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嚐鮮

 

書籍簡介

軟弱中的力量

《軟弱中的力量》

作者:唐慕華
譯者:顧美芬
書系:Library聖經圖書館
頁數:320頁
定價:330元
特價:297加入購物車

《創世記點燃敬拜之火》

作者:唐慕華
譯者:張玫珊
書系:生活館
頁數:208頁
定價:220元
特價:198加入購物車

唐慕華其他著作

擁抱每一天

《擁抱每一天》

樂在敬拜的生活

《樂在敬拜的生活》

布羅迪小姐的青春

《展翅困乏中--31天以賽亞書四十章默想之路》

讓孩子到我這裡來

《讓孩子到我這裡來》

無望世界真盼望--科技社會中的信仰生活

《無望世界真盼望--科技社會中的信仰生活》

我在孤單等待--31課詩篇默想.此刻安慰與盼望

《我在孤單等待--31課詩篇默想.此刻安慰與盼望》

俗世中的安息日操練

《俗世中的安息日操練》

顛覆文化的牧養之道

《顛覆文化的牧養之道》

在軟弱中享安好

《在軟弱中享安好》

真情真性--性偶像文化的批判

《真情真性--性偶像文化的批判》

非凡的敬拜--重尋敬拜與佈道的關係與意義

《非凡的敬拜--重尋敬拜與佈道的關係與意義》

品格塑造大師-唐慕華/張大虹(校園書房出版社市場部同工)

海倫凱勒奮鬥一生,突破視力的障礙,成為偉大的教育家,留名青史。唐慕華姊妹則是因著耶穌,勝過肉體的難處,服事世界各地的眾聖徒,受到多處教會肯定。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唐慕華,成長於一個基督徒的家庭。唐慕華的身體狀況很特殊,她是這麼描述自己:「我的糖尿病違背了所有試圖控制血糖的照護原則,讓人提心吊膽、動彈不得,有時甚至有致命的危險;我有一隻瘸腿,常常受傷;手動過手術;因為腸套疊留下的疤痕和神經功能不佳,所以腸胃經常疼痛;一隻眼瞎,另一隻眼有出血的徵兆;一隻耳聾;得過癌症;腎功能不足;還有其他老化現象。這些在在都提醒我十年前醫生所說的:「面對現實吧!妳早就有衰弱的疾病,從此只會走下坡了......」一個長期病痛的人,該怎麼應付這一切呢?
(《軟弱中的力量》p22-23)
勝過軟弱的神學教育工作者

唐慕華從青少年起,健康就常發生狀況,但唐慕華仍努力讀書生活,先後拿了四個學位,最後以基督徒倫理學研究取得聖母大學博士學位。她在華盛頓州溫哥華市成立跨宗派的機構:「基督徒服事裝備中心」。這個非營利機構是用來訓練牧師、傳道人、平信徒,讓他們有更深的研經,可以更多參與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和服事。「基督徒服事裝備中心」還支助窮人及弱小教會,是一個實踐信仰的機構。

唐慕華在大學時,參加一個合唱團,因而有機會環遊世界。她到過許多貧窮國家,尤其在印度街頭,看到餓死的人倒在路旁,令她震驚。現在她到世界各地去,都不是去旅遊的,而是幫助當地教會。唐慕華每年會去一個無法提供她旅費及吃住的地方,免費教導當地的信徒。她特別喜歡波蘭華沙那裡的教會,當地的信徒給她很大的激勵。當然,她也不是每次都在貧窮的國家,香港、韓國、澳洲等地對她的款待,也讓她難以忘懷。

神未醫治也是恩典

她身體有多種病症,長期要忍受各種疼痛。她所想的,也是許多人想的,就是病得醫治。許多人也跟她提過醫治禱告的神蹟。她不是不知道,也不是沒有嘗試過。唐慕華不懷疑神的醫治能力,她相信耶穌會給予完全的醫治,如果這些是祂的旨意。然而,除了身體得醫治,神的工作有更重要的方面。她說:「有時候因為在我們身體的限制下,神反而可以更有效來使用我們,比我們依靠自己的能力還好。如果生活太順利,我們就覺得一切太簡單,好像功勞都歸自己。其實是聖靈藉著我們而行。

