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寫給所有人的祈禱書(下):建立你自己的天人關係/Learning to Pray: A Guide for Everyone
詹姆士.馬丁
漢河
光啟文化事業
288320
2
  (可訂購商品,若庫存數量不足,將於結帳後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對從不祈禱之人的一份邀請;
  是為那些想要祈禱,但又擔心用錯祈禱方法,或是那些曾經祈禱,但對自己的祈禱並不滿意的人而設計的;
  它也針對那些可能害怕祈禱會發生什麼或是已有豐富經驗之人而準備的。

  上冊討論:
  *人為什麼需要祈禱?什麼是祈禱的定義?
  *無意識的祈禱
  *有意識地與上主建立關係、懇求式祈禱、經文祈禱、省察祈禱

  下冊討論:
  *依納爵式默觀、聖言誦禱、歸心祈禱、大自然祈禱。
  *在祈禱中發生的情感、洞見、記憶、渴望、圖像、話語、感覺和神祕經驗。
  *靈修指導/輔導、避靜、信仰分享和靈修日記。如何處理分心、乾枯、期待和靈性生命的起伏。
  *祈禱與行動
  上下冊均有討論題綱,可供個人回顧及小組分享使用。

  初學者讀這本書,能對各種祈禱方法,有清楚的了解,
  有經驗者讀這本書,不止能在原本熟悉的祈禱方式上走得更深,也有機會嘗試新的祈禱。
  最重要的是,你開始和上主建立一對一的關係了。

  人之所以渴望祈禱,這渴望並非來自於自己,而是上主放置在人心中的召喚,
  是祂先渴望與人建立真實的連結,也必然會予以回應,
  使我們的生命因扎根、因回家、因有前進的方向,
  而更篤定、堅強、自由、美好。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詹姆士.馬丁神父 James Martin, S.J.

  美國籍 ,天主教耶穌會會士。畢業於美國長春藤名校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在奇異(GE)公司工作六年後,決心修道。1988年入耶穌會初學院,1999年晉鐸。現任《美國》雜誌《America》編輯。 《America》即 《國家天主教周報》。

  晉鐸前的養成教育,除了基本的神學和哲學教育之外,還包括各類的社會服務:在德蕾莎姆姆創辦的牙買加「垂死之家」工作;在芝加哥服事街頭幫派青年;在波士頓擔任監獄牧靈,也服務街頭遊民;在東非肯亞兩年,全職服務難民。

  馬丁神父的文章廣泛地刊載於全美的報紙、雜誌和網站上,包括所有主要的天主教雜誌、《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等等;他也常常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梵蒂岡電台(Vatican Radio)等美國和國際知名媒體上,公開演講及評論宗教和靈修話題。著有《找到自己,找到天主》(Becoming Who You Are : Insights on the True Self from Thomas Merton and Other Saints)、《襪子堆裡的聖人》(My Life with the Saints)等書,是最受歡迎的天主教作家之一。

  其著作《襪子堆裡的聖人》曾榮獲天主教媒體協會圖書獎(Catholic Press Association Book Award)、紐約克里斯多佛獎(Christopher Award),繼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年度好書獎。
 
目錄
目錄

10 祈禱時會發生什麼?情感、洞察、記憶、渴望、圖象、話語、感覺和神祕經驗 ⋯ 007
11 我怎麼知道那是來自上主的?認出上主的聲音 ⋯ 065
12 想像力的禮物:依納爵式默觀 ⋯ 097
13 用神聖的經文祈禱:聖言誦禱 ⋯ 129
14 在核心找到上主:歸心祈禱 ⋯ 143
15 在受造界發現上主:大自然祈禱 ⋯ 157
16 談論祈禱:靈修指導/輔導、避靜、信仰分享和靈修日記 ⋯ 181
17 祈禱中的各種課題:分心、乾枯、期待和靈修生活中的高低起伏 ⋯ 215
18 現在我要做什麼?從祈禱到行動 ⋯ 241
致謝 ⋯ 255
進一步探索 ⋯ 259
小組聚會指南 ⋯ 267
 
內容連載
導讀

十、祈禱時會發生什麼?

情感、洞察、記憶、渴望、圖象、話語、感覺和神祕經驗

省察祈禱通常不會引起深刻的感覺或強烈的情緒。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也不是每次都如此。我做省察時,偶爾會被那天的記憶深深打動。但省察祈禱主要是一種洞察力的祈禱,而不在於感覺。

這就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在祈禱中的「感覺」(feel)是什麼意思?更廣泛地說,在祈禱中會發生什麼?也就是說,閉上眼睛後,會發生什麼?

