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0
搜尋
進階搜尋
新品上架
全館新品
館長推薦
禮品專區
即將登場
注目優惠
校園書饗特惠
全部特惠案
預約專區
延伸閱讀
校園書饗
特選書單
電子書
讀饗生活
影音專區
本週66折
新品上架
全館新品
館長推薦
禮品專區
即將登場
注目優惠
校園書饗特惠
全部特惠案
預約專區
全館分類
電 子 書
聖 經
新 舊 約 聖 經
和 合 本
和 合 本 標 點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和 合 本 修 訂 版
現 代 中 文 譯 本
新 譯 本
新 漢 語 譯 本
新 普 及 譯 本
當 代 譯 本
其 他 中 文 聖 經
簡 體 聖 經
英 文 聖 經
N I V
K J V
N K J V
N A S B
E S V
M E S S A G E
G N B
N L T
其 他 英 文 聖 經
外 文 聖 經
中 外 文 聖 經
和 合 本 / N I V
和 合 本 / N K J V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 K J V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 N R S V
和 合 本 修 訂 版 / E S V
現 代 中 文 譯 本 / T E V
新 譯 本 / E S V
新 譯 本 / N I V
新 普 及 譯 本 / N L T
其 他 中 外 文 聖 經
註 釋 本 聖 經
選 摘 本
聖 經 論 叢
參 考 書 工 具 書
讀 經 法
釋 經 法
聖 經 概 論
聖 經 史 地
聖 經 歷 史
聖 經 地 理
新 約 歷 史
聖 經 人 物
登 山 寶 訓
耶 穌 生 平 與 教 訓
專 題 論 述
聖 經 文 學
聖 經 故 事
聖 經 神 學
偽 經 次 經
摩 西 五 經
創 世 記
出 埃 及 記
利 未 記
民 數 記
申 命 記
歷 史 書
約 書 亞 記
士 師 記
路 得 記
撒 母 耳 上 下
列 王 記 上 下
歷 代 志 上 下
以 斯 拉 記
尼 希 米 記
以 斯 帖 記
舊 約 註 釋
新 約 註 釋
智 慧 詩 歌 書
約 伯 記
詩 篇
箴 言
傳 道 書
雅 歌
大 先 知 書
以 賽 亞 書
耶 利 米 書
耶 利 米 哀 歌
以 西 結 書
但 以 理 書
小 先 知 書
何 西 阿 書
約 珥 書
阿 摩 司 書
俄 巴 底 亞 書
約 拿 書
彌 迦 書
那 鴻 書
哈 巴 谷 書
西 番 雅 書
哈 該 書
撒 迦 利 亞 書
瑪 拉 基 書
四 福 音 書
馬 太 福 音
馬 可 福 音
路 加 福 音
約 翰 福 音
保 羅 書 信
羅 馬 書
哥 林 多 前 後
加 拉 太 書
以 弗 所 書
腓 立 比 書
歌 羅 西 書
帖 撒 羅 尼 迦 前 後
提 摩 太 前 後
提 多 書
腓 利 門 書
教 牧 書 信
普 通 書 信
希 伯 來 書
雅 各 書
彼 得 前 書
彼 得 後 書
約 翰 壹 、 貳 、 參 書
猶 大 書
啟 示 書
啟 示 錄
新 約 歷 史 書
使 徒 行 傳
神 學 類
系 統 神 學 概 論
神 論
基 督 論
聖 靈 論
救 恩 論
人 論
末 世 論
教 義
護 教 學
神 學 專 題
其 它
信 徒 神 學
靈 界
啟 示 論
教 會 論
實 踐 神 學
教 會
講 道
管 家 職 份
崇 拜 、 儀 式
靈 恩
教 育
文 字 工 作
小 組 教 會
宣 教 差 傳
社 會 參 與
教 牧
輔 導
醫 治
倫 理 學
其 它
教 會 歷 史
教 會 歷 史 概 論
中 國 教 會 歷 史
外 國 教 會 歷 史
派 別
異 端
文 獻 信 條
