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p
閱讀食堂

靈修,是一趟自我認識的旅途

/作者:黃麟玉(天母豐盛靈糧堂牧師)

曾經在一間十分忙碌,節奏快速且強調效率的教會服事過,我要承認在如此忙碌的服事中,我的牧養品質不是很好,許多時候的焦點放在解決問題、處理問題上,沒有太多心思用心在對方身上。因為忙碌,所以靜不下來的心,很難有好的「聆聽」或「傾聽」,自然談得不夠深入,更別說要深度牧養。也許心中期待自己可以做到深度牧養,但實際的狀況卻相差甚遠。畢竟牧養是心與心的對話,是一種生命的交流。

我的牧養方式與內涵的改變,是從服事遇到瓶頸、被卡住開始。當時的我心中慌亂不安,恐懼害怕佔據我的心,服事的熱情減退,甚至不想到教會;沮喪環繞著我,外面看不出來有何異樣,只有我自己最清楚內心的騷動不安。於是我決定去避靜,而當時的我完全不知道什麼是避靜,要如何避靜也一無所知。然而就在這一次避靜中,我的靈修生活開始改變,我與主的關係開始改變;我遇見主,也遇見了自己,與自己相遇。

我的靈修生活加入了新的元素:自我覺察——藉由意識省察與歸心祈禱的操練,開始自我認識的旅途。當人開始認識自己,也會開始認識上帝,兩者是相互交織的。當我開始認識自己,我也開始認識他人,開始有同理心,漸漸認識他人的感受與想法。因此在牧養上,我開始學習聆聽對方,而不是要對方聽我講,照我的意思去做。因著自我覺察,我開始懂得尊重對方,以對方為主;一改過去「要對方聽我的」模式,某個層面來說那是一種掌控。靈修生活的改變,讓我開始學習放手,給對方更多的空間與自由。記得有次避靜,看見某人在與他人談話,當下第一時間有點不高興,因為他們打破了規矩,而且他們還是我推薦來參加這次避靜的。不高興是因為他們讓我感到丟臉,砸了我的招牌;另一方面他們明知故犯,我的個性非常不喜歡這樣的行為。但下一刻我就釋懷,因為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不需擔負別人的行為,我也不要論斷他人。在這件事情上做意識省察時,我體認到當我能夠自由時,別人也就有了自由。

靈修是講生命的關係;我與耶穌基督的相遇,帶來牧養上的改變,有股自由與喜樂從心湧出。牧養不再是沉重的,而是享受其中。

好書推薦
行動靈修學

《行動靈修學》

定價:310元加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