這是靈修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也是靈修作品中最少提及的問題之一。不同的靈修書籍有時討論祈禱的做法、技巧、傳統,大多數卻都沒有提到初學者最想知道的:「當一個人祈禱時會發生什麼?」、「我內在應該發生什麼?我聽到聲音了嗎?我腦子裡有幻象嗎?」、「什麼樣的祈禱經驗才是好的?當人們說享受祈禱時,指的是什麼?」

當我還是初學生時,這些都是我最迫切想問的問題,特別是因為我經常聽到初學同伴談論他們的祈禱是多麼「豐富」或「令人滿意」。當我在聖堂裡坐下,常常閉上眼睛想,現在該怎麼辦?當事情在祈禱中開始發生時,我會想,這麼做對嗎?

為了幫助那些剛開始祈禱的人,也為了鼓勵那些已經有祈禱經驗的人,在繼續討論之前,讓我先回答這個最基本的問題。對我來說,這個問題是祈禱的核心。因此,我們來逐一探索最常見的祈禱「果實」。

情感

雖然情感(emotions)在省察中不常出現,但在許多其他類型的祈禱中卻會出現。對許多人來說,情感反應是祈禱最明顯、最常見的結果。為理解這是什麼意思,讓我們看一下意料之中的情感和意料之外的情感的區別。前者更容易識別和理解。

意料之中的情感

有時,祈禱中升起情感,是可以意料的。例如你從葬禮回來,為亡者祈禱或者在儀式上被某事感動,你會感到悲傷,這並不奇怪。同樣,如果你剛剛收到了一些好消息,坐下來感謝上主,感受這份喜悅,這種情緒也不會讓你感到驚奇。一般來說,我們很容易看出發生了什麼。我們的生活和在祈禱中的感受之間的聯繫是清楚的,不令人驚訝。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體驗這些感情,和在祈禱中體驗它們,是有區別的。為什麼?因為你正有意識的與上主一起經歷它們。也就是說,上主可能會在你內心喚起這些情感。

如果你對一些好消息感到高興,當你為它祈禱時,你的喜悅可能會增強。為什麼?也許是邀請你發現上主在分享你的這份喜樂,或者祂才是那喜樂的源頭。又或者上主只是想讓你再一次享受這份出於祂無限慷慨的好消息,就像父母讓孩子複述成功的故事,幫助孩子加深他的喜悅:「告訴我,又打了全壘打,你有什麼感受!」當喜樂被帶入祈禱時,它會被放大。

你會有什麼反應?你如何回應這種喜悅?與上主一同享受、一起品味這份喜悅,與祂一同沉浸在其中。比爾•裴瑞(Bill Barry)曾告訴我:「樂趣也可以是祈禱。」藉著告訴祂,你是多麼高興,來表達你對上主的感激之情,或者做件善事以示謝忱。

然而,如果你的生活正處於困難時期,你的各種情感—悲傷、憤怒、恐懼、沮喪、焦慮—可能不會立即在祈禱中顯露出來。當它們出現時,可能也並不令人驚訝,但它們的出現需要時間。有段時間沒有祈禱的人,當他們重新開始祈禱時,往往會發現痛苦的情感不斷浮現。這就像上主給你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你承認這些困難的情緒。

你也可能對你與上主的關係有某些感受。我的一個朋友最近去附近的一所修道院避靜。在那裡,修士們和他談論祈禱,以及各種各樣的上主形象。有一天,當他聽到仁慈上主的形象後,他感到平安,並開始哭泣。他意識到上主並不是他想像的那樣。多年來,這位朋友一直與被上主審判的感覺對抗,無論別人告訴他多少次上主是仁慈的,他都覺得被卡住。因此,當他重新審視他的上主形象時,他經驗到了被「釋放」的感覺和自由的邀請。

在忙碌時,類似的事情也會發生。我們可能不是有意識地避免這些情感,只是沒有給它們浮出水面的時間。還記得我在小學的那個實驗嗎?把一個杯子裝滿小溪裡的水,然後等著杯子裡的雜質沉澱。除非我們在祈禱中變得安靜和專注,否則很難安定。只有靜下來,我們的真實感情才能變得清晰。

在大多數情況下,一旦你認出了浮現的情感,就能將其與自己生活的某個面向連結。你需要做的,主要是在上主面前承認這些情感,用自己的話向上主表達,並請求祂的幫助。通常,當你向上主敞開心扉,表達這些感情,就會帶來解脫。根據我的個人經驗,把這些情感說出來,把它們「交給」上主,通常就會有幫助。上主其實已經知道這些事情,但若我與祂分享,就會幫我更深地了解它們。