與 其 它 宗 教
教 會 復 興
台 灣 教 會 歷 史
生 命 造 就
初 信 造 就
禱 告
靈 修
培 靈
事 奉
講 章
其 它
見 證 傳 記
福 音 見 證
生 活 見 證
傳 記
見 證
福 音 佈 道
佈 道 講 章
單 張
小 冊
佈 道 工 作
福 音 叢 書
文 選
生 活 教 導
倫 理
交 友
婚 姻
家 庭
兒 童
青 少 年
成 人
職 業
特 殊 問 題
生 活 教 導
訓 練 材 料
小 組 材 料
工 作 訓 練
研 經
兒 童
青 少 年
幼 稚
成 人
主 日 學
歸 納 法 研 經
紙 品
文 藝 類
小 說 故 事
詩 、 散 文
劇 本
兒 童 故 事 C D
畫 冊
詩 本 樂 譜
音 樂 叢 書
詩 歌 本 譜
節 慶 樂 譜
影 音 光 碟
信 息 類
聖 經 卡 帶 、 C D
信 息 卡 帶
詩 歌 卡 帶
樂 器 演 奏 卡 帶
C D
演 奏 C D
信 息 C D
見 證 卡 帶
見 證 C D
兒 童 故 事 類
伴 唱 帶
節 慶 音 樂
聖 誕 卡 帶
聖 誕 C D
節 慶 卡 帶
節 慶 C D
聖 誕 V C D
聖 誕 D V D
節 慶 V C D
節 慶 D V D
英 文 詩 歌 演 唱
傳 統 聖 詩 演 唱
天 主 教 聖 歌 演 唱
古 典 音 樂 及 演 唱 專 輯
詩 歌 合 輯 演 唱
樂 團 演 唱
男 歌 手 演 唱
女 歌 手 演 唱
現 代 敬 拜 讚 美 演 唱
教 會 合 唱
敬 拜 讚 美 L I V E 演 唱
無 伴 奏 演 唱
猶 太 曲 風 演 唱
鄉 村 詩 歌 演 唱
韓 文 詩 歌 演 唱
黑 人 靈 歌 演 唱
禱 唱 經 文 系 列
兒 童 詩 歌 演 唱
婚 禮 演 唱
日 文 詩 歌 演 唱
演 奏
古 典 聖 樂 演 奏
弦 樂 演 奏
管 樂 演 奏
管 弦 樂 演 奏
鋼 琴 演 奏
合 奏 及 系 列 演 奏
特 殊 風 格 演 奏
婚 禮 演 奏
奇 美 音 樂 演 奏
韻 順 音 樂 演 奏
兒 童 音 樂 演 奏
中 文 演 唱
台 語 現 代 創 作 詩 歌
傳 統 台 語 聖 詩
現 代 詩 歌 創 作 專 輯
現 場 敬 拜 讚 美 專 輯
樂 團 專 輯
個 人 專 輯
傳 統 聖 詩 專 輯
兒 童 詩 歌 專 輯
婚 禮 專 輯
原 住 民 詩 歌
大 陸 詩 歌
一 般 音 樂 類
一 般 音 樂 演 唱
一 般 音 樂 演 奏
一 般 音 樂 卡 帶
經 文 禮 品
經 文 桌 飾 品
經 文 杯 子 容 器
經 文 包 夾
聖 經 皮 套
經 文 服 飾 布 品
經 文 鐘 錶 類
經 文 布 軸 掛 畫
經 文 飾 品 配 件
經 文 壁 掛 框 匾
經 文 水 晶
經 文 磁 鐵
教 會 婚 喪 儀 式 用 品
經 文 手 機 匙 圈
經 文 雜 貨 禮 品
經 文 識 別 帶
福 音 春 聯
經 文 掛 飾
十 字 架
經 文 相 ( 畫 ) 框
經 文 座 台 盒 用 品
季 節 性 商 品
經 文 遊 戲 品
經 文 胸 章
其 它
經 文 文 具
經 文 文 具 雜 貨
經 文 筆 記 手 冊
經 文 文 具 紙 品
經 文 年 日 誌 曆
經 文 卡 片
經 文 卡 片
經 文 貼 紙
經 文 程 序 單
經 文 書 籤 . 明 信 片
經 文 金 句 盒 卡
經 文 季 卡
禮 物 書
暢銷排行榜
延伸閱讀
校園書饗
特選書單
電子書
讀饗生活
影音專區
會員服務
登入/加入會員
忘記密碼
檢視歷史訂單
修改個人資料
喜愛商品清單
FAQ常見問題
購物車
0
登入/註冊
2023中秋連假、雙十連假出貨異動公告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城市教會的興起、管理與牧養:牧養制在當今中國城市教會落實的個案研究
more...