有一次,唐慕華決定去登山,這想法可嚇壞了她的秘書,以她的雙腿狀況,登山就好比登天難。但唐慕華盡量想過一般人的生活,而她評估若慢慢走應該可行。說服秘書後,兩人就上山了。這山平常人爬得快,爬得高,會喘息;秘書忍耐慢慢走,唐慕華可是拼了命在爬山。兩人踽踽於行,中途不斷停下,不像在登山,反而像是郊遊。別人一天的路程,他們用了兩天。但到了目的地,他們都大大感謝神。中途停頓讓他們可盡情的欣賞山水之美,又因緩慢,他們可彼此更多交通。最後,她也體驗到神的恩典,讓她這本不能登山的人,在人生中留下美好回憶。

基督徒生活的黃金三角

基督教信仰中,唐慕華認為基督徒品格(含靈性及悟性)、教會以及信徒崇拜三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她透過猶太人的信仰觀,指出生命中一切事情,都是我們對神的敬拜,以及對神啟示的回應。我們在崇拜中帶出的回應,影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什麼樣的人。也就是說,一個對崇拜的神學觀念,以及其帶出的實踐,塑造出一個基督徒的品格。因此,在「教會」這個敬拜的群體中,就是基督徒操練靈性、塑造品格的場所,社會是實踐操練結果的所在。基於此,我們聆聽講道、實行各種程序儀式、參加洗禮聖餐,我們唱的詩歌、教會的建築和內部設計,在在都營造我們與神同在的機會,而我們藉著這些,就能住在神裡面,逐漸形塑一位門徒應有的品格。

唐慕華非常注重福音使命,以及主日崇拜在現代教會的表現及意義。她認為當今有許多的敬拜,是用娛樂的概念來配合慕道友的興趣,這其實並不是基督徒的敬拜。我們不應該把敬拜當成帶慕道友進教會的手段,敬拜應該將焦點聚在榮耀的神,不容忽視傳統基督教的敬拜儀式。唐慕華認為:牧師、核心同工在牧養教會時,不要先問「我們要怎樣把人帶入教會?」,而要先問「我們要怎樣在敬拜中真正的跟隨耶穌?」

探討基督徒品格塑造時,唐慕華會從「個人」這基礎談起。唐慕華從創世記第二個創造故事(非第二創造),來說明一項她認為非常重要的觀點:「人類的性本質」(Human Sexuality)。上帝造人,人與其它的受造物不同,因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受造,並且有上帝的靈性(氣息)在人的靈魂裡頭。因此清楚認識人的本質很重要,這牽涉人對上帝的信仰及敬拜。「人類的性本質」所謂的性,不只是肉體的性行為,還包括靈魂的性思想、性認知、性主張、性感覺等等。從創世記經文中,唐慕華用 “leave”和 “cleave”兩字說到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這是性的問題:性的獨立、性的忠誠、性的關係、性的委身。上帝創造人,是要建立正確及正常的兩性關係。世界上有正確的兩性關係,才能有屬神的道德行為,也才能經由這樣正確的性關係思想,來認識、敬拜創造主。

人文素養豐富的誠實作家

唐慕華的人文素養豐富,音樂造詣深厚,能夠針對現代敬拜讚美音樂部份提出針砭。音樂在基督教崇拜,佔了很重要的部份,有人說基督教是音樂的宗教,有其道理。唐慕華說到音樂在教會敬拜的價值,她認為整個教會歷史,從遙遠的過去到現在,我們選取最出色的音樂,來接觸聚會信徒和這個世界,會眾能夠唱新歌,不是因為我們試圖吸引周圍的文化,而是因為神要用新的方式與我們同在。如果我們敬拜的主體是神,我們的詩歌就是最佳的恩典,提供給教會及周圍的文化,而不至將信仰膚淺化。她也閱讀大量文學作品,她的學位之一就是文學,因此能從世俗作品和基督徒作品中汲取屬靈意義及比喻。她會用魯益師著作的《實驗批評》,來分析時尚文化與教會敬拜;也會用《綠野仙蹤》來描述啟示錄第四章的故事。

