問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多思想其他沒有寫出來的解經,增加我們對神豐富話語的認識,也可以幫助讀者都能來到神的面前,得到神的光照;也因著思想聖經的經文,進而調整我們的生活,更能滿足神的心意。
看更多
收回
作者介紹
■何照洪
出生於澳門,1968年赴臺灣就讀國防醫學院,畢業後在臺北榮民總醫院工作,從住院醫師,到血液科主任醫師及醫學院教授。
1963年蒙恩,1967年在香港浸信會為道堂受浸。1981年時,台北基督徒林森南路禮拜堂推動石牌地區之植堂工作,被推選為植堂負責人,並於1981年年底,成立石牌禮拜堂,同時擔任教會負責人。在石牌禮拜堂二十多年帶職牧會期間,植出四個會堂,分別為竹圍禮拜堂、蘭雅禮拜堂、魚池禮拜堂,以及北投禮拜堂;並與另一教會共同植出台中榮中禮拜堂。
2005年自臺北榮民總醫院提早退休,蒙呼召赴西非及創啟地區從事超文化福音工作,前後約七年;之後又前往澳門繼續宣教事奉。
個人信主後不久,即遵守聖經教導,每天晨更,五十多年來從不間斷。因看重神的話語,在教會除帶領聖徒做福音差傳的工作外,也持續帶領查經班近四十年。此外,常藉著出國開會或應邀之機會,在歐洲多個國家,如法國、荷蘭、義大利、西班牙等華人教會,以及香港教會中講道。亦曾到泰國、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瑞典、比利時、加拿大、美國、葡萄牙等華人教會證道。
看更多
收回
目錄
I 推薦序 世間的智慧與永恆的答案/林義順
IV 自序 日光之下的虛空與難解
001 總論 揭開人生虛空面
033 第 一 章 人生苦短、宇宙無窮
049 第 二 章 突破不了的虛空
065 第 三 章 人無法掌握世事
081 第 四 章 失去愛就會虛空
093 第 五 章 宗教的神與瑪門的神
109 第 六 章 日光之下的悲哀
123 第 七 章 要察看神的作為
139 第 八 章 人間找不到真理
149 第 九 章 智慧與愛是寶貴的財富
163 第 十 章 正確使用智慧
175 第十一章 地上與天上的投資
187 第十二章 真正的答案是找到真神
199 總結 日光之上才有答案
203 讀傳道書後我應學到的功課
206 附錄:傳道書表覽
看更多
收回
內容簡介
內容連載
【總論】揭開人生虛空面
人生的虛空
1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傳道者的言語。2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3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4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5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6風往南颳,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7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8萬事令人厭煩(或譯:萬物滿有困乏),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9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10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11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
傳道者的經驗
12我傳道者在耶路撒冷作過以色列的王。13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14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15彎曲的,不能變直;缺少的,不能足數。16我心裡議論說:我得了大智慧,勝過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而且我心中多經歷智慧和知識的事。17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這也是捕風。18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傳道書一章1∼18節)
一、作王的傳道者
傳道書應該是所羅門所寫的書,雖然大衛的兒子不一定是指所羅門,但所羅門應該是最有可能的作者。然而,本書一開始,所羅門就以傳道者的身分自居,但他不是以色列的王(參考12節)嗎?為何又稱自己是傳道者呢?他有沒有領受神的呼召,去傳道呢?聖經沒有提到所羅門是否受召去傳道,但他堂堂一國之君,不是有更多重要的任務嗎?然而,經歷種種生活的體驗後,所羅門寫出心得與人分享。因著君王的身分,他有著比別人豐富的經歷,加上過人的智慧,他就不只可以作王,而且有更多屬靈的經歷,得以分享深刻的感受。
今天,我們是否也可以如此呢?一方面我們有自己的身分,每一種身分,都會有不同的經歷;而這些經歷,是否可以變成屬靈的體驗,並且可以說出來,為主作見證呢?