商品分類
電 子 書
聖 經
新 舊 約 聖 經
和 合 本
和 合 本 標 點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和 合 本 修 訂 版
現 代 中 文 譯 本
新 譯 本
新 漢 語 譯 本
新 普 及 譯 本
當 代 譯 本
其 他 中 文 聖 經
簡 體 聖 經
英 文 聖 經
N I V
K J V
N K J V
N A S B
E S V
G N B
其 他 英 文 聖 經
外 文 聖 經
中 外 文 聖 經
和 合 本 / N I V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 K J V
新 標 點 和 合 本 / N R S V
和 合 本 修 訂 版 / E S V
現 代 中 文 譯 本 / T E V
新 譯 本 / E S V
新 譯 本 / N I V
新 普 及 譯 本 / N L T
其 他 中 外 文 聖 經
註 釋 本 聖 經
選 摘 本
聖 經 論 叢
參 考 書 工 具 書
讀 經 法
釋 經 法
聖 經 概 論
聖 經 史 地
聖 經 歷 史
聖 經 地 理
新 約 歷 史
聖 經 人 物
登 山 寶 訓
耶 穌 生 平 與 教 訓
專 題 論 述
聖 經 文 學
聖 經 故 事
聖 經 神 學
偽 經 次 經
摩 西 五 經
創 世 記
出 埃 及 記
利 未 記
民 數 記
申 命 記
歷 史 書
約 書 亞 記
士 師 記
路 得 記
撒 母 耳 上 下
列 王 記 上 下
歷 代 志 上 下
以 斯 拉 記
尼 希 米 記
以 斯 帖 記
舊 約 註 釋
新 約 註 釋
智 慧 詩 歌 書
約 伯 記
詩 篇
箴 言
傳 道 書
雅 歌
大 先 知 書
以 賽 亞 書
耶 利 米 書
耶 利 米 哀 歌
以 西 結 書
但 以 理 書
小 先 知 書
何 西 阿 書
約 珥 書
阿 摩 司 書
俄 巴 底 亞 書
約 拿 書
彌 迦 書
那 鴻 書
哈 巴 谷 書
西 番 雅 書
哈 該 書
撒 迦 利 亞 書
瑪 拉 基 書
四 福 音 書
馬 太 福 音
馬 可 福 音
路 加 福 音
約 翰 福 音
保 羅 書 信
羅 馬 書
哥 林 多 前 後
加 拉 太 書
以 弗 所 書
腓 立 比 書
歌 羅 西 書
帖 撒 羅 尼 迦 前 後
提 摩 太 前 後
提 多 書
腓 利 門 書
教 牧 書 信
普 通 書 信
希 伯 來 書
雅 各 書
彼 得 前 書
彼 得 後 書
約 翰 壹 、 貳 、 參 書
猶 大 書
啟 示 書
啟 示 錄
新 約 歷 史 書
使 徒 行 傳
神 學 類
系 統 神 學 概 論
神 論
基 督 論
聖 靈 論
救 恩 論
人 論
末 世 論
教 義
護 教 學
神 學 專 題
其 它
信 徒 神 學
靈 界
實 踐 神 學
教 會
講 道
管 家 職 份
崇 拜 、 儀 式
靈 恩
教 育
文 字 工 作
小 組 教 會
宣 教 差 傳
社 會 參 與
教 牧
輔 導
醫 治
倫 理 學
其 它
教 會 歷 史
教 會 歷 史 概 論
中 國 教 會 歷 史
外 國 教 會 歷 史
