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校園-A1635新約聖經研究導論_試讀本
P. 8

「經書、群體、正典」一章中,他不慍不火地娓娓道來,第一世紀猶太
                    群體和基督徒群體「經書」的情況。他直言「在第二世紀前沒有所謂的

                   『舊約』」,希伯來聖經(舊約聖經)的正典名單是後來發展的結果。「在
                    沒有『一本』聖經正典的前題下,並不存在特定的『原稿』。」仔細閱讀
                    這一章,可以幫助我們重塑對於「正典」發展的理解,同時,也回答了
                    新舊約聖經彼此關聯的問題。
                        與「經書、群體、正典」同樣重要的是「真理與方法」一章。在此
                    章中,孫老師一方面言簡意賅地介紹了各種聖經鑑別學的方法,也客觀

                    地說明他們發展的歷史背景、思想脈絡。同時,也指出其在聖經研究上
                    的貢獻和限制。
                        聖經鑑別學(Biblical Criticism)在西方少說有超過百年的歷史。在
                    華人世界中,對於開明的宗派和神學院,也不算是陌生的學問。可是,
                    對於保守的教會,就會出現如孫老師所點出的問題:
                        六○年代的中文書籍,有些將Biblical Criticism譯成「聖經批判學」,
                    更增添不少教牧和信徒對鑑別法的誤解,認為現代聖經研究就是對聖經
                    進行批判,是大大不敬和褻瀆。六○年代的華人教會,不少教授聖經鑑

                    別法的神學院被貼標籤為「新派」或「不信派」。
                        孫老師在書中,不厭其煩地引用許多華人教會普遍能夠接受的福音
                    派學者,如賴德(G. E. Ladd)、布魯(F. F. Bruce)、馬歇爾(I. Howard
                    Marshall)、奧斯邦(Grant R. Osborne)等,藉他們的著作來說明聖經鑑
                    別學不只是研究聖經必備的方法,也是神學院聖經學課程的必修內容;

                    是深入理解聖經的有效方法,而不是洪水猛獸。孫老師為了打破這些沉
                    痾,可謂用心良苦。


                    ኪஔ޼Ӻၾڦ΃͛ݺ̻ٙፅ


                        孫老師的書中展現出一位成熟學者在學術研究與信仰生活中極為寶
                    貴的平衡。一方面,他不會因為有深厚的聖經鑑別學的學養,以致於對
                    聖經的解析,只剩下純粹理性的思辯,甚至淪為信仰的不可知論者。另

                    一方面,他沒有屈服於保守、僵固的教條主義,而捨棄追尋聖經真理的



                    ii





          01-校園書房-160×235-A1635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前頁p1-14+p1-470)-T-7校.indd   2               2018/10/15   下午 01:42:46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