有時,即使是隱約意識到這些情感的力量,也會阻礙祈禱。有人曾經告訴我,她是多麼害怕祈禱,因為「裡面」有太多東西了。她害怕讓這些情感浮出水面,因為她覺得它們可能會把她壓倒,它們太強大了。有些人害怕與上主分享情感,因為覺得這些情感不恰當,或者因為沒有早點與祂分享而感到內疚。在這種情況下,鼓勵他人就意味著讓他知道:上主只想聽他說話、安慰他、釋放他,最重要的是和他在一起,就像好朋友在一起一樣。

意料之外的情感

偶爾,在祈禱中產生的感情會令你覺得措手不及。即使是在相對安靜的祈禱中,某種情感也可能出乎人的意料,令人恐懼。

讓我們假設你正在讀《出谷紀》(《出埃及記》)中梅瑟(摩西)的故事—無論是在日常讀經,還是在避靜期間,或者曾在教堂裡聽過—他要求知道上主名字:

梅瑟對上主說:「當我到以色列人那裡,向他們說:你們祖先的天主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時,他們必要問我:祂叫什麼名字?我要回答他們什麼呢?」上主對梅瑟說:「我是自有者。」又說:「你要這樣對以色列子民說:那『自有者』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

當你思考這段經文時,一些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你被「我是自有者」(I am who I am)這句話吸引。

在大學的哲學課上,一些學者認為,上主是在說「我是存有」(I am being)。換句話說,「我是一切存有、一切實體、一切物之所是的本源和根據。」但最近你讀到,許多舊約學者認為這種繞圈子的說法,最有可能的意思是「這不關你的事」。名字在古代近東很重要,知道某人的名字,意味著對他有一種權力。在這裡,上主的名字是上主自己的事。

你開始想到梅瑟,他被指派去做一件困難的事,但他沒有從上主那裡得到滿意的答案。除了隱約記得在電影和一些講道中的片段,你也許不清楚梅瑟故事的全貌,但你知道他最終為上主做了很多事。你想知道,為什麼上主不告訴梅瑟祂自己的名字?這似乎不公平。畢竟,這只是一個想與上主建立關係的人的一個小要求。

漸漸地,你對上主對待梅瑟的方式感到困惑、不安。即使你從來沒有這樣想過這個故事,或者根本沒有想過。你同情那些被要求做一些難事的人。為什麼上主不直接告訴梅瑟一個名字呢?你發現自己在對上主生氣,因為祂似乎沒有理會梅瑟的簡單請求。

當你以這個熟悉的故事來祈禱時,這種情緒感覺很奇怪,你對此感到有點內疚,但毫無疑問的:你在生氣。

你剛剛有了祈禱中最常見的經驗之一—一種覺得驚訝的情感。這是上主與我們溝通的主要方式之一。你想知道,這情緒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我偏偏為梅瑟而生氣呢?這是什麼意思?

憤怒並不是祈禱中唯一出乎意料的情感。當你讀到《創世紀》中若瑟(約瑟)被賣為奴的故事時,你可能會感到悲傷;當你讀到福音中耶穌治癒某人的故事時,你可能會感到喜悅;當你讀到宗徒們的故事時,你可能會感到失望,因為相較於他們精彩的生活,你的卻似乎很「無聊」。

悲傷、喜悅、失望。還有什麼情緒會讓我們在祈禱中感到驚訝?答案是你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所有情緒:歡樂、憤怒、恐懼、挫折、失望⋯⋯各種情緒。

你不需要默想一段聖經經文,就能在祈禱中體驗到一種令人驚訝的情緒。你可能只是在自己的房間裡,在聖堂裡,在大街上靜靜地祈禱,然後被一種強烈的情緒籠罩。

上主在祈禱中喚起我們的情感是有原因的。為什麼?出現令人驚訝的情緒,只需要問以下幾個問題,就能找到它的核心。

首先,是什麼引發了這種情感?我們以閱讀《出谷紀》為例。上主對梅瑟的回應最初讓你覺得不公平,所以你對上主對待梅瑟的方式感到憤怒。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通常很直接。我們很容易就能從這段經文中,找到激發你情感的火花。

第二,我的生活中,發生了什麼?現在我們開始深入探討。通常,(以梅瑟的故事為例)情感不僅表達了對祈禱焦點的感受,還表達了你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祈禱中的這些經歷,類似於你在書中、在電視上,或在網上看到某些東西,而引起的情感反應。假設一個朋友去世了;幾個月後,你看了一部有關葬禮的電影;雖然電影不是很好看,你卻開始哭泣。你不需要成為精神科醫生,就知道發生了什麼:電影的喪禮場景,喚起你對朋友的感覺。