派 別
異 端
文 獻 信 條
與 其 它 宗 教
教 會 復 興
台 灣 教 會 歷 史
生 命 造 就
初 信 造 就
禱 告
靈 修
培 靈
事 奉
講 章
其 它
見 證 傳 記
福 音 見 證
生 活 見 證
傳 記
見 證
福 音 佈 道
佈 道 講 章
單 張
小 冊
佈 道 工 作
福 音 叢 書
文 選
生 活 教 導
倫 理
交 友
婚 姻
家 庭
兒 童
青 少 年
成 人
職 業
特 殊 問 題
生 活 教 導
訓 練 材 料
小 組 材 料
工 作 訓 練
研 經
兒 童
青 少 年
幼 稚
成 人
主 日 學
歸 納 法 研 經
紙 品
文 藝 類
小 說 故 事
詩 、 散 文
劇 本
兒 童 故 事 C D
畫 冊
詩 本 樂 譜
音 樂 叢 書
詩 歌 本 譜
節 慶 樂 譜
影 音 光 碟
信 息 類
聖 經 卡 帶 、 C D
C D
演 奏 C D
信 息 C D
見 證 C D
兒 童 故 事 類
伴 唱 帶
節 慶 音 樂
聖 誕 C D
英 文 詩 歌 演 唱
傳 統 聖 詩 演 唱
古 典 音 樂 及 演 唱 專 輯
詩 歌 合 輯 演 唱
樂 團 演 唱
男 歌 手 演 唱
女 歌 手 演 唱
現 代 敬 拜 讚 美 演 唱
教 會 合 唱
敬 拜 讚 美 L I V E 演 唱
韓 文 詩 歌 演 唱
兒 童 詩 歌 演 唱
日 文 詩 歌 演 唱
演 奏
古 典 聖 樂 演 奏
弦 樂 演 奏
管 樂 演 奏
管 弦 樂 演 奏
鋼 琴 演 奏
合 奏 及 系 列 演 奏
特 殊 風 格 演 奏
兒 童 音 樂 演 奏
中 文 演 唱
台 語 現 代 創 作 詩 歌
傳 統 台 語 聖 詩
現 代 詩 歌 創 作 專 輯
現 場 敬 拜 讚 美 專 輯
樂 團 專 輯
個 人 專 輯
傳 統 聖 詩 專 輯
兒 童 詩 歌 專 輯
大 陸 詩 歌
經 文 禮 品
經 文 桌 飾 品
經 文 杯 子 容 器
經 文 包 夾
聖 經 皮 套
經 文 服 飾 布 品
經 文 鐘 錶 類
經 文 布 軸 掛 畫
經 文 飾 品 配 件
經 文 壁 掛 框 匾
經 文 水 晶
經 文 磁 鐵
教 會 婚 喪 儀 式 用 品
經 文 手 機 匙 圈
經 文 雜 貨 禮 品
經 文 識 別 帶
福 音 春 聯
經 文 掛 飾
十 字 架
經 文 相 ( 畫 ) 框
經 文 座 台 盒 用 品
季 節 性 商 品
經 文 遊 戲 品
經 文 胸 章
其 它
經 文 文 具
經 文 文 具 雜 貨
經 文 筆 記 手 冊
經 文 文 具 紙 品
經 文 年 日 誌 曆
經 文 卡 片
經 文 卡 片
經 文 貼 紙
經 文 程 序 單
經 文 書 籤 . 明 信 片
經 文 金 句 盒 卡
經 文 季 卡
禮 物 書
商品資料
城市教會的興起、管理與牧養:牧養制在當今中國城市教會落實的個案研究
作者:
舍禾
出版社:
橄欖基金會
特價 NT
405
450
參考庫存量:
1
(可訂購商品,若庫存數量不足,將於結帳後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加入購物車
加入喜愛商品
內容簡介
若不深耕,豈能深根?
