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註冊歷史訂單管理檢視購物車進階查詢 加入我的最愛
《擁抱神學》
擁抱神學封面
Exclusion and Embrace
作者:沃弗
譯者:王湘琪
頁數:約500頁
開數:大25開圓背精裝
作者簡介:米洛斯列.沃弗(Miroslav Volf)

Miroslav Volf 米洛斯列·沃弗原籍克羅埃西亞。美國富勒神學院道學碩士,德國杜賓根大學神學博士,現為耶魯大學系統神學教授。2002年,他被列入哈佛大學神學院院長候選人。1996年,沃弗出版《擁抱神學》一書;2001年沃弗獲邀在一年一度的聯合國第十六屆國際早餐禱告會上,以「從排斥到擁抱──和好的省思」為題發表演說。《擁抱神學》一書至2002年共印行9刷,並於當年榮獲路易斯威勒大學葛拉夫麥爾宗教獎(Louisville Grawemeyer Award in Religion)。



得獎紀錄:
● 2002年路易斯威勒大學葛拉夫麥爾宗教獎
● 今日基督教雜誌二十世紀百大好書獎

線上試讀 回里程碑首頁

專家推薦
「華人教會非常需要像《擁抱神學》這樣的書;還記得當初,我不過只看過第一章,就生出了一篇以弗所書的講章。」
─徐成德,美國密爾瓦基華人教會傳道,盧雲作品《浪子回頭》譯者。
「沃弗讓我們看見,世界上的排他異己問題,是每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基督徒都必須要面對的。沃弗在這問題上的掙扎,不但是所有基督徒,更是在台灣的基督徒可以參考的範本。過去這幾年,台灣的群族意識不斷攀升,更顯《擁抱神學》的意義與重要。政治家或政黨,常常煽動這些族群意識,好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然而,沃弗卻告訴我們,如何去擁抱外人和邪惡的人:我們需要聖靈的擁抱,好讓擁抱的種子在內心萌芽;我們也必須被一個新世界的異象、一個擁抱的城市所激勵,方能跨過彼此間的藩籬,建築一道溝通之橋。」
─周學信,中華福音神學院歷史神學老師,《拉比傳奇》作者。
「本書對今日的政治神學大有貢獻。作者從他那群在巴爾幹半島的同胞所受之苦開始,談到以聖經為根據又以未來為導向的人類新團體;這本書就是那位不會永遠懷怒的饒恕之神,使敵人變成一個新群體的偉大見證。在當前以生死脈絡而寫的神學中,無人能出其右。」
─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杜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
「沃弗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結合個人見證、道德熱忱與神學學養,帶領讀者進入這個複雜而處處分裂的世界裡,從中我們將看見,暴力所帶來的絕望,是如何透過人們種種對「他者」的排斥行為,而持續不斷地循環下去。他找到了希望,卻不是現代主義或後現代主義所提供的答案,而是來自福音的核心與挑戰:受苦之僕人耶穌,祂那受過傷害卻帶有醫治大能的懷抱。我強力推薦本書。」
─路加.強森(Luke Timothy Johnson),坎德勒神學院(Candler School of Theology)
「從恐怖的巴爾幹戰爭中,意義深遠的恩典新見證誕生了。作者以精闢的神學見解,洞察現代與後現代主義者雙方的託辭,看出當代的我們與該隱相似之處,鉅細靡遺地闡明人際衝突的現況,既清楚地分析了各派學說,同時又能避免流於感情用事和八股的道德說教。」
─摩爾斯(Christopher Morse),協和神學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擁抱神學》精湛地分析了當代基督徒所遇到的最大挑戰:如何了解人們在這世上彼此間的持續疏離。這份疏離乃深植於對他者的陌生感、宿怨所引起的部族意識,以及衝突之下所有當事者──甚至包括最悲慘的受害者在內──的自我欺騙。本書在作者本身多重國籍的身分下,巧妙融合了神學卓見、歷史視野和人性洞察,豐富且能啟發人心。」
─史密德(Lewis Smedes),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一齣擁抱的神學大戲

二十世紀百大好書
  猶記得在二十世紀末,美國《今日基督教雜誌》端出了一盤菜,菜名叫「二十世紀百大好 書」,以基督新教的立場,選列了一百本二十世紀擲地有聲的作品。入選者除了大家耳熟能詳如 魯益師的《反璞歸真》、斯托得《真理的尋索》外,也將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 主義精神》和小說家卡夫卡的《審判》放進來,本本皆為一時之選。
  意外的是,在這些禁得起時間淘洗的重量級經典著作中,卻發現了幾本年代並不那麼久遠的 書,楊腓力《耶穌真貌》是其一,而沃弗的《擁抱神學》則是另外一個驚喜。
神學泰斗讚不絕口
  到底,《擁抱神學》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能夠讓神學泰斗莫特曼,以及《行在水面上》暢銷 作家奧伯格,都讚不絕口?
  《擁抱神學》像是一齣戲,不但有著最扣人心弦的劇情轉折,更有著啟發人心的智慧洞見, 就連參與演出的演員,也都大有來頭。

第一齣戲:亞伯拉罕的法庭攻防戰
  整齣戲一開始,就是場法庭攻防戰,被告亞伯拉罕,遭人指控是個「陽物崇拜者」,他那 「離開本族本家」的行動,更被譴責為一切種族隔離主義者的始作俑者;此時擔任辯護律師角色 的使徒保羅上場,不疾不徐的言論,讓現場所有人聽得心服口服。

第二齣戲:兄弟鬩牆
  接下來,則是場兄弟鬩牆的戲,殺了亞伯的該隱雄辯滔滔,連當代最先進的思想都被他拿來 當說客;沒想到最後讓該隱俯首認罪的,竟然是許多基督徒眼中的「哲學」壞蛋:尼采和傅柯。

第三齣戲:尋找父親
  全劇最重要的一場戲,是尋找「浪子回頭」故事裡那位慈愛的父親。
  兩個全副軍裝的理論家:「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先粉墨登場,他們各自努力陳述著自 己的「解救萬民之道」,要人相信他們才是真正值得依靠的父親,儘管說得口沫橫飛,底下的人 卻只聞到兩人間那濃濃的槍彈煙硝味。
  接下來是看似包容的「後現代」老爺爺李歐塔,他的遊戲理論聽來誘人,但是遇到了真正的 惡霸,老爺爺的理論竟成了落井下石的幫凶。
  然後,真正的父親出場了,這個父親有著「上帝的遺忘」,因此能毫無介懷地去迎接浪子; 這個父親也努力「挪給他人空間」,這使得他不只是饒恕,更大方地擁抱歸家的兒子,將袍子穿 在他身上;這個父親更有「盟約的愛」,就算大兒子生氣,父親仍舊願意溫柔地勸他,要他看重 「關係」多過於「算計」。

擁抱的力量
  如果說,古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王》的主題是「命運之不可違抗」,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 特》的主題是「仇恨」,那麼沃弗這齣《擁抱神學》的主題,便是「十架擁抱的愛」,這樣的愛,既否認了命運的必然、也轉化了仇恨的力量,為我們這個越來越多衝突和疏離充斥的年代,帶來了勇敢張開雙臂的力量,去擁抱敵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