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食堂

日常生活裡的先知之聲——《先知神學》推薦序

/曾宗盛(台灣神學研究學院舊約助理教授)

猶太神學家亞伯拉罕・約書亞・赫舍爾(Abraham Joshua Heschel,1907-1972)出生於波蘭哈西迪傳統的猶太家庭,在故鄉接受基礎猶太教育後,進入柏林大學求學。一九三三年他以研究先知為主題完成博士學位,後續五年在德國教學。他的博士論文於一九三六年在波蘭克拉克夫出版《先知信息》,奠定他後續研究先知神學的基礎。(附注:赫舍爾的博士論文題目為《先知意識》〔Das prophetische Bewußtsein〕,後來以《先知信息》〔Die Prophetie〕為書名出版。參Abraham Joshua Heschel, Die Prophetie〔Krakau: Verlag der poln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1936〕)

赫舍爾這階段的人生正逢一九三三年希特勒掌權、德國走向納粹化、反猶氣氛高漲、開始系統性迫害猶太人的時期。一九三八年,赫舍爾逃離德國回到波蘭,隔年波蘭被德軍入侵,他又逃往倫敦。一九四○年三月,他獲得友人幫助,逃亡到美國,先後任教於辛辛那提的希伯來協和學院(Hebrew Union College)及紐約的猶太神學院(Jewish Theological Seminary),展開長年的教學、著作、演講以及投入公共事務的生涯。

赫舍爾先後出版一系列有關猶太教與宗教的著作,例如《安息日的真諦》(The Sabbath,1951)、《人不孤單》(Man Is Not Alone,1951)、《覓人的上帝》(God in Search of Man,1955)和這本《先知神學──赫舍爾論舊約中上帝的悲憫》(The Prophets,1962)等著作,成為受尊敬的學者。在赫舍爾的著作裡,他運用多變化的文學風格,交織具體與抽象、隱喻和明喻、格言與意象,融合古典哲學和存在哲學,喚起讀者認識神聖者上帝,並意識到人自己是超越的存有,呼籲人離開自滿,開啟靈性旅程。讀者可以從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清楚體會作者的文學風格。

赫舍爾特別尊敬先知,認為先知的信息是聖經見證的核心,先知正是猶太教對這世界的貢獻。在二十世紀前半葉的時代精神影響下,赫舍爾投入先知研究,在探討先知的信息以外,注重先知的人格與精神,強調先知的意識,尤其是先知對上帝的經驗,感受上帝對人類的悲憫(pathos),並將這種情懷展現在先知的信息與行動中。先知是上帝信息的傳達者,他們呼籲世人實行上帝的愛與公義;人若忽視先知的勸告或警告,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這本書是赫舍爾以他的博士論文《先知信息》為核心所發展出的豐富內容,他強調先知認同上帝的悲憫,並成為這悲憫的見證人。上帝以其深情參與在人類的歷史裡,與人同甘共苦。赫舍爾從這核心發展出「悲憫神學」(Theology of pathos),對當代神學產生深遠的影響。

本書的內容,除了導言和結論以外,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的第一章介紹先知是誰,接著從第二章至第八章分別討論歷史脈絡中的先知,包括阿摩司、何西阿、以賽亞、彌迦、耶利米、哈巴谷,還有第二以賽亞。這幾章的內容說明先知的時代背景,幾位代表性先知的信息和行動。然後,第九章至十一章則討論歷史、懲罰和正義等主題。

第二部分的第一至七章(及附錄)環繞著悲憫神學及其延伸意義,構成本書的核心與帶來重要的貢獻。其次,第八至十六章探討先知信息的一般主題,也比較先知信息和其他宗教現象,例如出神、詩歌靈感和精神病。還有比較其他類型的領袖人物,例如祭司和君王。這一部分的內容討論先知和其他不同的宗教人物、宗教現象和領導角色。

赫舍爾指出,先知悲憫的精神,是最重要的核心。先知聆聽上帝的聲音,傳達上帝的旨意,在上帝對以色列人憤怒的審判中,也見證上帝的悲憫,從上帝的眼光來看待以色列人和世界各族。古人對於權力的崇拜,容易屈服在王家政治的體制規範下,為君王的命令來殺戮,而不去質疑王家的命令。先知則是對王家的權力及其權力的基礎提出質疑,甚至揭露王家濫權的黑暗面。先知們充滿熱情的話語,打破了社會的冷漠無情,揭穿了虛假的安全感,揭露人心的偽善和虛偽,強調生活並非無意義的日常例行循環。先知信息讓人清楚正視人類生活的真實處境和危機,激勵人心採取行動,走出生命的道路。事實上,赫舍爾將先知信息定義為「以上帝的眼光來解釋生存」。他將這詮釋展現在讀者眼前,回應人生活的失望與困境,邀請人抉擇自由的意義是什麼?那只是一種自我堅持,或是在這時代對上帝要求的回應?

先知揭開了上帝的悲憫,上帝對人類的態度並非審判而已,而是對人類充滿熱情,樂意拯救。先知不只是上帝的代言人,也是上帝的夥伴和同工。這意味著,上帝和人類的關係非常緊密,在喜怒哀樂與愛恨情仇中,揮灑悲憫的彩虹光譜。

赫舍爾對先知的詮釋和對悲憫的關懷,正呼應著他本人曲折的生命經歷,因為他自己在二戰期間就經歷過納粹的迫害,甚至他的家人(母親和三位姐妹)也遭到納粹殺害,因此他對受苦之人所遭遇的苦難特別能感同身受。當他來到美國教學與生活,他也積極參與關懷人權,以及為了促進基督教和猶太教而竭力對話。他於一九六五年參加馬丁.路德.金恩爭取非裔美國人的民權運動,從塞爾瑪到蒙哥馬利的遊行,他提到「當我在塞爾瑪遊行時,我的雙腳在禱告」。甚至在他的晚年仍持續關心反越戰與民主人權的議題,直到過世。美國倫理神學家雷茵霍爾德・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1892-1971)讚許赫舍爾不只是猶太社群的先知,也是美國宗教生活的先知之聲。

這本書不只見證上帝透過先知對世人的悲憫,也呼應赫舍爾一生參與這受苦世界並與之同甘共苦的生命故事。對我們今日讀者而言,赫舍爾透過其著作繼續向這世界傳達先知之聲──上帝對世人不止息的悲憫。

新書簡介
先知神學:赫舍爾論舊約中上帝的悲憫

《先知神學:赫舍爾論舊約中上帝的悲憫》

作者:赫舍爾
譯者:鄧元尉、邱其玉、徐成德、應仁祥
書系:里程碑
頁數:736頁
定價:950元
79折特價:751加入購物車
線上試讀
優惠期限
2020年8月31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