教會歷史上不缺乏對教會論的神學界定,它已經形成一套普世的體系,但如何將教會論的真理細化到中國現有的處境中,則是一件不易之事。
中國教會在經歷高速的成長後,下一步需要在神的道上扎根,教會需要從傳統的派單制(外請講員,講台缺乏系統性)轉型為牧養的模式(有駐堂/主任牧師,被託付責任助信徒生命成長),從行政領導轉型為教牧領導(教牧、行政分離),只有深耕,才能深根。
好評推薦
劉金福 博士(美國衛理公會退休牧師)
馮忠強 博士(美國鳳城華人基督教會主任牧師)
友尼基 宣教士(海外差會同工)
溫以諾 博士(美國西方神學院跨文化研究博士課程及教育學博士課程主任)
曾劭愷 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大學客座教授)
黃雅憫 博士(芝加哥華人基督教聯合會北郊堂主任牧師)
看更多
收回
作者介紹
舍禾(Ezra Pan)
又名辛亦耕,浙江溫州人,畢業于正道福音神學院(Logos Evangelical Seminary),教牧學博士(D. Min.)。牧師、作家、近代中國基督教歷史研究者、神學教育者。曾與同工創辦《麥種》雜誌,任《文宣》(福音文宣社雙月刊)執行編輯、《華傳》(季刊)編輯。先後在 Stillwaters Christian Church, Bridges Community Church, Christ Church of the Bay Area 等牧會。
看更多
收回
目錄
推介
溫以諾序/10
曾劭愷序/12
黃雅憫序/17
前言/19
第一部 興起
第一章 牧人的養成/23
1 N年打磨不為劍/24
2 牧會路上的日內瓦/34
3 牧養是一門學問/43
第二章 牧之心曲/47
4 漂泊與異象/48
5 2018,開啟新旅程/53
6 2019,悲喜交加,主恩與共/67
7 2020,在疫情中奮進的教會/81
第二部 管理
第三章 教會制度(一):概論/95
8 教會是什麼/96
9 教會的制度/101
第四章 教會制度(二):章程/109
10 文本及注解/110
11 創作、推廣及實施/170
第五章 教會制度(三):紀律手冊/177
12 文本及注解/178
13 創作、推廣及實施/262
第三部 牧養
第六章 教牧領導/267
14 定義與區別/268
15 新執事訓練/270
16 年度計畫/385
17 會友入會及會友大會/394
18 教牧函/396
第七章 教牧輔導/403
19 定義、依據及軌跡/404
20 全人關懷/412
21 婚前輔導/419
第八章 牧養制在中國/453
22 中國傳道人群體的形象/454
23 教會論在當今中國本土化的淺思/475
第九章 附記/483
24 《「溫州教會」領導模式的再思》閱讀報告/484
參考書目/491
看更多
收回
內容簡介
內容連載
2 牧會路上的日內瓦
2009 年 3 月,距離神學院畢業(道學碩士)的時間還有將近一年的時間,我實習的教會通過聘牧委員會向我提出了聘牧計畫。這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情,因為這不是我留學美國的初意。然而,正是這個出乎意料的聘請,改變了我的事奉之旅。一個全新又沒有劇本的田園劇就此展開。
在轉角處進入「日內瓦」
神學教育和文字事工曾是我的終極異象,但神卻奇妙地把我扔進牧會這片禾場之中,讓我體嘗田園的牧歌,更讓我明瞭牧歌背後的隱痛和呻吟。這讓我想到了當年的加爾文,神將他帶離法國前往日內瓦作牧師,而不是讓他在安寧的鄉村環境裡做神學研究。然而,就是這個教會、這個城市在他的生命中劃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痕。這個原本打算只逗留一宿的城市,卻讓加爾文一次又一次的從安靜的研究中被帶走。當然,最後到底是日內瓦得到加爾文,還是加爾文得到日內瓦,歷史自有定論。雖然,我絕對不能自比加爾文,但我們的處境的確有相似之處,在人生與事奉的轉角處,我進入了我的「日內瓦」。
在探索中經過「流淚谷」
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傳道人在美國牧會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文化的差異成為導致事工困難的第一因。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本身就是人類歷史上最難處理的事情,因此,當灰心的大霧籠罩時,心中最為強烈的念頭就是選擇不再續任,儘早離開,因為我給自己一個很有理由的理由,那就是我不屬於「日內瓦」,因為我要回到我的異象當中,去做自己想做的,去做自己拿手的。然而,神卻照著祂的心意來磨練我,在摸索的過程中走過流淚谷,許多事情常常不可為卻要為之。俗話說,有失必有得,這話一點不假。如果不以牧會作為基點,那麼神學教育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文字事工也將會成為一幅沒有靈魂的軀殼。有時候我們只能強忍淚水,和灰心揮揮手,和困難握握手。