神給所羅門一個位分,是別人所沒有的,因著他是君王,就可以有更多的財富及權柄,可以有更多方法、機會,去追求世上的答案。同時,他擁有神賜下的智慧,就可以寫出生動的生活心得,幫助許多的人。
原來不只是君王可以成為傳道者,每一個不同職業的人,都可以經歷不同的體會,都可以成為業餘的傳道者,這是每個人都不能逃避的責任。先知是要經過呼召才出來服事的,但傳道者呢?聖經中除了此處,還有沒有其他的傳道者?舊約是沒有的,但是否沒有呼召,就不能作見證呢?我們的見證,大都流傳在教會,但是否可以走進社會呢?那麼,作見證需要呼召嗎?其實並不需要,只要說出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那就是見證。因此,這卷傳道書,就是傳道者所寫的感言,是尋求人生的目標、方向後,所得出來的結論。
二、傳道書是對世人的當頭棒喝
傳道者的這一篇講道,不是對著「教會」講的,而是就著世界的人講的,也就是說,這是一篇勸世文,說出世人的虛空和無望。我們讀傳道書時,一定要記得一件事,就是此時所羅門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代表不認識神的一般人。他站在世人的立場,是要告訴大家,這世界是沒有希望的,因為人找不到真神。世人靠自己所找到的,全都是假的神。若是找不到耶和華這位真神,這世界就會走向死亡及虛空。因為有死亡的存在,虛空、沒有盼望,就是避免不了的結果。
在聖經中,所羅門一共寫了三卷書:傳道書、箴言,以及雅歌。傳道書說到外院之事,是對外邦人說的。箴言說到聖所之事,是對信徒所說的,教導信徒如何與他人相處,用智慧生活。而雅歌則說到至聖所的生活,教導人如何與神相交。原來我們要過的,不只有外院、有聖所,也有至聖所的生活。在外院中,我們是否可以做出美好的見證,幫助世人了解自己的狀況,找出問題的答案呢?傳道書沒有指出真正的答案,只指出世界的走向、世界的虛空,代表以人的能力,是無法找得到答案。
傳道書是人找神,但得不到神的啟示,只能陷入虛空。傳道書中有提到神,卻沒有提到耶和華這個字。這代表什麼呢?這代表人在找神,但卻不能找到真神。因為人找的神,都只是人想像出來的神。人知道宇宙應該是有神的,卻不知道誰才是真神,這也是傳道書中的一種悲哀,是人世間逃不過的悲哀。
三、人因無永恆而虛空
傳道書一開始,就以「虛空的虛空」,說出個人的體會,好像還未說明原因,就先提出結論。這代表在一個沒有真神的世界,用人的短暫比起大自然的無限,只能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虛空。人的方法、人的追求,是無法打破這虛空的。所以,傳道者不必解釋太多,開宗明義就說出一個最終的結論―比起浩瀚無盡的大自然,人是多麼的渺小、短暫。這裡不必談個人的成就或目標,也不必談地位的尊貴或卑賤;比起大自然的無限,人是如此的有限,而我們所有的一切,轉眼都會成空。若沒有永恆,那這一切都是不實在的,因為所有的都會過去。
一個有智慧的人,會從永恆來查看萬事,所羅門代表站在世人立場的智者,這位智者,可以從永恆來看事。然而,他也只是從世上的永恆來看,而不是從天上的永恆來看這一切。傳道書代表日光之下的事,不是日光之上的事,所以,所羅門只能從地上的永恆來觀察,但這已經不錯了;因為一般的人,不會從永恆的角度去看現今的事,只會以眼前的想法來看現在。但是,我們應該學習以長遠的眼光,去看目前發生的事。沒有智慧的人,看不到虛空;有智慧的人,看得到虛空,卻看不到答案;有神的智慧的人,才會看得到答案,把虛空變成真實。
有個真實的故事,說到一個準備搬家的女士,在整理舊物時,發現年少時的日記,其中寫著她非常期望要嫁給一個男生。但現在的她發現,這男人根本很有問題,為什麼當時的她竟如此著迷?她又看到日記寫著,自己曾經離家出走,但為什麼要離家,她卻一點印象也沒有,可見那不是什麼深刻的大事。翻看昔日的日記,她就發現當時以為很重要的事,在幾十年後的今天去看,早已不值一提。
若我們能學習從十年、二十年後的角度,去看現今發生的事,一定有不同的想法;更何況要從永恆的角度看現在,差別當然會更大!傳道書一開始就用永恆看現在,這是智慧的表現;以永恆來看,就會發現今日的執著,只是虛空的忙碌。不過,傳道者從日光之下的角度去觀察,所以他提到的永恆,只是地上而不是天上的永恆。那基督徒呢?不但有地上的永恆,還有天上的永恆,然而,我們懂得用天上的永恆,來看現今的事物和目標嗎?若我們懂得用天上的永恆來看現在,就能夠校正我們地上的目標,指向天上永恆的目標;這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是有意義的生活。
四、日光之下無新事
