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子民的新約導論:走入新約聖經的歷史、文學、神學世界(上、下冊)》
作者:賴特(N.T. Wright)、伯德(Michael F. Bird)譯者:關浩然、邵樟平、李雋
書系:研經叢書
頁數:上冊約736頁、下冊約768頁
定價:3000元
單套79折特價:2370元
線上試讀
2024年12月31日截止
單單以「羅馬書是保羅寫的,不是馬丁路德!」這句擲地有聲的提醒,我們就應該對賴特的著作給予高度的關注。他以「教會論」而非「救恩論」進路,挑戰宗教改革五百年以來,路德和加爾文壟斷《羅馬書》詮釋權威的局面,拉開全新的視域,重新梳理保羅最重要的神學思想,無疑是近年來聖經研究引人注目的一大亮點。無論是否喜歡或接受賴特的觀點,誠實的神學工作者已無法忽視賴特的影響力並迴避和他對話的挑戰。畢竟,《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指出他是當今五大頂尖神學家之一,這是已然的事實。
邁克爾‧伯德,澳洲基督教傳媒最重要的半年刊《永恆》(Eternity),稱之為新約研究的重量級學者。年少時是無神論者,現為聖公會牧者與神學家,伯德本身就是故事性十足的傳奇人物。他曾編纂過《「聖經與神學的對位」系列:對使徒保羅的四種觀點》(Four Views on the Apostle Paul (Counterpoints: Bible and Theology),書名暫譯),這本書以「對位」的概念,賦予使徒保羅研究更立體的面貌。此外,他在其著作《但願基督徒都知道的聖經七件事》(Seven Things I Wish Christians Knew about the Bible,書名暫譯)中強調「何以聖經必須植基於歷史」,確立他對聖經研究的基準。
《上帝子民的新約導論》是賴特與伯德於2019攜手合著的第一本書。第二本則是2024出版的《耶穌與政權》(Jesus and the Powers,書名暫譯)。兩人對新約研究有兩個相近的立場。(1)揚棄傳統上「希利尼人保羅(Hellenistes:泛指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的研究進路,不再攀附於亞里斯多德、奧古斯丁、阿奎那的思想脈絡,改採「猶太人保羅」的角度重新建構保羅神學。主張以第一世紀、第二聖殿時期的法利賽人、律法師的身分,來詮釋保羅的所有作品。(2)強調「盟約群體」而非「個人救恩」的經歷,認為從個人經歷詮釋救恩,會窄化信仰到僅剩靈命的追求和建造,但對群體的重視,則涉及對於德性(參:《信主了,然後呢?》,賴特著,蔡昇達譯,新北市:校園,2019)和公共議題的關切。這兩個焦點中,前者非常重視對聖經寫作彼時歷史現場的研究,就如貝里(Kenneth E. Bailey)努力儘可能跨越時空的差距,尋找最靠近聖經寫作當下之人的第一手理解(參:《詩人與農夫》,貝里著,鍾榮基譯,新北市:校園,2015)。後者則是對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高舉個人並拉抬自我之世代的逆襲,還原聖經中救恩乃關乎民族、群體、國度的強調(參:《認識主禱文的七堂課》,賴特著,楊璿、郭秀娟譯,新北市:校園,2021)。這兩個立場,主導本書寫作的進程,其中「回到第一世紀」的努力並提供相關文獻,是本書最醒目的特色。
即便「新約導論」相關著作已多如牛毛,基於上述的理由,《上帝子民的新約導論》的詮釋基礎迥異於過去,以第一世紀人的視角與群體的進路,呈現新約聖經嶄新的樣貌。讓新約從自身立足的歷史現場說話,必然能夠為新約的研讀帶來不同的洞見和領受。
新書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