有人說,牧師是羊,會眾是狼群,牧師在牧養的過程中常有被撕裂的感覺。我這對句話感同身受,儘管情節沒有如此嚴重。在我服事的同工團隊中,我是最年輕的,我比每位執事至少年輕十到十五歲,他們都是社會閱歷豐富的人,而我則是來自大陸未見世面的毛頭小孩,豈是他們的對手?因此,在思想和組織方面,我需要花更大的功夫。為此,與所有牧師一樣,我常常會為了滿足會友各方面的需要而犧牲與神親近的時間,為了得到執事和會眾的肯定,有時候會感到「神的身影逐漸淡化遠去」。在事奉中承受壓力時,就想從內心喊出「我burn-out 啦!」這大概就是牧會路上的流淚谷吧。
在差異中譜寫「田牧歌」
由於文化不同而產生牧會中的衝突是很平常的。下面,我就從這個角度來展開討論,看看大陸教會和北美教會在管理模式、福音事工、教導體系及牧養藝術方面有怎樣的區別:
第一,管理模式方面。
大陸教會的傳道人基本上由本教會產生,而北美的傳道人則絕大多數屬於空降,即通過聘牧的管道把牧師引進教會。北美教會對應聘者有很高的學歷要求(基本是碩士及以上),以及語言要求(比如會講國語,會講某種方言,以及英語等)。我很少看到聘請要求中有「要具有強烈的愛靈魂的負擔和美好的屬靈生命」等類的條款。大陸教會恰恰相反,不在乎學位高低,不在乎語言能力,他們在乎的是愛主的心、捨己的心、為父的心和有靈魂的負擔,生命遠遠重於學識。總之,一個是看重牧師是否會做事,一個是看重傳道人是否有好的屬靈生命和屬靈品格。
在北美,牧師是受薪的,與社會上的各類職業一樣,而大陸傳道人大多數是不公開接受薪水的,特別是農村教會,傳道人都要自給自足,每個月的生活全憑信心面對。
正因為有這樣的前提,北美教會的傳道人流動性就很大,大多數的牧者在遇到問題後選擇離開教會,這無形中應驗了牧師是雇工的說法;而大陸的傳道人則不會輕易離開教會,就算傳道人自身觸犯聖經原則問題,也情願留在教會接受懲罰,直到問題解決,重新返回講臺,這也剛好證明了大陸傳道人把教會當作自己的家的心態。對於我來說,儘管我在這裡盡心盡力地服事弟兄姐妹,但是,那種為父的心始終難以找到落腳點,你不把自己當作雇工,教會裡面的人卻已經把你放在雇工的角色上來衡量你。還有,在處理教務上,北美教會大多採用民主制,如會眾投票、長執表決等方式,而大陸教會大多採用家長制,一些重大的問題往往要服從最高家長的指令,因為他就是教會的精神領袖,也是教會眾所周知的「大僕人」。
第二,福音事工方面。
一次,聽一位牧師談傳福音,他神采奕奕地向我宣佈說,他們教會在五年內帶領了四十個人信主,那表情真是洋洋得意,好不自我享受。說實話,神在大陸的工作則完全不同,我在上《佈道學》的課程時,老師要同學寫出自己帶領了多少人信主,我掰了下指頭,然後寫下「3,000 人」,老師看到這個數字馬上一怔,好小子,你成佈道家了!可見,在美國要帶領一個人信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在大陸的民工和大學生則是歸主人數最多的群體,那速度的確如疾風烈火,又如雨後春筍。
北美教會往往通過團契的形式來開展福音事工,而大陸教會往往以堂點的形式發展福音事工。團契的力量在於耳濡目染式的感染別人,在建立關係上不遺餘力;堂點的力量在於全民行動的震撼力,傳道人在佈道大會上都會單刀直入,呼召聽者決志。
我們教會不贊同開佈道會,因此只有通過團契來達到傳福音的目的。在過去一年,我開放家庭,接待大陸來的新移民和留學生。感謝神,一年內就帶領了十幾個人信主,並受洗歸入主的名下。可是,由於我們教會經濟比較弱,加上全教會只有我一個傳道人,因此,我不能把太多的時間花在福音朋友身上,照執事會的要求,我必須要重視牧養資深會友。至此,團契福音工作告一個段落。
第三,教導體系方面。
在大陸絕大多數傳統的教會都會把講臺視為重要且神聖的地方。講道以造就、挑旺為主,而且,也不避諱什麼,對於罪惡則是大聲疾呼,這或許是受到宋尚節和王明道的影響吧,對於教會的黑暗毫不留情;而很多北美教會的講臺則以鼓勵、輕鬆話題為主,對於使人不安舒的話大多敬而遠之,傳道人絕不輕易指認某件違反聖經的行為是犯罪,比如離婚過三四次的人,只要他願意,在教會中作一位同工還是暢通無阻的,這對大陸教會來說,簡直是無法想像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很多真理在北美的講臺上被人為的遮掩、被淡化,直至不講。在我做牧養工作的第一年裡,假如你要問我感受如何,我一定會告訴你,收穫很大,但內心有很強烈的愧疚感,因為我礙於人的情面,讓許多真理「被避諱」了。在我牧會之前,我完全無法想像其他牧師會不敢講一些重要的真理,直到我自己變成這樣的牧師之後,我才感嘆人生真是難以把握啊!
