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p
閱讀食堂

靈修神學史所教導我們的事

/作者:劉錦昌(長老教會退休牧師)

宗教改革的理想在呼籲教會唯獨聖經,同時也要求教會莫忘初代教會的信仰,教父學的研究正好是回應了宗教改革的呼聲,對初代教會、使徒教父和沙漠教父,以及後來第四到九世紀的教父們,逐一重整他們的神學和靈修生命,對培養廿一世紀的正統信徒有立竿見影的果效。

基督宗教存在多元宗派,基督徒一詞概括了東正教、天主教、宗教改革後的新教,而新教更是流派紛多。當我們要回顧基督徒的靈修神學史時,光是從現象學上的描述,就知下筆之難,若從一些介紹靈修學史的書籍來看,也知每位作者常受他出身的背景所侷限,為此,能專從一主流的觀點來寫靈修神學史,當然那是很有貢獻的工作,像歐邁安(J.Aumann)的《天主教靈修學史》,以歐洲天主教為其焦點,幾乎不談宗教改革的新教靈修內容;而侯士庭的《靈修神學發展史》則十分簡要地介紹基督徒靈修神學發展,但對歐洲中世紀的教會靈修、宗教改革後的天主教靈修、東正教的靈修發展可說絕口少談了。候特的《基督教靈修神學簡史》則專注在一些現象,東正教的靈修也介紹了一部分,但比例上仍有待調整;而羅雲.威廉斯《知識的傷痕》此一靈修神學史,是一部論述性甚強的作品。

如果有意從事基督徒靈修神學史的探討,倒建議能打一些根基作為預備,使得來日在取材、分析、批判、明辨上更加有益。筆者建議需有現象學(Phenomenology)的訓練、哲學史的知識,對神學史、教義(教理)的發展有基本概念,且具有一些合一神學(ecumenical theology)的背景,對東正教、天主教、宗教改革及一般新教有著不錯的基本認識,然後花時間品嚐基督徒歷代靈修名著,如此下來,累積這些知識,預備來編寫基督徒靈修神學史,恐怕才不會顯得狹窄或有見林不見山之嘆!從涵蓋性、多元角度來看,由輔仁聖博敏神學院出版的《基督宗教靈修學史》,可說在教會歷史視野、基督徒的廣深度上,都達到了一種水平,只可惜在人物上的介紹不足了些。也許將來可以計畫出版一部《基督宗教靈修人物辭典》或百科,來彌補目前的缺憾。

基督徒靈修真的要搞到如此複雜、困難嗎?靈修不是一種生命關係,而且是屬靈的生命嗎?問題是約瑟、但以理之所以在他們身處的環境中,不論在埃及王宮、巴比倫的王室中得以發揮影響力,約瑟和但以理,甚至摩西,他們除了與上主的屬靈關係外,他們對於當時各種思想、術士、策士流派,都有一定的常識,並從中斷定問題、宗教生活的根源。摩西不但熟悉埃及宗教系統、思想流派,連米甸祭司的文化體系及其內涵,摩西也耳熟能詳、知所進退。再者,例如東正教的耶穌禱文和佛教徒唸咒語、阿彌陀佛有何不同?基督徒的靜與佛教徒的坐空、道家的坐忘有何差異?主耶穌也吩咐門徒們,辨明時代徵兆,而這些基督門徒的功夫與祂要我們和祂合而為一的生命根本也不相違!

最近這十多年來台灣的基督教出版界有一可喜的現象發生,就是出版了對東正教神學研究、天主教神父的譯作:

  • 德國古倫神父的作品,以長老會成員為底的南與北出版社,大量翻譯古倫神父他的作品,連台灣的天主教界都感到好奇。
  • 校園書房已翻譯北美知名神父盧雲的靈修作品多本,2019年3月出版盧雲對沙漠教父、教母的靈修心得,讓台灣基督新教的信徒,對教父學展開探研。
  • 台北聖經資源中心出版了兩本關於東正教神學的專門著作譯本,使得弟兄姊妹得以一窺東正教神學的堂奧。

