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食堂

保羅寫聖經,其實很接地氣!
——《21世紀新約背景主題辭典》帶來的幫助

/應仁祥(校園書房出版社總編輯)

校園的忠實讀者們可能都知道,我們有一個算是相當受歡迎的書系:「讀經生活化」。當年規畫這個書系的目的,單純是因為發現身邊很多弟兄姊妹,雖然認真參加教會一年讀完聖經一次的活動,但卻往往覺得所讀的很多內容,和自己的生活難以有所連結。「讀經生活化」期盼引介善於將聖經應用到生活中的作家,幫助身邊的弟兄姊妹,更知道如何把聖經和生活連結在一起。

感謝主,確實看到許多弟兄姊妹,因為這書系開始知道怎樣落實讀經生活化;讀經生活化裡的好幾本著作,也都成為了長銷書。我們發現,校園出版一些跟讀經有關的書,銷量都在緩緩地成長(這點很驚人,因為與此同時,生活類的書市呈現衰退的),特別是去年,我們檢視全年的暢銷書,赫然發現前幾名裡,有好幾本都是跟聖經研究有關的。

於是乎,我們也漸漸意識到,在讀經生活化之後,慢慢延伸出另一個趨勢,那就是「聖經研究生活化」。以前,弟兄姊妹在問的是聖經應該如何生活化;現在,越來越多的弟兄姊妹開始閱讀與聖經研究有關的資料,他們反而想知道,該怎樣將所讀到的聖經研究資料應用在生活中?

說來有趣,我自己開始意識到,聖經研究也可以生活化,是托讀經生活化其中一位作家的福,這位作家就是畢德生,而這個發現就在他的著作《聖經好好吃》裡。

聖靈的語言v.s.菜市場語言

一直以來,研究保羅書信的學者都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保羅使用的希臘文裡,大約有四到五百個字詞,從未在其他希臘文的文獻中看過。不管是荷馬史詩、神話、甚或亞里斯多德與柏拉圖的著作,都找不到這些詞彙。學者們慢慢提出了一個假說,稱呼這四、五百個保羅以及新約聖經所獨有的詞彙,是「聖靈的語言」,言下之意,便是認為保羅是在聖靈的感動下,創造出了這四百多個詞彙,這些詞彙是神聖的,是不可侵犯的。

「聖靈的語言」這個假設流傳了好一陣子,而它最終被推翻的原因,是跟考古學的一個發現有關。考古學家在埃及一個名叫俄克喜林庫斯的地方,挖到一個垃圾堆,發現了許許多多大約西元前後一、兩百年,人們丟棄的各種日常紙草殘片(又稱蒲草紙)。這些紙片有的是父母親交代小孩到菜市場買東西的紙條,有的是用來記帳的帳單,還有的是寫給家人、朋友的往來信件。

而出乎大家意料,學者竟然從這些日常小老百姓寫的紙片中,找到了保羅使用的那四、五百個希臘文。於是,答案水落石出。保羅使用的根本就不是什麼「聖靈的語言」;相反地,保羅書信大量使用了小老百姓在菜市場所使用的語言,他的目的,就是希望把福音、把關乎耶穌基督的真理,用尋常人也聽得懂的文字,介紹給當時候的人。

這樣的聖經研究,讓畢德生大受啟發,也改變了整個保羅書信的翻譯。過去因為「聖靈的語言」假設,學者在翻譯保羅書信,忍不住就會使用一些比較艱澀的詞彙;然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譯者,不再用困難的文字,取而代之的,大家開始知道,要用最平易近人、最市井小民的語言來翻譯(畢德生秉持著相同精神,用英文的大白話翻譯了聖經,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The Message,一般俗稱的《聖經信息版》)。而畢德生自己,也開始刻意在講道中傳講保羅書信時,努力用最菜市場的語言,來介紹保羅的神學。

透過這個故事,我頭一次意識到,原來了解聖經歷史背景,除了有助於我們讀懂聖經外,聖經研究的資料本身,其實也能作為生活應用。因著意識到「聖經研究生活化」的可能,讓我對於校園這次推出的《21世紀新約背景主題辭典》,格外有信心,相信這本辭典,無疑是讓聖經研究生活化的推動,變得更方便也更有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