除了主日講臺之外,大多數大陸教會都會有週間的查經聚會,它不同於北美教會的團契或小組形式的查經,而是正兒八經地由傳道人在講臺上帶領查經,而會眾則坐在下面認認真真地記筆記,其形式與主日講道區別不大,主日是一段經文加上很多例證,而查經則是專注於一段經文或是一個系統的主題,解經的時間多,講例證的內容少。比如,溫州教會在聖經真理的裝備上具有一定的優勢,那是因為溫州教會從小孩子的身上就開始做聖經的教導,給兒童青少年開培靈會、奮興會是每年必須的事情,這些孩子在這類聚會中被聖靈感動,痛哭流涕的、奉獻自己的多而又多,結果,一批批活生生的小傳道人就產生了,等他們長大成人之後,自然就成為教會的中流砥柱。而北美教會的暑假聖經學校似乎都沒有這類跡象,因為我們更看重的是孩子的感受,只要他們願意參加暑假班,我們就已經樂而落淚了。假如讀者有心去做調研,你就會發現,大陸教會假期聖經學校的作息表上,內容側重聽道、禱告、唱詩和屬靈方面的陪談,而北美教會假期聖經學校的作息表上則側重活動專案、迎合他們的主題、篝火晚會等內容。所以,要把聖經查清楚,也只有靠成人主日學了,對於那些又不參加主日學的人,就很難讓他們「進入真理」了。
第四,牧養藝術方面。
在美國牧會,對牧師來說,關係重於一切。牧師空降一個教會之後,首先要處理的是與長執之間的關係,然後是與同工之間的關係,再後是與信徒之間的關係。牧師需要把絕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探訪和關係的建立上。牧師可以不大會講道,但一定要懂得會關心人。當然,因為忙於奔命,並長期在Freeway 上開車,牧者就會經歷身體的疲倦和靈性的枯竭。因此,週一常會成為牧師的「幽谷」,大多數牧師在週一會心情低落,並常常會被一股莫名的哀傷所佔據。因此,週一休息對牧師來說是不錯的。
大陸教會的情形恰恰相反,傳道人注重教導,甚至是灌輸式的教導,假如你要看一個傳道人是否優秀,就要看他是否長年在外地巡迴式地開培靈會、開奮興會、開神學班,或者主日是否到處被人請到其他的教會。這樣一來,他對本教會信徒的生命狀況就越來越生疏,無法深入地牧養會眾,當異端來到,往往招架不住,有些地方的教會甚至幾十個信徒被異端一窩端走,這是何等可悲的事情!這剛好證明了,大陸的傳道人喜歡把自己放在「動」的角色上,越動越有名,而北美牧者則把自己放在「靜」的位置上,安穩細緻地料理羊群,會眾所發生的事情牧師都瞭若指掌,這正是大陸傳道人所缺乏的屬靈美德和屬靈功夫。對我這位年輕的牧師來說,北美是一個學習牧會的絕佳的地方。
在探訪方面,大陸傳道人出去探訪可以是即興的,在完全沒有與對方取得聯繫的情況下就可以直接登門拜訪,這在美國則是大忌!假如你事先不和對方打好招呼就直沖而入是對別人極大的不尊重。生活在北美的人對隱私極為看重,隱私往往比教會制度更為重要。為了自己某方面的隱私,某些信徒可以永遠拒絕牧師去拜訪他們,只要他不同意,牧師是無法接近他們家庭的。比如,有些信徒會把P. O. Box 地址給牧師,使牧師哭笑不得。
