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食堂

別讓過去成為現在的暴君
——《找恩典的人》中文版序

/楊腓力(《找恩典的人》作者)

《找恩典的人》這本書是我在校園出版社的第十五本作品,其中有不少也在中國大陸發行了簡體版。

到現在,相信很多華文讀者對於我的故事與信仰了解不少。我拜訪過台灣兩次,參觀了校園書房出版社的辦公室,也在講座與很多台灣讀者見面。我發現各位是一群熱愛書籍、勤於思考的讀者!

我很榮幸,與台灣保持這麼密切的關係。

台灣的基督徒群體雖然很小,但是各位的影響力遠超過你們的人數。我成為作家,因為書籍在我自己的信仰旅程上相當重要。書本給人提供一種溫和、不具威脅的方式,在箇中思考上帝、生命,和到底該相信什麼。

我一直等到寫作生涯尾聲才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祕密。我在美國種族歧視的南方、嚴謹刻板的基督教信仰環境中成長,我也知道與台灣基督教群體的環境有很多差異。然而,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也具有同樣的傾向——律法主義、驕傲、論斷、種族歧視,這些性質以各樣的形式浮現於全球教會。

我發現不是每一個聲稱為上帝發言的人,都在真正為祂發言。對於在教會長大、有樣學樣模仿周圍行為舉止的我們,有時難以分辨何者為真、何者為假。我體驗過教會最糟糕的一面,也體驗過教會最美好的一面。

我以前的作品皆以思考概念為導向。但是回憶錄不一樣。本書單純講故事,沒有分析或評論。我想要捕捉生命的各種樣貌:學著識字、在沒有父親的家中成長、與哥哥吵架、忍受乏味的教會禮拜、住在拖車屋、在學校被霸凌、勇敢面對自己的種族歧視、克服問題重重的青少時期。我想要讓自己的人生每個階段,好像在當下的真實時空開展,並且讓角度和觀點逐漸浮現,而非一開始就固定不變。

我寫這本回憶錄的時候,有個意外的心得。我四十多年來努力耕耘的二十幾本以思考為導向的作品,突然顯得不是很完整。思想是抽象的,是我們相信、卻可能從未真正實踐的一些東西。在我思考導向的作品中,我不時穿插個人故事,然而這些故事總是為了說明一個要點。但是生命有時並沒有什麼要點。時間沒有把每件事連綴起來,而是留下一些未解的細節、無法修補的錯誤、沒有癒合的關係。

有人問我:「重提這些艱難的時光會不會很痛苦?」說真的,並沒有。我感覺我將秩序帶進了亂序,將過往的情景銜接起來,希望當下因此有了更多意義。這本回憶錄像是序曲,補充背景故事,結果我思考導向的作品有了新的靈光我書寫疼痛與苦難,是因為我遭遇過自己的那一份。我書寫恩典,因為我只有到了成年,才第一次大口品嘗到恩典,消解了我的飢渴。我書寫耶穌,因為我沒有尋求,也無意尋求祂的時候,便與祂相遇。

寫回憶錄讓我發現,我們固然無法改變過去,但或許可以阻止過去成為現在的暴君。過去形塑了我們現在的樣子,但不必然決定我們將來的樣貌。這對我是真實的經歷,也可以成為各位的真實經歷。

新書簡介
找恩典的人:楊腓力回憶錄

《找恩典的人:楊腓力回憶錄》

作者:楊腓力
譯者:徐成德
書系:Move人物館
頁數:384頁
定價:480元
線上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