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嚐鮮

 

萊特講座

神國的夢想家──
神國的異象,你我的動力

新書簡介

宣教中的上帝

《宣教中的上帝》

作者:萊特
譯者:李望遠
書系:神學叢書
頁數:720頁
定價:700元
特價:630加入購物車
本書曾獲2007年《今日基督教雜誌》宣教∕國際事務類年度好書獎
優惠期限
2011年6月30日截止

愛滋病與教會的宣教/萊特

愛滋病無疑是人類大家庭今日所面對的燃眉之急。愛滋病毒對於生命破壞程度和規模,至今難以估量。不妨試想一下,如果每天都有二十架波音七四七班機墜毀,所有乘客罹難那該是多麼可怕的情景?然而,這就是世界上每天死於與愛滋病有關疾病的最低估算人數(也就是大約每天有七到八千人因這個病而死去)──其中,大部份死者來自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愛滋病病例、死亡、新患者人數的百分之七十都在這地區)。

的確,想要從程度和規模來理解愛滋病,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二〇〇一年九月十一日紐約世貿中心雙子星大樓遭到的攻擊,舉世大爲震驚;大約三千人在這場襲擊中遇害。然而,愛滋病讓非洲每天等於發生兩次九一一事件。

二〇〇四年的印度洋海嘯一夕之間捲走了三十萬條人命。愛滋病殺害的人數等於非洲每個月發生一次海嘯。

根據估計,全球至少四千六百萬人受愛滋病毒感染;每日有六千宗新感染病例;兩千萬人已死於愛滋病;二〇二〇年的死亡人數將至少達到六千五百萬人。人類歷史過去發生過的大規模流行病——如歐洲的瘟疫及黑死病——主要都是傷害社會中最軟弱的群體(幼童及年邁者),然而,愛滋病主要卻是傷害年輕人(生存下來的孩童及老年人將因此受更多的苦)。它殺害了本來應該有權工作與生小孩的一代,留下了無依無靠的幼童和年邁者。愛滋病侵蝕了非洲社群,使祖父母和幼童同時陷入生存的掙扎,產生大量的孤兒寡婦——而他們,又是最容易受傷害的群體。每十四秒就有一個新孤兒;你讀完本段之後,大概已有三個新孤兒。

因著兩件事,使我意識到愛滋病對於宣教的急迫性。首先是羅斯(Kenneth R. Ross)的文章:〈愛滋病大流行:對基督教宣教有何影響?〉(The HIV/AIDS Pandemic: What Is at Stake for Christian Mission?)他在文中懇切提出呼籲,這一可怕的現象正是教會與宣教應該重新定義的時刻,儘管要付上很高的代價。 另一件事,則發生在一場宣教領袖論壇中。這個以愛滋病為主題的聚會於二〇〇四年十二月在康涅狄格的紐黑文(New Haven, Connecticut)舉行,許許多多投身於問題最嚴重的非洲和中國,努力協助患者的人(這些人付上了許多代價),在聚會中發表了一場又一場動人的演説。

對我而言,愛滋病所牽涉到的範疇,幾乎含括了關乎罪惡的每個層面──不管是我們實際面對到的,還是聖經提醒過;也因著這一點,愛滋病呼籲我們正視聖經曾描繪過的所有宣教層面。不過,我想在此澄清,我雖然以愛滋病作爲罪惡的個案或範例,卻無意暗示愛滋病患者或病毒帶原者本身犯了其他人從未犯過的罪。

我也不認同愛滋病是神對受害者的特殊審判。即使承認濫交是感染此病毒的主因——有些人的確是自食其果——但是有太多感染此病毒的人(特別是婦女、孩童、甚至是腹中的嬰孩)根本沒有犯罪,因此我們不能說這是遭到神的直接審判。事實上,許多人受感染是因為行討神喜悅之事——看顧病人、料理他們的傷口。這些人包括醫護人員及照料病人的家眷。許多年輕的孩子之所以不幸染上這個病,是因爲用愛心親密地照顧他們垂死的父母緣故。可悲的是,「這疾病是神對患者犯罪的直接懲罰」這説法(不管是外人說的或患者内心裡相信的),無端加添了他們的孤立及痛苦。

