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6月號:教會不是我的家?——離堂會現象的觀察與反思

本期內容

【編者案頭】當我們談論教會是家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梁耿碩


【Pray】願你們平安  嚴建基


封面故事


教會不是我的家?——離堂會現象的觀察與反思  

都說教會是神的家,也是每位信徒的家,
那麼,人們為何離家出走?
從堂會出走的日子,人們又去了哪裡?

因著社會議題、疫情或其他種種原因離開教會的情形時有所聞,
面貌多元的離堂會危機,
可能也反映出人們正在尋找信仰的新呈現方式,
以及教會的新樣貌。

反思出走的意涵、信仰群體的新實踐,以及重新發掘情感與感動,
這些,是堂會中心主義之外的可能性。
在離家與回家的動態過程中,
注視每一位離家者的面容與掙扎,
或許,我們能重新尋回教會作為家的意義。


【#再思出走】出走,是福音的必然路徑  莊信德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人們從堂會出走的原因有許多,放回台灣處境,不可諱言的是倫理議題與政治參與所帶來的教會內部撕裂,產生不容忽視的挑戰。然而其中所蘊含的,其實是呼籲我們重新思考教會的定義。莊信德牧師從浪子回頭的比喻出發,從福音的角度提供新的框架與架構,深刻檢視「出走」一事對我們的提醒,從而點出教會如何詮釋福音,是至關重要的課題。


【#深層情感】社會無情?會友無感?──淺談為何離開教會是個正常的選項  毛樂祈

使人遠離教會的原因,可能是無感、失望感、無力感、疲倦感這些「感受」層面的問題。作者嘗試回到社會和教會本質這兩個基本的問題,反省資本社會對於人造成的疲倦感,以及教會偏向理性主義所造成的無情、無感,轉而倡議教會致力成為一個能夠容納多元情感的「有感」教會。


【#堂會之外】明日之光:為 Z 世代預留信仰反思的空間  編輯室 採訪.整理 ╱羅吉希 撰文

當過多事工的疲倦代替了共同成長的關係,
當權威的教導代替了信仰經驗的反思,
年輕一代決定離開教會,卻意外在教會之外,
發現過去的輔導David哥像麥田捕手一樣,
替他們撐著一個反省信仰、重新出發的空間;
他們將自己定義為「一小群真實基督徒」,
共同實驗信仰群體發展的各種可能──


【#牧者回應】離教會現象與牧者的觀察  編輯室 整理

地方堂會的眾牧者身處牧會現場,在他們眼中,信徒從教會出走的狀況又是如何呢?本刊特別向四位身處不同地域與處境的牧者提問,希望呈現不同牧者的視角,看見離堂會現象的多元樣貌與回應方式。期盼有助眾教會面對問題,集思廣益,讓教會更健壯。


【#時代因素】跨代與跨界的挑戰  董家驊

教會老化、青年人留不住,是普世華人教會都在面對的困境。董家驊牧師從較為宏觀的結構性因素,思考青年流失與離堂會現象背後的挑戰。「基督徒到底該如何在世上整全地活著?」「基督信仰如何影響和塑造基督徒生活的每個層面?」這是在探討信徒出走的現象時,不能忽視的問題。


編輯檯上


【談時代革命#1】 我們的義務,是勇敢對抗極權  洪國謙

記錄了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時代革命》,在榮獲第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之後,於二○二二年2月底在台灣正式上映。本片處處流露香港民主運動的血淚,揭露原先擁抱世界文明、法治、人權、民主和自由的國際都會香港,如何在兩年間極速淪陷。本刊特邀洪國謙牧師,以香港來台牧者的角度,回顧香港人民與教會在對抗極權的路上所走過的路,也解析本片對香港與台灣的意義。


【談時代革命#2】 反抗與受苦  余欣穎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時代革命》標誌了香港歷史的轉折時刻,基督徒又可以如何回應這個巨大的事件呢?來自台灣,赴荷蘭修讀神學,關注香港現況的文字工作者余欣穎,思索著抵抗與順服的差異,以及這個事件如何引領她探究教會的角色及信仰的公共性。期盼為讀者提供另一種觀看《時代革命》的神學與歷史縱深。


時事╱觀點


【我見我思】從離開教會思考跟隨耶穌的內涵  蔣伊鈞


【OPEN講時事】看懂俄烏戰爭中的資訊失序  蘇銘恒


【讀力廣場】回應 11、12 月號《無障礙的教會──傷健共融的想像》  陳貞瑾


【讀力廣場】回應讀者來文  郭宇欣


影像╱文化


【鏡頭之後】假冒的他,卻帶來實實在在的更新──電影《另類神父》觀後感  鍾政輝


【北美筆記】為神而戰?──俄烏戰爭裡的宗教因素  王凡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製稿當下,俄烏開戰已近兩個月,而每日的戰況報導,皆讓全世界繃緊了神經。不過,這場戰爭中的宗教面向,卻較少主流媒體深入分析。俄羅斯與烏克蘭皆是以東正教為主要宗教的國家,那麼,兩國的教會在這當中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群學龐思】知識的轉身──翻譯與轉譯的系譜  陳宗文

活在今日,當幾乎世上所有的知識技術都逃不出我們的手掌心,人是益發像神,還是終歸作繭自縛?作者透過分析畫像中兩位學者的姿態,描繪出知識在不同時代既延續又迥異的樣貌,引領我們思索自身和知識的關係。


聖經╱靈修


【曠野跫音】對傷心的人唱歌──約伯記第二十二章  李約


【凝視微光】現代基督教的人文精神(三):救贖與藝術(上)  伍偉亨

面對「此時此地」遭難不斷的世界,基督信仰能夠如何幫助信徒有意義地理解和回應?我們信奉的救贖,是否隱匿二元論的幽靈,但求遙望彼岸而與此岸無涉?作者於此文(上)篇中梳理了兩種救贖觀,提出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作為兩者的轉捩點,最終聚焦人對「美」之領會,如何重新定義人與世界的關係,使存在整體同得救贖。


【石頭記】願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  胡維華


【拉比傳奇】無私之愛,就是去渴望他者的渴望  周學信 著 ╱吳昱萱 譯 著 ╱吳昱萱 譯


閱讀╱故事


【寶貝之愛】來自天國的農夫  明明


【讀書趣】新書上架  黃旭榮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