傳道者又說「日光之下並無新事」,這是什麼意思呢?日光之下不是常有新事嗎?例如影響全世界的新冠病毒,不是前所未見的病毒嗎?其實,這取決於對「新事」的定義,原來人與神的解讀是不同的。沒有新事,是指我們所遇到的事,都只是世上的事,即使看起來新奇,但最後的結果,都是朝向死亡,有一天都會過去。也就是似新卻還是舊的,因為目標沒有改變,方向沒有改變;人所認為新的事,並無法把人的生命翻新過來,也就是說,那些不過是沒有意義的舊事。
因此,日光之下無新事,是從神的角度去看,沒有可以把我們的生命翻新的事;世上的事似乎是新的,卻無法改變人、無法使人更新。只有在基督裡,他才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參考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
傳道者為何這樣悲觀呢?因為他從永恆的眼界,就看出問題的真偽,就看出一般人不能看到的事。今天我們若是從永恆的角度,整個看法也會截然不同。例如舊約聖經敘述,末底改對王有功,但沒有得到獎賞(參考以斯帖記二章21~23節,六章1~3節),如果單從這件事去看,您無法看出的布局、神的計畫,這就是我們的有限。若我們可以拉長眼界,就會知道我們所追求的事物,在永恆中有什麼意義?這才是我們衡量價值的標準。
人若是沒有永恆,若是只以短暫的視角去看事,看法都會受限。當我們懂得站在永恆的角度,或是從將來在天上的角度,就會發現完全不同的看法。我們是否可以學習,從天上的、將來的角度,去看現在所做的事呢?如此,我們就會有更大的智慧,去完成該完成的事。
外邦人沒有永恆,因此,所看的事就少有智慧;外邦人只看見地上的將來,那並不是永恆。然而,基督徒有永恆,是否也有天上的智慧呢?是否懂得用永恆的角度去看事呢?若不懂得,雖然我們看見永恆,卻不一定有智慧來做事。傳道書的智慧,對基督徒來說,是要我們看見虛空後,可以跳過世界的虛空,得到永恆的益處
五、智慧可能使人想到神
雖然所羅門有王的身分(參考12節),也有過人的智慧和知識(參考16~17節),但依舊覺得缺乏,因為他不是神,他知道有一位高高在上的神,掌管一切的事(參考13節)。縱然所羅門王充滿智慧、享有富貴,縱然他得到世人所追求的,但他仍無法滿足,仍然覺得虛空及勞苦。因為他知道就算爬到人間最高的位置,仍不是最高位,還有一位比他高的。他開始感受到神的存在,他覺得應該要認識神。
當一個人尚未取得榮華富貴時,會以為得到後就可以滿足;但所羅門已經得到一切,才發現自己需要神,否則他還是無法滿足。原來人會以為,只要達到追求的目標,就能夠心滿意足;然而真正得到後,常常還是覺得不足,因為世界的東西,永遠不能填滿人的內心。因此,所羅門第一次提到神,他知道有神,然而不知道如何尋求神,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因為此刻他代表未認識神的世人,而不是已認識神的所羅門。原來只有神才可以解決人的虛空,因為虛空是靈裡的缺乏,不是體及魂的滿足可以填補的。人不能用智慧處理靈的問題,只有神可以解決靈的問題;離開了神,人就永遠找不到答案。
當人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自然就會想到神;就算是世上最聰明、最有智慧的人,也是需要神的。所羅門已經是耶路撒冷的王(參考12節),他大有智慧,勝過所有曾經統治耶路撒冷的人(參考16節);然而,當他思想人生的問題時,不得不把神帶入思想範圍中。然而,不只是想到神、不只是知道有神,而且要認識這位真神,人生才有答案。可惜所羅門所代表的智者,在第一章中就提到有神,然而,他卻不馬上尋找神,仍然是用自己的方法,嘗試去解決人生的問題。
所羅門有了一切財富、地位、權力後,發現仍是虛空不滿足,於是就想到有神,這是自然產生的聯想(但不是想到要尋找神)。因為有許多問題,人的智慧沒有答案;有許多事物,人的智慧也無法解釋,此時,神就出現在人的思想中。神此刻的出現代表什麼呢?那代表我雖然聰明,雖然擁有學問、地位,但還是不能解決人生所有的問題,於是我就想到應該要有一位神。這時的神不是已認識的真神,乃是想像中的神,是理智上覺得應該有神。這樣的神只是成為人的安慰劑,還不是掌管萬有的神。
六、神在一般人眼中的意義
原來神這個字,在人的思想中,有不同的層次。一般的人,只是要神幫我解決棘手的問題。這時的神,是人想像的神,是人理智的產物。這時的神,是因為求助無門而出現的,那並不代表真神,不是神自我啟示的神。雖然這時的所羅門,得到了高位、財富、智慧,但仍不能滿足,他也發現人的有限,於是他加上一位看不見的神,就是使徒行傳十七章23節所說的「未識之神」。這時人或許知道有神,或許會把解決不了的事,都交給這位未識之神;然而,這位神只是人想像的神,只是宗教的神,還不是拯救的神,還不是與人有關係的神。