從這些出版的譯作,可以發現這些出版機構的主事者,他們的神學廣度不斷在擴展,已將天主教靈修、東正教重要的靈修課題和教義,劃入基督徒整體的靈修經驗和思想中,期待台灣教會的神學教育、信徒培育,同時也將歐洲中世紀的靈修,不論是拉丁教會或東方拜占庭教會的領域都納入神學及靈修神學的範圍,且不要再將歐洲中世紀教會史長達千年的發展一筆略過,若能再將中世紀教會的前身教父、教母的生命經驗及深刻的靈修神學反省重新點燃探索之路,對於塑造台灣基督徒的屬靈生命,將會是極有益的轉變。其實,十七世紀三位法國天主教徒的屬靈經歷,早已深入到不少台灣基督新教信徒心中,蓋恩夫人、芬乃倫主教和勞倫斯修士,他們的靈修作品《簡易祈禱法》、《馨香的沒藥》、《心的割禮》、《與神同在》,甚至巴斯卡的《沉思錄》,曾幫助多少渴慕主道的弟兄姊妹,他們四人都是十七世紀法國的天主教徒。

中世紀拉丁教會的神學大師多瑪斯(Thomas Aquinas)及文德(St. Bonaventura)都是一流的哲學家、神學家,也是有深度的靈修者,他們的神學與他們的靈修生命是連結一起的,兩位是當時巴黎大學的神學教席,過修會團體生活的修道士。在他們生命中讓我們看到理性與靈命平衡,同時對上主充滿熱情、委身、完全順服的生命;這兩位大師的不少靈修、神學的作品仍待翻譯成中文,特別是文德的文字處處流露出平穩的感情。文德的講道紮實有力,思想步步引導規律,與今日講壇相較,他的每一句話深深吸引聽道的百姓。若基督徒靈修缺少了中世紀的屬靈前輩他們寶貴經驗的分享,將是靈修神學上極大的憾事!我們也該記得,十四世紀在英國基督教會內,出現了數本靈修經典作品,例如《不知之雲》、Hilton的《靈程進階》、Julian of Norwich的《愛之啟示》;而影響宗教改革家和其時代的靈修名著《遵主聖範》也是十四世紀出現、十五世紀廣為流傳的經典之作。何況歐洲在十三、十四世紀尚未發生宗教改革運動時,這些作品思想,是所有基督徒屬靈的共有財富,不能視之為天主教的。

就像教父學或沙漠教父,不少人認為這些是「天主教」的東西,顯然與歷史不符,校園書房的同工能將沙漠教父、教母的靈修,歸為基督徒靈修共業,是具有教會歷史的知識合乎宗教改革精神之舉;宗教改革的理想在呼籲教會唯獨聖經,同時也要求教會莫忘初代教會的信仰,教父學的研究正好是回應了宗教改革的呼聲,對初代教會、使徒教父和沙漠教父,以及後來第四到九世紀的教父們,逐一重整他們的神學和靈修生命,對培養廿一世紀的正統信徒有立竿見影的果效。「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是一套收集以教父的聖經注釋為集結的苦心編輯,讓我們可以發覺教父們的解經,完全基於信仰觀點,以基督為中心,循對父、子、聖靈的靈修體驗,來對聖經經文加以詮釋。校園書房取得這套註釋的中譯版權且逐年出版,對我們在釋經上的貢獻極大,使信徒可以看到教父們的解經和今日的牧者大有不同,更使我們對如此強烈的對比有所警惕,教父們的靈修和神人關係是他們的釋經出發點,而非依照他們的知識與理性思考來註釋。盧雲從沙漠教父靈修學得到一個結論,教父、教母們的獨處、靜默和祈禱是他們靈修和基督徒生命的三個(項)主軸,沙漠教父、教母的基本靈修操練,至今仍是現代基督徒在屬靈生命中迫切需要的。人類在自然科學的知識上,日新月異,但是在內在生命和屬靈生活上,也許我們今天擁有不少靈修方面的知識,卻不代表我們的真實生命有所長進。在征服外太空的科技上,人類的成果十分驚人,可惜的是對於內心的心靈,我們難以實質推進,心理學、認知科學、哲學人學甚至神學人學的系統,我們一一建立起來,而事實上在靈修的體會裡,我們猶如馬大一樣心裡忙亂;靈修神學所見證的是馬利亞的生命境界和氣息,東正教、天主教、宗教改革後的新教,以及所有基督徒正統靈修的傳統告訴我們的是在聖山主耶穌變貌、榮耀顯容,三位使徒為之降服;復活的主在以馬忤斯路上開啓了兩位門徒的心眼,讓他們的心火熱起來、領悟了聖言奧妙,彼得和保羅在領受聖神之後,他們祈禱時進入魂遊象外的境界,靈修神學向不同世代的追求者與信徒,闡釋並指引這些生命的內涵和層次,教導屬靈人走上皈依基督的正路。從靈修神學史上,我們豐盛地體會基督徒靈命的成長和動力,明白基督的愛長闊高深的緣由和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