愛滋病處境中的罪惡層面。我們很難想像有任何的罪惡層面,並不曾以具體的形式出現在愛滋病這可怕的災難中。雖然本書的目的不是要對愛滋病進行詳細而深入的分析,我還是根據自己所讀所聞的列出數點,指出愛滋病如何可怕地彰顯了罪惡的形象,反映出人類墮落的種種層面。
◆ 就像惡的本身一樣,愛滋病毒的起源及起因至今仍是個謎。神美好的創造爲何有這樣的活物?它爲何開始入侵人類(顯然發生於一九三四年)?人類爲何在進行了許多研究的努力後仍無法戰勝它?和惡一樣,愛滋病同時包含了某些「自然」的、外在於我們的一些層面,以及人類是如何使它入侵及擴散的層面。
◆ 它入侵生命,帶來無可避免的死亡。當然,死亡是罪的工價,自人類墮落以來已對每個人虎視眈眈。但愛滋病提前處決,使人英年早逝,摧毀生命的祝福、豐盛、滿足——這些都是神創造我們時,要我們獲得的。
◆ 它帶來了長期的生理痛苦、焦慮、腐化。它在非洲許多地區使人消瘦,彷彿吸乾了他們的生命氣息。它攻擊、摧毀神賜給人類的身體,破壞我們用以抗拒各類疾病的免疫系統,使患者對病菌的襲擊毫無抵抗能力。聖經也曾以這種「消耗生命」的措詞,來描繪罪的惡果。
◆ 它以許多方式散播,但主要透過人類的性行為——因此,它利用及腐化了神賜給人類最親密的關係。說得精確一點,男性墮落的性衝動(男性濫交慾望的猖獗傾向)使它興盛。根據估計,男性性行為佔了愛滋病傳染的因素的百分之八十。這包括異性戀及同性戀性行為,但前者肯定是造成更多感染病例的主因。
◆ 男尊女卑的兩性不平衡現象助長了此病的傳染——根據創世記第三章,這是人類墮落的後果。非洲南部百分之六十的女性,首次的都性經歷是在不情願的情況下發生的,當中有百分之四十的男性,都是雇主、社會或家庭地位較高的人。
◆ 它對女性的危害不成比例。非洲女性及少女受感染的或然率普遍比男性高五、六倍。主要就是因爲她們較低的經濟、社會地位,使她們並對性行爲沒有自己的控制權。
◆ 無辜的人也同樣受其危害。許多受感染的女性都忠於丈夫,但卻因他四處拈花惹草而染病。當然,相反的情況也曾發生。除此之外,許多嬰孩在母腹裡就已感染愛滋病病毒。
◆ 它以驚人的速度產生孤兒、寡婦。文化習俗與經濟因素——加上宗教偏見與懼怕——往往使這些受害者的命運更為坎坷。愛滋病寡婦的先夫財產往往被後者的家人取回,失去所有繼承遺產的權利。憐憫與公義也跟著滅亡。
◆ 它摧毀了未來,使個體與群體失去盼望。年輕人壯志未酬,已被判死刑,很快就要被「處決」。非患者的人生計畫也必須抛諸腦後,因爲突然就要肩負起責任,照顧感染此病病毒的家人。全村、全鎮失去了工人、教師、醫生、公務員,還有撫育下一代的父母親。田地無法耕種,鄉下陷入饑荒、窮困。
◆ 它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創傷:懼怕、否認、驚惶、罪咎、自我恨惡、憤怒、強烈的報復、絕望。當然,它和所有的罪惡一樣,也引發有關神的良善及公義此類深刻的屬靈問題。
◆ 它產生和利用貧窮。「愛滋病揭露了社會的裂縫、壓力、張力,利用混亂、不平等、貧窮作為傳染的機會」。病毒尋找軟弱、貧窮、容易受傷害的人。它在營養不良、健保體系脆弱、政府無能的地區更是迅速地造成毀壞。」
◆ 愛滋病也曝露了世界上富裕國家及貧窮國家間的不平等。你若在西方國家感染愛滋病病毒,其實還可以延續很多年的正常生活,因爲這裡擁有一般人負擔得起的「抗反轉錄病毒」(antiretroviral)等藥物。根據某位專家的說法,這藥物可以讓得到愛滋病的患者,在生活中所面對的風險和不便,只是跟糖尿病患者差不多。然而,在第三世界國家,這類藥物以天價出售,是大部份患者無法負擔的。可恥的製藥公司不願意正視這不公義的情況,為了要帳這些公司它們正視此一課題而展開的鬥爭本身,就是這疾病帶來的許多悲劇之一。毫無疑問,這裡涉及了公義的問題。
◆ 對於愛滋病的反應,有好幾種(不論教會内外):包括了從否認到欺騙,從譴責受害者到錯誤的以神的話來發言。
◆ 政治的貪腐及傲慢也讓愛滋病的問題愈陷愈深:掩飾、否認,資源、國外的資金爭搶等權力的鬥爭,都使問題複雜化,拖延解決的時間。
◆ 這「疾病影響人類在地球上生活的每個層面——工作、生產力、生育、歡樂、信仰、教育、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這疾病壓碎了天真孩童的心靈,使他們成爲孤兒、基本需求得不到滿足、心理受到創傷,甚至可能必須提早成爲一家之主,與年邁的祖母相依爲命,或在坎帕拉(Kampala)、盧薩卡(Lusaka)、約翰尼斯堡 (Johannesburg)的街道流浪。這疾病影響了每一個世代——腹中胎兒、嬰孩、孩童、青年、成年人、祖父母。」

