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淡水文化地景重構與博物館的誕生
殷寶寧
主流出版社有限公司
288320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調貨說明

內容簡介
「博物館如何誕生?」是知名文化政策學者Tony Bennett曾提出的大哉問,在殷寶寧教授筆下,則翻轉成為探問臺灣獨特歷史與政治情境的本地疑旨,開展出值得關注的後殖民視野和社區焦點。

當前臺灣的文化治理研究,空間上聚焦於臺北、臺中、臺南、高雄等主要城市,時間上則專注於日治時期與戰後階段。相對於這個主導趨向,殷教授選擇淡水小鎮,以後殖民視線凝望馬偕牛津學堂與紅毛城代表的西方傳教暨商貿脈絡下的現代性權力構造。

本書的寫作環繞著以「淡水」為核心,與其說是刻意地挑選出這個「地方」作為研究的對象,不如說是淡水蘊含的豐富文化地景與歷史場所精神,訴說著太多的故事,誘發人無法忽視。特別是研究者多年來在淡水的持續觀察:從組織性設置的「博物館」,到經由文化治理機構所認可的「文化資產」,一直到「文化景觀」變遷三者之間有機的辯證關係,不斷誘發著對這些相關課題彼此動態變化所激盪出文化政策、地方治理、文化資產保存、文化地景變遷等課題,一場場從理論概念到實踐場域的辯證思考。


專文推薦
王志弘(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黃瑞茂(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

誠摯推薦
李乾朗(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客座教授)
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
夏鑄九(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
陳志誠(臺灣藝術大學校長)
黃光男(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名譽教授)
以上按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 殷寶寧

可能因為正巧出生地址是臺北舊城牆遺址,歷經著某些不斷地穿越邊緣的人生軌跡。住在外省籍人口較多的中山區北淡線鐵路邊,跨越鐵道去講閩南語為主的大同區上學;從法學院變成工學博士。在教育行政部門任職,負責校園建築事務。在廣播電台工作,不做廣播節目。在沒有建築系的大學裡教建築。可能因此對二元對立跟分類總是充滿疑惑,難以抗拒時空間轉換交替的奇魅。在不斷地穿梭之間,想尋找或融合、或平衡、或共存、或顛覆界線的諸般歷程中,生命從雙連、石牌一路向北到了淡水。循著淡水河的水流聲跡,想像著當年同樣在此停駐的馬偕博士,在空間中,探索著臺灣最初的博物館誕生,淡水的文化資產保存與地景變遷課題,從一座港口城市的歷史容顏,窺看著都市治理與文化想像,期盼召喚出更多人心中的那個淡水。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現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副教授,同時兼任教學發展中心主任與古蹟藝術修護學系主任。曾經任職於中央廣播電台、教育部、真理大學等機關學校;擔任文化研究學會秘書長與理事長等職務。主要研究專長為建築與文化研究、文化資產與博物館、都市研究等。曾出版《情欲‧國族‧後殖民—誰的中山北路》、《性別與設計:建築與女性主義的邂逅》等書。
 
目錄
推薦序/文化之為用:底蘊積澱與活化轉生的辯證/王志弘 7
推薦序/城市是第一個博物館!/黃瑞茂 13

第1章
博物館是什麼? 19
第一節 問題的起點 20
第二節 為什麼是「淡水」? 24
第三節 從文化治理、文化資產保存到博物館的誕生? 31
第四節 淡水空間歷史素描:文化景觀變遷視角 40
第五節 本書章節及書寫架構 45

第2章
臺灣第一座博物館?馬偕牛津學堂博物室空間建構歷程再思 49
第一節 前言 50
第二節 馬偕研究文本的再檢視 55
第三節 傳教士或帝國之眼?馬偕眼中福爾摩沙的後殖民閱讀 60
第四節 馬偕的宣教任務與臺灣本土教育進展 67
第五節 牛津學堂空間生產—學堂興建、教學與傳教活動之連結 73
第六節 承載、展示與傳遞知識的牛津學堂博物室:一個帝國之眼的再現?89
第七節 結語:牛津學堂文化資產價值的歷時性意涵 93

第3章
一座博物館的誕生?文化治理與古蹟保存中的淡水紅毛城 97
第一節 前言 98
第二節 紅毛城建構歷程概述:從治理術的歷時性變遷到國族遺產確立 100
第三節 不同歷史階段文化治理的紅毛城 102
第四節 結語:文化治理中的協商與抵抗 129

第4章
以博物館為方法之古蹟活化策略探討:淡水古蹟博物館觀眾研究 133
第一節 前言 134
第二節 文資法三十年的轉折、軌跡與困境 136
第三節 研究個案—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140
第四節 博物館行銷與觀眾研究 143
第五節 問卷討論與分析:淡古館觀眾經驗概述 149
第六節 觀眾的參觀滿意度與對古蹟的認知 169
第七節 結語:從與觀光結合的古蹟參訪到寓教於樂的博物館 183

第5章
古蹟活化、文創產業與美學反身性
—香草街屋與重建街創意市集的文化保存運動 187
第一節 前言 188
第二節 美學反身性、古蹟文化消費與空間主體認同 191
第三節 危機中的文化資產價值爭奪:從重建街14號到「香草街屋」 200
第四節 「為什麼是文創」?生產—消費關係與美學反身性 205
第五節 從文創到文化觀光的空間 212
第六節 結語:從美學反身性、文化消費到歷史保存 219

第6章
在博物館與文化資產中重新想像淡水 241
第一節 重回發問的起點:博物館可以是什麼? 242
第二節 以美學反身性期許於文化資產保存實踐 249
第二節 消費美學化與淡水地景及產業變遷 253
 
詳細資料
原書號:210L1801
ISBN:9789869520065
出版日期:20171201
頁數:272
尺寸:15x21cm
分類:社會人文
適用對象:適用所有人
 
購物說明
  • 訂單備貨時間約3-5天不包含週末及國定假日,庫存足夠為當日或隔日出貨,如遇廠商調貨時間延長或絕版、缺貨等特殊情況,將另行通知。詳細請點選常見訂單問題
  • 線上刷卡金額僅為訂單成立時,銀行預先授權金額,並未立即扣款,待訂單完成寄出當日將進行請款,實際請款金額即為出貨單上金額,故如有更改訂單、缺貨或取消訂購,皆不會有刷退程序產生。
  • 為維護您的權益,如因個人因素欲辦理退貨,請維持產品原狀並依原包裝包好,於收到商品鑑賞期七天內,將與欲退貨之商品、紙本發票及原出貨單寄回。詳細可閱讀退換貨須知
  • 如需寄送海外,歡迎閱讀海外訂購常見問題
  • 更多常見問題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