因為我在加州灣區牧會,教會剛好坐落在矽谷,這裡大概是全世界最忙碌的地方吧,會眾大多數在IT 公司供職,大陸的公務員與這裡的上班族相比簡直是天地之差。正因為工作和生活的節奏非常的忙和快,牧師不得不給予體諒,並且一切以會眾的「忙」為事工的軸心,教會的聚會儘量不能影響到他們的「忙」,不然後果將不堪設想。
大陸的情況則完全相反,上世紀八○年代改革開放後,很多傳道人和信徒順應潮流,下海經商或是外出打工,教會對這些為了生計而離開家鄉的人下了一個定性:貪愛世界!因此,講臺對這些人的砲轟越來越多,不責備這類行為的講道被稱為沒有先知的功能。假如一位教會的同工在單位裡忙得連聚會也無法參加的話,傳道人首先會要他悔改,更甚者會要求他放棄工作。這不僅缺乏了基本的尊重,也使得牧養失去了基點。基於這一因素,當我要開展某項事工的時候,常常會沒人配合,因為大家都很忙。我不僅不能責備,還要為自己的設想省察。
此外,北美華人教會在信徒層面都是多元化的,比如會眾當中有來自大陸的、香港的、臺灣的、東南亞的,而有些教會則混雜著不同的族裔,如亞裔、白人、非裔等。這給牧者的牧養帶來一定的挑戰,畢竟牧師不可能熟悉所有人的文化和背景。例如,有些話可以講給大陸的人聽,臺灣來的人聽了就覺得你是在侮辱他。還有,關於兩岸關係的問題,牧師最好不要涉及,免得教會出現分裂。大陸教會的情況則不同,由於群體的單一性,傳道人大多不用有太多的顧慮,假如能用當地的方言講道,那就可以讓自己和會眾打成一片了,文化方面的衝突自然就少之又少了。
總之,牧養是一門藝術。對我來說,牧養是在創作一個長篇故事,是在書寫一段流淚史。正如有人所言,牧養教會比一個人讀Ph. D 還要難,特別是像我這樣從大陸來美國從事牧會的傳道人,每天都如同面臨一場「文化戰爭」,你不得不時時祈求聖靈的幫助和引導,才能把這場戰爭打得美!
看更多
收回
詳細資料
原書號:05035
ISBN:9789575569464
出版日期:20230401
頁數:496
尺寸: 14.8 x 21cm
裝訂方式:平裝
印刷方式:單色印刷
分類:聖經論叢/專題論述
適用對象:適用所有人
購物說明
訂單備貨時間約3-5天不包含週末及國定假日,庫存足夠為當日或隔日出貨,如遇廠商調貨時間延長或絕版、缺貨等特殊情況,將另行通知。詳細請點選
常見訂單問題
。
線上刷卡金額僅為訂單成立時,銀行預先授權金額,並未立即扣款,待訂單完成寄出當日將進行請款,實際請款金額即為出貨單上金額,故如有更改訂單、缺貨或取消訂購,皆不會有刷退程序產生。
為維護您的權益,如因個人因素欲辦理退貨,請維持產品原狀並依原包裝包好,於收到商品鑑賞期七天內,將與欲退貨之商品、紙本發票及原出貨單寄回。詳細可閱讀
退換貨須知
。
如需寄送海外,歡迎閱讀
海外訂購常見問題
。
更多常見問題FAQ
你可能也會喜歡
聖經中所有的神蹟
踏實的靈修全人的陪伴:本篤靈修體系與靈修陪伴的運用
試煉與試探:聖經詮釋與符號學
非拉鐵非教會被提
其他人也買了
永遠不缺
與馬偕同遊淡水的綠...
彼得前後書猶大書註釋
神學.轉化.行動:...
文化中的基督教: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