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馬偕在北台灣傳教空間的拓展(1872-1901)
曾尹君
台灣教會公報社
405450
2
  (可訂購商品,若庫存數量不足,將於結帳後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內容簡介
本書確實為讀者描繪了一幅馬偕在北台灣擴展傳教空間的立體圖像,也對馬偕宣教歷程的成長與衰敗提出具體的分析和評價。另外,最令人激賞的,是尹君老師通過專業技術所繪製的地圖,以及呈現重要數據及分析結果的圖表、統計圖……

北部基督教長老教會在台設教至今150年,已發展成台灣基督教人口最多的西洋宗教教派,對北台灣也有深遠的影響。其關鍵人物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一直都是研究的焦點,但主要集中在醫療、教學兩大面向。
隨著近年來「台灣學研究」盛行,本書將以《馬偕日記1871-1901》(完整版)全三冊與《北台灣宣教報告──馬偕在北台灣之紀事1868-1901》兩份新史料為參考,並輔以清代官方史料重新詮釋,馬偕在北台灣各地如何逐一走訪,建立傳教地圖。
早年研究多著重在淡水河流域及噶瑪蘭平原的設教據點,對北台灣西岸鮮少進行探討。其中淡水河流域的設教據點多數延續至今,有清楚的研究目標,噶瑪蘭平原在進入日治時期基督史料中,則是明顯萎縮,兩地發展截然不同。
本書試圖從台灣地理空間擴張的角度呈現清代馬偕完整傳教和設教軌跡,分析到底馬偕當時設教成功和失敗的因素為何?接觸到哪些族群?最重視的傳教區域在哪?相較於當時同在南台灣傳教的英國長老教會有何異同?
再者,本書欲探討地理空間與傳教建築系統是否有關連。傳教建築空間形式的發展是如何從無到有,60個設教據點,包含佈道所及禮拜堂,在清代是非常龐大的組織體系,馬偕如何分配、規劃建築的形式?期間又遭遇到什麼困難?本書透過新史料,釐清馬偕這段時間的傳教狀況,也可以瞭解在政局的轉換之時,長老教會出現的問題與影響。
 
000600446_01
 
 
作者介紹
曾尹君

學歷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博士班畢業
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學系畢業

現職
新北市立瑞芳高工業職業學校室內空間設計科科主任

經歷
2008.08-迄今 新北市立瑞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建築科/室內空間設計科教師
2003.08-2008.07 台北市惇敘工商職業學校建築科/室內空間設計科教師
2002.08-2003.07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技術學院兼課講師
 
目錄
推薦序:為馬偕學再添「異」彩/ 鄭仰恩 9

推薦序:另闢蹊徑,再現歷史新貌 / 林玉茹 11

推薦序:以想像力拼湊未知歷史/ 張崑振 13

推薦序:探索百年時空,認識宣教深度與厚度/ 李順仁 14

推薦序:重構馬偕福爾摩沙的宣教場域/ 謝大立 16

作者序 18

第一章 緒論 21

一、尋訪馬偕傳教地圖 23

二、清代台灣的社會樣貌 26

交通 26
氣候 30
社會環境 31
族群 34
小結 36
三、討論課題與觀點 37

第二章 馬偕空間觀的形成與背景 41

一、宣教前馬偕的空間體驗 42

家鄉的環境 42
學歷與經歷 44
重要的宣教師對其空間觀影響 45
二、馬偕來台宣教的空間體驗 47

西教的傳入與勢力範圍 47
初入福爾摩沙:中國與南台灣之旅 52
三、來台後兩次例行休假的旅行 55

1879 年底第一次返加述職 56
1893 年中第二次返加述職 66
第三章 北台灣傳教地理空間的建立與發展 75

一、傳教初期:1872-1879 年以淡水河流域為主 77

淡水河流域的積極傳教 78
噶瑪蘭平原(東海岸)的探索 91
北台灣西岸:由原住民聚落向市街發展 94
二、傳道中期:1882-1894 年由東海岸擴展至北台灣西岸 104