然而,所羅門想像有一位神之後,他又轉回自己的路,並沒有繼續尋找這位真神;可能也是因為他找不到真神之路,於是就放棄尋求,又回到自己的方法。第一章末了,他還是覺得虛空,只能倚靠自己的智慧,嘗試找出人生的答案(參考二章1節)。他好像一隻無頭蒼蠅,這裡試一下,那裡試一下;因為他不服氣,決定要找到人生的答案。然而,他還是無法以自己的力量找出答案。他知道要找神,卻沒有門路,於是還是用人的方法、人的聰明去找答案。然而,離開神就無法找到真正的答案。
原來人類是知道有神的,似乎很早就知道的。然而,人的下一步又如何呢?要尋找神才對。但尋找神的路在哪裡呢?人可以自己尋找神嗎?傳道書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告訴我們有神,以及要尋找神。然而傳道書並沒有提到如何尋找神,只有在最後一章提出一個暗示,就是我們要找的,乃是創造萬物的主,而不是另一個受造物。同時,最後一章13節,更進一步說到,不只是找到神,而且要找到啟示―就是祂的律例和誡命,然後才能找到人生的道路。今天人的宗教,不是找到造物主,乃是把受造物奉為神明,那是褻瀆真神。若要找到神,光靠人的力量,是永遠找不到的,這就是
人的極限,是我們必須承認的事實。
七、知道神還要找到真神
因此,在這一段經文中,神出現了一次,但只是曇花一現;為何只是曇花一現呢?因為人沒有路,若勉強而為,那就只是把神變成一個受造物。若不能得到神的啟示,人是永遠無法認識神的。人雖然知道有神,但卻沒有路去找神,就只能用自己的方法,去尋找人生的答案,而最終的結果,就只是找到宗教,而找不到真神呢!
所羅門想找人生的答案,但因為人的能力有限,他一定要加入神的幫助。加入神是人類的自然現象,但下一步更要緊的,是要得到神的啟示,否則我們還是會走錯路。宗教是人尋找神,但我們要的,不是宗教,乃是信仰;唯有神的啟示,我們才可以真正認識神。
所羅門的神,在他腦中一閃而過之後,他又覺得不要浪費過人的智慧、不要埋沒傲人的地位及財力,所以他又傾己所有,試著找尋人生的答案,這就是第二章接下來的描述。原來所羅門是被自己的智慧所捆綁,他擁有一切之後,卻依然虛空,於是他不死心,要去找答案。然而,虛空是靈的層面,不是體及魂的層面,不論他如何努力,都不會找到靈中的答案的。
故此,所羅門想征服虛空,最後卻被虛空征服,他終究會失敗,因為在人是沒有答案的。若早知道沒有答案,人就不必白費氣力;然而在所羅門之後,還是有很多所謂智者,仍在尋求解答。不過,既然連最聰明的所羅門,試過所有的方法還是無解,那之後的人還需要再試嗎?
所羅門告訴我們,即使全世界最聰明的人,要用自己的方法尋找神,終究是找不到的。唯有得到神的啟示,才可以認識這位創造萬物的真神,才可以找到人生的答案。
八、人間智慧的問題
多有智慧,為何會多有愁煩呢(參考18節)?若沒有神,世人的智慧是從人間來的。人間來的智慧,可以看得到短暫生命的虛空,也可以看得到日光之下的勞碌,但卻看不到解決問題的神。因此,多有智慧的人,看得到問題,卻看不到答案,於是他的愁煩就出來了。若是如此,或許他情願看不到問題,至少活得比較快樂。
看更多
收回
詳細資料
原書號:01R025
ISBN:9789862773680
出版日期:20230101
頁數:224
尺寸:14.8 x 20.8 cm
裝訂方式:平裝
印刷方式:單色印刷
分類:聖經論叢/傳道書
適用對象:適用所有人
購物說明
訂單備貨時間約3-5天不包含週末及國定假日,庫存足夠為當日或隔日出貨,如遇廠商調貨時間延長或絕版、缺貨等特殊情況,將另行通知。詳細請點選
常見訂單問題
。
線上刷卡金額僅為訂單成立時,銀行預先授權金額,並未立即扣款,待訂單完成寄出當日將進行請款,實際請款金額即為出貨單上金額,故如有更改訂單、缺貨或取消訂購,皆不會有刷退程序產生。
為維護您的權益,如因個人因素欲辦理退貨,請維持產品原狀並依原包裝包好,於收到商品鑑賞期七天內,將與欲退貨之商品、紙本發票及原出貨單寄回。詳細可閱讀
退換貨須知
。
如需寄送海外,歡迎閱讀
海外訂購常見問題
。
更多常見問題FAQ
你可能也會喜歡
今日與那日:傳道書的智慧
美感聖經:傳道書
房角石聖經注釋叢書第六卷下:傳道書.雅歌(簡體)
以敬以虔活在當下--傳道書析讀(聖經通識叢書)
其他人也買了
啟示錄靈拾
禱告新生活:30天...
痛苦的上帝--楊腓...
揭開屬天的爭戰計畫...
但以理書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