身為作家,唐慕華關心自己著作銷路,也會注意到版稅收入,但她在金錢上的事,同樣學習屬靈操練。在剛開始寫作時,唐慕華許下了心願,要把所有版稅都捐給慈善機構,這樣的決定可以讓自己不因市場導向來寫作。她通常是要出版社直接將版稅寄到指定的福音機構。但有一次她卻直接收到了版稅支票,就開始受到試探,她想到之前做出奉獻的決定是否正確。當時唐慕華正在研究所讀書,想到美國西部去探望朋友。於是,她就想用這張支票部份金額來支付機票。接著,她又想:為什麼不多留一些?反正金額不很大,乾脆全部留下自己用。然而,警覺心突然來到,她要不就所有版稅全奉獻(每一本的,照她的許願),要不就都不要奉獻。因為奉獻的心一旦動搖,唐慕華就不斷想到自己的需要——請客、活動、旅遊、社交……對金錢的需要及佔有心越來越強。發現這樣狀況,唐慕華毅然全部奉獻出去。

對抗主流文化的先知性榜樣

許多人稱讚唐慕華的著作有如先知的聲音,但她謙虛的說,她只是坐在電腦前打字,不是什麼先知,她引用德蕾莎修女的話:「上帝沒有呼召我到窮人中。上帝只叫我跟隨耶穌,而耶穌領我到了那裡。」同樣的,唐慕華並沒有要成為先知,但當她寫作時,她是跟隨耶穌給她的感動而寫,因此她的書就看起來如先知般。唐慕華的寫作,都是把三位一體的神,和當下世界處境連結在一起。

現代科技帶給人物質上的便利和享受,在資訊和知識上也有很大的貢獻。但過多的科技以及因為不恰當欲望而產生的科技,卻荼毒著人類。在不需要和不當的科技文明中,人就像在溫水鍋的青蛙,本以為是幸福,卻在不斷加溫變成滾水鍋中死亡。唐慕華非常注重科技對人靈性和靈魂的破壞,她從伊路(Jacques Ellul)的著述中得到很大的啟發。拿最普通的例子,她說到電視對人的影響。大量催迫人消費商品的廣告,造成很多資源浪費,從而破壞生態平衡,間接帶來世界的浩劫。而人們在比較身份地位和追趕流行中,捨棄應有的人性價值觀,拋棄了靈性,讓肉體得到滿足。

有一次唐慕華搬到新處居住,照往例先敦親睦鄰一番。隔壁有個小女孩就到她家玩。她這裡看看,那裡瞧瞧,跑了家中所有的房間,好像在搜索一般,看了每個角落。唐慕華正有些擔心她在做什麼,小女孩跑回來問她:「為什麼你家沒有電視機?」為了避免電視帶來的困擾,唐慕華家中沒有電視。

享受與神在一起的安息

相對於科技和競爭,唐慕華主張現代信徒要特別注重守安息日,因這是享受與神同在的寶貴機會。除了敬拜聚會,安息日其他的時光,就要讓我們的靈性、身體、感情、智力都得到休息。休息,不是去當沙發馬鈴薯,而是從事可以更新得力的事情。安息日下午,唐慕華通常會花時間閱讀,尤其是看故事小說。她從喬治麥當努的小說得到許多屬靈啟發,從而供給未來一週生命所需。另外,音樂聆聽也是她建議安息日的休息內容之一。有一次,她聽到作曲家沃恩‧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以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作曲家托馬斯•塔利斯作曲改編的《塔利斯主題幻想曲》(Tallis Fantasia),讓她從平日疲憊壓力的寫作中,得到極大的平靜和安息。

在藝術繪畫作品中,唐慕華讓我們從莫內的畫作,聯想到安息日的可貴。莫內有幅主題是乾草堆的畫,是在農作物收成後,佇立在田中的乾草堆。那是一個陰天,勞苦過後堆成的一個普通稻草堆,並不太引人注目;但莫內以他極富功力的畫筆,把那些平凡的稻草堆畫得美麗非凡,讓人以為是特別佈置的。這讓我們思想,即使在陰鬱的日子中,神仍賜給我們安息日,帶來美麗、喜樂以及與神的親密關係。

哥林多後書四章13~18節「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他面前。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神。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這段經文,正足以成為唐慕華的忠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