類似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祈禱中。當我們讀到一段給我們帶來衝擊或引起強烈情感的文章時,這通常是上主在邀請我們注意一些事情。馬克‧ 希柏道(Mark Thibodeaux)稱之為「隱藏的情感」,它們的出現是為了讓我們去命名、反省和理解,也同樣是為了讓這些情感得到治癒。上主這樣做有其原因,這是有關祈禱的重要洞見。祈禱中出現的出乎意料的情感,常常是上主在邀請我們去看看自己隱藏的情感。

你對《出谷紀》的強烈回應,也許反映了你在工作場所受到不公待遇的憤怒。你為一個專案工作了好幾個星期,突然,由於別人的粗心大意,它被取消了。或者你一直在計劃一個長假期,但老闆告訴你不能去。或者更糟糕,你被裁員或解雇了。

你感到一種與你剛剛讀到的聖經故事完全不成比例的憤怒。梅瑟向上主要名字的故事,是上主讓你自己的生命浮現的管道。你甚至覺得自己有點像梅瑟(或更準確地說,你想像梅瑟可能會有這種感覺)。

這情緒可能被你埋得很深,你還不允許自己去感受它。有時候,如果我們太忙或者害怕面對這些情緒,我們就不允許自己去感受它們。在祈禱中,上主溫柔地喚起我們的負面情緒,邀請我們正視它們,與祂分享,並治癒它們。最後,這不僅僅是梅瑟的經歷,也是你的經歷;以及上主想要接近你,治癒你的過程。

第三,這感情是在告訴我,我對上主有什麼感受嗎?更不易覺察的原因,可能與你對上主的觀感有關。你看到上主對梅瑟的回答是不公平的;你可能會問自己,生活中有什麼事讓你感到不公平。也許你在家裡受到虐待,想知道為什麼上主不幫助你。事實上,上主似乎在你的生活中缺席了。如你所知,上主是神祕的。但你以一種新的方式意識到,你不喜歡上主那樣。

你對上主允許你生命中發生的事感到憤怒,也對祂如此神祕感到憤怒。你認為,梅瑟可能會生氣,也許不會。也許梅瑟更能接受這些。你並不確定。

用聖經祈禱不需要成為聖經學者。你意識到你在生氣,為什麼上主沒有更多地與你同在?你會想,上主,祢在哪裡?你的憤怒不是因為上主怎樣對待梅瑟,而是因為祂怎樣對待你。

第四,這種情感的出現,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面對出乎意料和不意外的情緒,關鍵反應就是集中注意力。這不僅是因為了解自己的情感生活很重要,還因為這出現在祈禱中,所以它很可能是上主想讓我們關注的。

這種感情可能是上主出於某種原因而激發的。因此,我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祈禱是與上主有意識的對話。如果上主在祈禱中,在你與上主單獨相處的時間裡,祂在你內在激發了什麼,那就要注意了。想像一下,如果上主走進一扇門,對你說:「我想讓你思考一下你生命中的這一部分。」你自然會聽從。用同樣的方式來思考這些情感。

如果祈禱中出現讓自己意外的情感,你已能確定當下情緒的出處,並能發現這可能與你生命中發生的事,以及你對上主的感受,這兩方面有關。
 
詳細資料
原書號:205385-2
ISBN:9786267272220
出版日期:20240101
頁數:272
尺寸:15 x 21cm
重量:378克
排版方式:橫排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印刷方式:單色印刷
分類:生命造就/禱告
適用對象:適用所有人
 
購物說明
  • 訂單備貨時間約3-5天不包含週末及國定假日,庫存足夠為當日或隔日出貨,如遇廠商調貨時間延長或絕版、缺貨等特殊情況,將另行通知。詳細請點選常見訂單問題
  • 線上刷卡金額僅為訂單成立時,銀行預先授權金額,並未立即扣款,待訂單完成寄出當日將進行請款,實際請款金額即為出貨單上金額,故如有更改訂單、缺貨或取消訂購,皆不會有刷退程序產生。
  • 為維護您的權益,如因個人因素欲辦理退貨,請維持產品原狀並依原包裝包好,於收到商品鑑賞期七天內,將與欲退貨之商品、紙本發票及原出貨單寄回。詳細可閱讀退換貨須知
  • 如需寄送海外,歡迎閱讀海外訂購常見問題
  • 更多常見問題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