面對這個帶來全面毀壞的現象,以下的説法肯定不算言過其實:愛滋病讓我們看見罪惡扭曲、貪婪、魔鬼的臉孔,它嚴重侵蝕了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

各種回應愛滋病的宣教考量。如此全面性的罪與邪惡,需要我們全面的回應。感謝神!全世界許多來自政府及非政府組織的基督徒,也都非常重視這件事。不過,有些教會錯誤地假設,人之所以會得到愛滋病,其實是神在審判他們所犯的罪,甚至因此排擠這些人。爲此,我們深感難過。面對這個課題,洛桑宣言提出了幾個關鍵要點:
愛滋病是種複雜的、多面向的全球流行病,有許多互有關連的原因和要素,影響深遠,因此,教會必須作出整全的宣教回應。我們要支取基督教世界觀的資源,盡一份綿力對抗這場災難。基督教的世界觀緊密地結合了生命中包括物質的、心理的、社會的、文化的、政治的、靈性的層面──也因此,把佈道、門徒操練、社會行動與追求公義全都結合起來。
我認爲,面對對愛滋病,一個整全的宣教回應至少必須包含下列元素:
◆ 對病人、性命垂危者的憐憫眷顧。身為耶穌的門徒,對此本該深信不移、身體力行。
◆ 對某國受此疾病影響的人———包括受感染者和未受感染者——提供更廣泛的照顧:製造就業機會、照顧孤兒、寡婦(這是聖經最明顯的命令之一,從出埃及記到雅各書,都曾提及這一點)。
◆ 教育那些受感染者、受影響者,以及所有教會、牧者、地方公民領袖等有機會影響他們態度和行動的人——尤其是婦女。
◆ 對付及譴責加劇痛苦的文化、宗教習俗,如視患者為恥辱、排斥、性別偏見、壓迫,等等。
◆ 分配資源時,致力於在預防感染及(透過抗反轉錄病毒藥物)醫治受感染者之間達致恰當的平衡。這方面的討論與醫藥、政治、經濟、文化、公義的課題,都有關聯。
◆ 從心理學、靈性教導等方面,訓練適當的輔導,在每個階段——從被驗出有愛滋病病毒至死亡的那一刻——為患者或是患者的親友,提供足夠的支持。
◆ 蒙召進入政治領域的基督徒,必須關心與愛滋病有關的經濟與政治層面。
◆ 以謹慎的態度傳福音,見證基督徒可以擁有的永恆新生命。這福音包括罪得赦免、復活的盼望、死亡不是終局的肯定事實。

根據本書之前的討論,我們現在應該很清楚,上述這些宣教回應(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層面)理當結合進整全的宣教視野中,進而把上帝間覺與罪惡作戰的宣教使命,具體地成現出來。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自稱構成了充足的宣教回應。如果說上帝創造並且眷顧人類生命的每個層面,那麼除去攻擊人類生命所有層面的東西,就是上帝的宣教使命。愛滋病既然攻擊一切,我們就必須作出最深遠的回應,只有整全的宣教才能著手開始處理這項課題。

(節錄自《宣教中的上帝》第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