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p
閱讀食堂

打開舊約新視野——布魯格曼的舊約三部曲

/應仁祥(校園書房出版社主編)

前陣子,有機會跟一位多年沒聯絡的朋友吃飯。這位朋友很愛看書,對事情也常有透徹的觀點,如今更在某大學文史哲學院教書。利用這個機會,我便問起這些年他在屬靈閱讀方面的情況;我的想法很單純,只是想知道像他這樣喜歡閱讀的基督徒,現在想讀的是什麼,或許可以從中找到線索,作為我這個在基督教出版社工作、正煩惱應該為讀者選哪些書的編輯一些參考。

令人出乎意料,朋友略帶慚愧地跟我說,他已經很少讀屬靈書籍了。因為知道他有每天讀經的習慣,我忍不住追問他,不讀屬靈書籍,至少查經時有讀讀註釋書吧?朋友臉上又是一紅,說他也很少看註釋書了,讀經大多只是默想一些金句。這下讓我嚇了一跳,連這麼愛看書的人,都對註釋書興趣缺缺,這怎麼得了(不禁想到出版社倉庫架上一套又一套的「丁道爾系列」與「聖經信息系列」註釋書)。於是,趕緊繼續追問原因。

朋友側著頭想了想,說:「早些年我其實讀過不少註釋書,但是讀多了,總覺得千篇一律講一樣的東西。好比舊約的註釋書,看來看去,結論總不外乎就是以色列人犯了罪,惹神生氣,於是降下刑罰,好不容易以色列人悔改了,神就收回祂的懲罰。就這樣一次又一次,久而久之就有點膩了。」朋友說完,尷尬地笑了笑。

聽朋友這麼一說,我的吃驚倒是降低了不少,因為他對註釋書的這種感覺,許多年前我也曾有過。理性上來說,讀經的確需要註釋書的幫助,但是實際去看註釋書,卻又覺得註釋書裡的結論都很像,不是說人類的悖逆,就是在說上帝的慈愛,忍著不打呵欠,已經算是很客氣了。於是我安慰了朋友,要他不要擔心,也順便把我也曾不愛讀註釋書的經驗跟他說了一次。

「那……這個問題,你後來有得到解決嗎?」朋友一方面訝異於在基督教出版社工作的人也會有讀不下註釋書的痛苦,另一方面也期待能夠找到什麼解決方法。我看了一下手錶,距離朋友要離開的時間還有二十多分鐘,便清了一清喉嚨,回答他說:「這一切,都要從一個叫布魯格曼的舊約學者說起……」

如何愛上註釋書?

是的,沒錯,在我的生命中,布魯格曼可說是第一個幫助我跨越註釋書門檻,真的明瞭註釋書在做什麼的人。也因為他,我真的開始喜歡上註釋書,並且能夠了解為何明明已經有一套又一套的註釋書了,每過一陣子,卻還是可以在基督教書店看到新的註釋書出現的背後原因。而且這還只是指華人基督教出版的情況,要是上國外的基督教網路書店,就會發現註釋書出版的速度,幾乎可說是華人教會的十倍、百倍!

到底,布魯格曼施了什麼魔法,讓我得以撥開重重註釋書迷霧,重新找到希望呢?

布魯格曼最大的啟發,在於他幫助我看到,原來舊約聖經是怎麼來的。在認識布魯格曼之前,我對舊約的形成的印象是相當刻板的,不管是摩西五經、歷史書,還是先知書、智慧書,大多數的成書時間,以為應該都是該書作者死後沒多久,後人便將該作者留下來的手稿,集結成書。換言之,那時候的我,認為摩西五經應該就是摩西死後沒幾年便出版成冊;約書亞記也是約書亞死後沒多久,便在以猶太人中間廣傳;先知書大部分,應該也是先知還在世時,就寫了很多手稿,只要先知一死,差不多立刻可以集結成書。

然而,只要認真想一想,就會發現,這樣的聖經形成歷史觀,太過於「二十一世紀」了。要知道,舊約聖經的時代,距離今天可是兩、三千年前;當時的文明,不可能有那麼完善的「出版產業」與「印刷設備」,能讓任何一個作者過世後沒多久,他的著作便有辦法變成一本書,然後人手一冊。相反地,布魯格曼認為,舊約的任何一卷聖經,一開始頂多只有斷簡殘篇,後來才隨著猶太歷史的發展,慢慢被集合起來,後人也會根據需要,對內容有所加添。

舊約三部曲

那麼,舊約聖經真正的形成,大概是什麼樣的情景呢?布魯格曼提出了「被擄前、被擄後、後被擄」三部曲的概念。眾所皆知,在公元前六世紀,猶太人經歷了國破家亡的悲劇,不管是北國以色列(公元前七二二年),或是南國猶大(公元前五八七年),都分別在亞述和巴比倫的攻擊下淪陷,君臣百姓皆被俘擄。

被擄事件對猶太人來說太過羞辱,也太過震驚,因此布魯格曼認為可以公元前五八七年作為一個劃分,在這之前的猶太人歷史,特別是公元前七百五十年到公元前五八七年亡國的這段時間,就可以稱之為「被擄前」的歷史;公元前五八七年亡國之後的歷史,則稱之為「被擄後」的歷史。

那麼,什麼是「後被擄」呢?儘管遭遇了被擄的傷痛,仍有許多猶太人期待有那麼一天,猶太人可以重回自己的家鄉,重建屬於他們的家園。因此,到了大約公元前五二○年,開始有猶太人陸續從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最終更因尼希米於公元前四四三年完成重建城牆的任務,使得這個重回家園的夢想得以實現。這段城牆重建完成後的歷史(也就是公元四四三年後的歷史),便是布魯格曼所說的「後被擄」,顧名思義就是「被擄的結束」,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開始新的生活。