淡水河流域傳教點的調整 104
噶瑪蘭平原(東海岸)與奇萊平原的擴展 113
北台灣西岸傳教據點之擴張 127
三、傳道後期:1896-1901 年日治時期的苦心維持 146

淡水河流域的固守與開發 147
北台灣西岸傳教據點的持續成長 155
噶瑪蘭平原傳教據點的衰敗 169
四、小結 172

地理拓展的關鍵要素 172
傳教地理空間與族群關連性 175
地理開拓的中心與邊緣 176
與英國長老教會異同 179
與天主教的對立 181
第四章 北台灣傳教建築空間的演變 195

一、傳道初期:1872-1879 年底傳教建築空間的建立 196

初期傳教空間的建立 197
宣教師宿舍的興建 210
醫館、義塾及逍遙學院的出現 214
二、傳教中期:1882-1884 年底返加述職後所興建的傳教建築 217

淡水河流域旁的禮拜堂 217
東海岸密集小教堂 233
理學堂與女學堂的建立 234
宣教師別莊的接收 236
三、傳教中期:1886-1894 年清法戰爭後的禮拜堂 237

淡水河流域──以石造禮拜堂為主 238
噶瑪蘭平原──洋式小禮拜堂為主 244
北台灣西岸──以華式禮拜堂為主 252
四、傳教後期:1895-1901 年武裝抗日期間的適應與聚會空間 258

各地禮拜堂的狀況 259
與殖民政府的交涉和日本禮拜堂之建立 263
宣教總部的角色 270
五、小結 275

傳教建築空間形式的發展 275
禮拜堂的生命週期 278
建築形式南北比較 279
宣教總部與北台灣教區的關係 281
第五章 結論 283

參考文獻 292

一、史料 292

二、專書 295

三、論文 297

四、未出版學位論文 300

五、資料庫 302

六、英文檔案 302

A 馬偕牧師北部台灣佈教教會 303

B 清法戰爭禮拜堂損毀賠償清冊 308

C 1893 年夏季(光緒19 年)禮拜堂清冊 313

D 1872-1901 年北台灣長老教會組織成長 323

E 1872-1901 年北台灣長老教會事工訓練與經費成長 325

F 1900 年馬偕宣教事工的相關統計資料 327

G 1872-1901 年北台灣設教據點一覽表 330

照片參考出處 338

附錄──馬偕與「生番」:十九世紀獅潭底教會的建立 343

摘要 343

壹、前言 344

貳、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 345

參、關於獅潭底的賽夏族 349

一、賽夏族在台灣的分佈 349

二、獅潭底的賽夏族 350

肆、馬偕在獅潭底的傳教 352

一、首(初)次接觸原住民地區 353

(1872 年10 月8-26 日)

二、首次進入獵人頭區 354

(1872 年12 月26 日至1873 年1 月4 日)

三、第二次的拜訪──進入雪山 356

(1873 年3 月31-4 月17 日)

四、第三次的拜訪──馬偕險些被殺 358

(1873 年5 月19-6 月1 日)

五、第四次的拜訪──領事巴伯隨行 359

(1873 年7 月15-25 日)



六、第五次的拜訪──獅潭底禮拜堂成形 360

(1873 年9 月29 日-10 月15 日)

七、第六次的到訪──海關稅務司好博遜同行 361

(1873 年11 月23 日-12 月4 日)

八、第七次的到訪──傳道師許銳被殺 362

(1873 年12 月26 日-1874 年1 月7 日)

