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p
編輯室報告

靈修,和你想的不一樣

/鍾政輝(《書饗》執行編輯)

在21世紀的台灣,基督徒十分重視靈修,靈修也可謂目前教會界的顯學。走進基督教書店,靈修刊物總擺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不僅款式多樣,內容也十分豐富,足見市場的熱銷度。而基督徒熟知的屬靈書籍與作者,大多是靈修大師,像是盧雲、畢德生,都有許多忠實讀者;今年一月出版的重松謙《不忙碌的門徒》,目前仍持續暢銷中。這些現象都在在顯示出,基督徒與教會重視靈修的程度。

靈性好,到底是好在哪裡?很多人的想像是不論世事如何,任何事都不會讓情緒有波動。又或者,靈修好像是很私密的事,個人經歷很看「體質」,而與神的親近與否,則視自己擺上多少時間……除此之外,似乎難以再討論些什麼。靈修,難道就是一種修身養性,把自己顧好,人生與人際就會順暢下去嗎?

不可諱言,靈修最首要處理的,是我們個人的問題,是自己的生命問題,無可逃避地要直面自己的軟弱光景。在這層面上,靈修是個人的。但這樣的「個人」,絕非不過問世事,反而是更知曉每個生命的珍貴,而積極地擁抱自然萬物、並願意為他人的生命奉獻心力。正因為如此,靈修其實是群體的、面向社會的;正如同耶穌所教導門徒的,不是個人修煉等候升天,也不是組成隱居避世的靈修團體,而是兩兩一組出去傳揚生命之道。這道理被保羅發揚光大,他的書信勸勉各地教會在帝國威脅下茁壯,對其他活在不自由中的百姓伸出援手。因此,靈修要放在群體的架構下才清楚;若我們單專注於個人的事、自己的經歷與未來,而顯得對世事冷淡後退,教會將失去在世上做光做鹽的角色。

今年書饗團隊推出〈靈修學特刊〉,以不失趣味又具知識性的角度,要讓讀者對靈修學有整全又深入的認識。第一單元,13位靈修作家的論點菁華一次呈現,帶我們從重新體會靈修的深廣度;不僅我們個人更真誠地面對自己,更在此基礎之上,迎向群體、社會。讓書籍幫助我們疏通內心的糾結點,讓自己成為一個更整全的人。第二、三單元中,分別邀請了幾位牧者與神學院老師來談靈修。他們不僅真誠地分享自己在牧養現場中,藉著靈修而獲得的改變,更對華人教會在靈修上的前景,提出許多洞見,讓我們對邁向一個承接傳統的、群體的、面向社會的靈修學,有實際的期待。我們將發現,基督教靈修學有許多豐富的歷史與知識傳統,身為21世紀的基督徒,是能夠承先啟後,在群體中發展適切當代的、處境化的靈修學,對外能回應議題、建構論述,在時代中發揮靈性的影響力。

期盼這本特刊,不僅能讓老基督徒重新看待靈修這件事,也讓初信主的、或正在慕道的朋友,得以一窺基督信仰豐富的靈修內涵,欣然預備自己進入這持續一生的靈性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