第一部曲:摩西五經推動的政治改革

有了「被擄前」、「被擄後」、「後被擄」的時期劃分,現在可以來看看布魯格曼是如何將之與聖經形成歷史連結。布魯格曼認為,摩西五經(包括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的最終成書,應該就是位於「被擄前」的這段歷史中。特別是當亞述帝國與巴比倫帝國興起,北國以色列與南國猶大面臨了極大的威脅,一群有志之士,決定將前人流傳下來猶太人出埃及時的歷史與律法整理出來,獻給當時的君王,希望藉此凝聚國內人民的士氣,讓疲弱不振的國家恢復活力。這群有志之士,很可能還包括了我們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先知,如以賽亞、耶利米等人,寄望編纂完成的摩西五經,能為猶太人帶來中興(雖然最終以色列人沒有聽進先知的話,因而亡國,進入「被擄後」時期。)

第二部曲:歷史書是反抗文本

至於「被擄後」時期成書的經卷,又是哪一些呢?雖然亡國了,大多數的猶太人也被擄到巴比倫,還是有著一群人,心中懷抱著復國理想與抱負。這些人開始收集被擄之前曾在猶太人中間流傳的先知口喻、故事,以及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經過士師時期、王國時期的這段歷史。一方面,藉著歷史提醒被擄的猶太人,當年祖先是怎樣因為悖逆了雅威,行祂眼中看為惡的事;另一方面,透過先知,讓這群已然無望的子民知道,雅威並沒有放棄他們,相反地,誠如先知預言,總有一天,雅威會帶領他們從被擄的狀態歸回,重建猶太人的國家與民族。

就是在這樣的想法裡,猶太人中間開始出現歷史書與大大小的先知書。換言之,我們手上所擁有的歷史書與先知書,絕大部分的內容,是在這段「被擄後」時期完成的,目的就是讓被擄後如一盤散沙的猶太人,可以被重新建立起來。

第三部曲:當詩篇遇上希臘文化

讓人振奮的是,確實有猶太人因為這些書卷凝聚起來,重新找到自己的身分定位,對未來再次充滿期待。他們一個接著一個回到了耶路撒冷,重建聖殿與城牆,重拾了身為猶太人的尊嚴與自信。特別是尼希米和以斯拉,他們領導著新一代的猶太人,開始了所謂「第二聖殿時期」,或是布魯格曼所說的「後被擄」時期。

一般來說,後被擄時期會從尼希米重建城牆之後開始算起,大約是公元前四百年左右。生活在後被擄時期的猶太人,面對著和前人完全不同的處境,一方面,他們雖然可以住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但是整體來說,還是隸屬於像是波斯人、希臘人,乃至於羅馬人的統治之下;另一方面,也因著被這些不同種族所統治,猶太人面對著相當巨大的文化挑戰。為了適應這個全新的環境,回應不同文化的文學作品,後被擄時期的猶太人,他們所編輯撰寫進而收入成為「正典」的文學類型,也開始出現五花八門的變化,相較於之前的摩西五經、歷史書乃至於先知書,有更多新的文類,出現在後被擄的作品當中。

舊約聖經有哪些書卷,成書於「後被擄時期」呢?根據學者研究,一般所謂的「智慧書」,如:詩篇、箴言、雅歌、傳道書、約伯記,便被認為是在這個時期集結成書的。此外,像是但以理書、路得記、以斯帖記、尼希米記、以斯拉記、耶利米哀歌,乃至於歷代志上下,也會被視為「後被擄時期」的猶太人彙整而成。

X X X

就這樣,我在朋友面前滔滔不絕講了二十多分鐘。朋友大概也是第一次聽到這些故事,整個過程都很專注地聆聽。好不容易,我講到一個段落,聰明的朋友也立刻有了反應:「哇!這真是太開我眼界了!原來聖經形成的故事這麼精彩,聖經的力量如此強大。以前讀註釋書,因為沒有布魯格曼『被擄前、被擄後、後被擄』的這張地圖,不知道原來註釋書作者在處理的就是這些有意思的東西,常常跳過各種與歷史相關的討論,覺得厭煩。現在我知道他們到底在吵什麼了,反而很想回去看看學者們是怎麼辯論的。除此之外,有了這張地圖,我覺得以後我讀經,甚至讀註釋書,注目的焦點將再也不同了。」我點點頭。於是,我們又利用了剩下的五分鐘,在餐廳的一張餐巾紙上,畫了一個表格。

看著這張表格,朋友若有所思地說:「我真的得回去好好把以前買的聖經信息、丁道爾系列拿出來好好重讀一遍,原來我以前都錯了。註釋書不但不是在講千篇一律的東西,反而各有變化,可以幫助我們面對危機、面對挫折,面對文化衝擊啊!」

因著朋友眼中透露出來的光芒,我真心期待,舊約註釋書那浩瀚無垠、卻精采萬分的世界,終將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新書簡介
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與實踐

《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與實踐》

作者:孫寶玲
書系:研經叢書
頁數:944頁
定價:1200元加入購物車
線上試讀
延伸閱讀
上帝子民的倫理學:重現申命記中的恩典社會

《上帝子民的倫理學》

定價:500元加入購物車
五經行:妥拉中的生命智慧

《五經行》

定價:360元加入購物車
約櫃流浪記:讓布魯格曼教你劇場讀經法

《約櫃流浪記》

定價:300元加入購物車
土地神學:從聖經信仰看土地的賞賜.應許和挑戰

《土地神學》

定價:460元加入購物車
存在的理由:從傳道書看科技社會的虛空與盼望

《存在的理由》

定價:480元加入購物車
蒸汽人生:傳道書教我的生命智慧

《蒸汽人生》

定價:380元加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