九、1874-1891 年獅潭底教會暫停 363

伍、獅潭底教會傳教不利之分析 366

一、馬偕到獅潭底傳教的動機 366

二、生番領域不易傳教的原因 370

三、船難事件對馬偕的影響 373

四、「開山撫番」對獅潭底族群的異動 377

陸、結論 386

參考文獻 388

一、檔案、史料彙編 388

二、專書 389

三、網路 391

四、英文 391

索引

照片索引 394

圖表索引 395

圖片索引 397

附錄:馬偕與「生番」圖表索引 399
 
內容連載
推薦序
為馬偕學再添「異」彩

很高興讀到曾尹君老師將她在北科大的博士論文改寫後即將出版的新書《馬偕在北台灣傳教空間的拓展(1872-1901)》,該書試圖「從台灣地理空間擴張的角度來理解清代馬偕完整設教的軌跡」,並將「傳教空間」再區分為「地理空間」及「建築空間」,也回溯了馬偕來台之前所領受的空間文化形塑過程,還包括兩次返加述職的旅程。這個從「空間」的角度來描述馬偕在台灣的宣教工作及其軌跡的研究,為研究者及讀者呈現一個新的視角,也補足了過去馬偕學的某些缺憾,確實為馬偕研究再添「異」彩。

全書內容相當詳實且豐富,帶著「厚描」(thick description)的書寫風格。在「地理空間」方面鉅細靡遺地描述了馬偕在淡水河流域、噶瑪蘭平原,以及台灣西部海岸的設教過程,呈現多元語言、族群、城鄉的風貌並賦予在地的獨特意涵。在「建築空間」方面除了詳細陳述各地區教堂建築的「生命週期」之外,還點出淡水河流域以石造禮拜堂、噶瑪蘭平原以洋式小禮拜堂、西部海岸以華式禮拜堂為主的區域性特質。

從地方史的角度來看,在不同的在地書寫裡也呈現細膩的觀察和歷史考察。以我的故鄉水返腳(汐止)為例,尹君老師不但從地緣政治的度呈現馬偕在清法戰爭前將三重埔教會遷移到水返腳的過程,更指出它在1890年時是第一間由台灣本地信徒自行奉獻的石造禮拜堂,在宏觀的探究裡透出微觀的亮點。

就研究目的而言,本書確實為讀者描繪了一幅馬偕在北台灣擴展傳教空間的立體圖像,也對馬偕宣教歷程的成長與衰敗提出具體的分析和評價。另外,最令人激賞的,是尹君老師通過專業技術所繪製的地圖,以及呈現重要數據及分析結果的圖表、統計圖,還有用心收集的照片,這些資訊都豐富地增添了本書的價值。

近年來,學界及登山友人都對位於大屯山上的宣教師避暑山莊(日治時代稱為「外人山莊」)深感興趣,目前除了李瑞宗老師的《越山臨海記》有一些描寫之外,尚無深入研究。另外,馬偕在北台灣的宣教旅程(例如千里步道協會力推的「淡蘭古道」),都是值得研究的「空間」,或許可以成為尹君老師的下一個研究計畫!

本書在馬偕來台150週年的重要時間點為馬偕學再添「異」彩,誠摯推薦!

──鄭仰恩(濟南教會神學與教育牧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發中心特約研究員)
 
詳細資料
原書號:04090385
ISBN:9789860721621
出版日期:20240301
頁數:400
尺寸:17 X 23cm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分類:實踐神學/教牧
適用對象:適用所有人
 
購物說明
  • 訂單備貨時間約3-5天不包含週末及國定假日,庫存足夠為當日或隔日出貨,如遇廠商調貨時間延長或絕版、缺貨等特殊情況,將另行通知。詳細請點選常見訂單問題
  • 線上刷卡金額僅為訂單成立時,銀行預先授權金額,並未立即扣款,待訂單完成寄出當日將進行請款,實際請款金額即為出貨單上金額,故如有更改訂單、缺貨或取消訂購,皆不會有刷退程序產生。
  • 為維護您的權益,如因個人因素欲辦理退貨,請維持產品原狀並依原包裝包好,於收到商品鑑賞期七天內,將與欲退貨之商品、紙本發票及原出貨單寄回。詳細可閱讀退換貨須知
  • 如需寄送海外,歡迎閱讀海外訂購常見問題
  • 更多常見問題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