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

校園60週年.書饗特刊特別企劃

校園,祝我們60歲生日快樂!

/陳季讓(沙鹿聖教會主任牧師)

從「經文」到「講道」,在聖經作者、講道者和聆聽者間,三個不同世界架設橋樑的重責大任。體會到若只有研經卻不經默想,若只有真理卻忽略牧養的現場,若只為事奉作預備,自己卻未先被餵養,將無法提供能夠滿足有血有肉之生命的需要,也不能回應受造能感受、會思考之靈性的尋求。

對於已經六十年的校園,我當然不具「黃埔一期」的資歷,但正名為「校園福音團契」恰好是我出生的那一年。而且身為台南橄欖山營地時期大靈班,並青宣第三屆學員,也該和這一甲子的光榮,沾上不能算只有一點點的邊了。

認識前N屆總幹事陳伊仁時,他還是聖教會大專團契暑期詩歌佈道團的成員。在學期間,為了團契對校園的作法「頗有微詞」,便如同「一清專案」對象般被提報,受王裕一哥之邀,前去羅斯福路總部接受「輔導」。不過,不記仇是我的人格特質,四年前王哥的兒子逸晟修我講道法的課,除了偶爾「衝治」他一下之外,還是知無不言、傾囊相授。

三年多前,校園書房出版社總編輯旭榮哥和業務副理陶承理(陶子哥),特地繞道來沙鹿認識我,重新連結畢業後和校園幾乎斷掉的關係。強調「幾乎」,是因為離校後的三十多年來,只靠校園的出版品,和校園維繫著似有還無的關係。除了停過一段時間的雜誌訂閱外(我跟旭榮哥反應過,關於這點校園雜誌顯然比天下雜誌過於輕易放棄),校園的出版品可說是我書櫃中,單一出版社的最大宗。其中有兩本書,對我二十七年來的事奉,頗俱意義深遠的影響。

獻給無名的傳道者我說的是「1989」年版。這是我從神學院畢業的前一年購入,沒想到竟是我後來能夠撐過牧會頭三年最大的幫助。這本書以敘事詩的筆法,闡述早年一批中國大學畢業生,在西南邊陲宣教的心路歷程。為千萬靈魂得救的骨肉之情,為效法西方傳教士捨棄一切的神聖嚮往,作了令人不解的選擇、走上被視為愚蠢的苦路。

從為神國圖謀大業的意氣風發的啟程,卻在事奉所經歷種種心靈的煎熬中崩潰。環境的艱難不是問題,生活的匱乏不曾阻擾,但來自上頭莫名的箝制,來自同工無由的作對,來自所愛、所牧養之弟兄姊妹的攻訐。讓原本就迢遠的路加倍崎嶇,使無援的心更顯孤單。那時,神同在的天地竟是如此暗黑,蒙召的榮耀竟如殘火般的危殆。一種終於可以說服自己放棄的意念,醞釀著一場好聚好散的道別。那叫心徹底死灰的傷痛,成為向神理直氣壯的一次告解。卻在開口的剎時,又一次的崩潰,讓自己察覺當年,回應呼召的心跳勁道依舊,那一張張觸發義無反顧的面容依然鮮活…。這麼艱難的工作,如此寶貴的靈魂,捨我其誰呢?

事奉的前三年,我抱著這本書,邊朗誦、邊痛哭地度過。讓自己不至於成為到處訴苦、哀哀求告的控訴者。在淚眼乾涸、心力交瘁之際,沒有積累成為對人的苦毒與憤怒。更在漸漸清醒的心,明白過來,這一切不過是自己覺得委屈、不甘願罷了。這樣的覺悟,提供我和會友間,足夠的機會彼此熟悉、了解、接納,開始已經二十七年的同行、同工。

因此,1994年發行的第二版,我不但前後訂購超過一百五十本,送給所認識的傳道人、神學生;更在去年,與出版社協商以專案的方式,復印了三百一十七本,分送給我神學院的學生,希望提高他們在「越事奉越甘甜」的夢幻破滅之際的存活率。

恩典多奇異更精準的說法應該是,我推薦如《恩典多奇異》這類形的書。就是除了斯托得和畢德生的著作外,包括楊腓力、曼寧、路卡杜、艾傑奇等人的作品系列。特別在我講道的鋪陳上,有價值重大的啟發。

這系列的著作呈現,一種用故事承載啟示的手法,以生活作為體悟真理的實境,老友間對談娓娓道來的風格,總結巨大敘事卻深刻雋永、簡潔的語句等特點。這使我在講道或教學上注意到,從「經文」到「講道」,在聖經作者、講道者和聆聽者間,三個不同世界架設橋樑的重責大任。體會到若只有研經卻不經默想,若只有真理卻忽略牧養的現場,若只為事奉作預備,自己卻未先被餵養,將無法提供能夠滿足有血有肉之生命的需要,也不能回應受造能感受、會思考之靈性的尋求。

因此,在文本(Text)–了解(Meaning)–概念(Concept)–信息(Message)–應用(Application)發展的過程,便是傳道人孵育每篇講章必需付出的艱辛代價,更是使道成為肉身、使人們經歷恩典與真理必要的生產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