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10月號:#MeToo在教會?

本期內容

【編者案頭】教會的結構體檢  毛樂祈


【深淵相應】讀者、作者、編者對話錄  


封面故事


#MeToo在教會?  

二○一七年,美國電影大亨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騷擾多名女演員的事件被公開,網路上掀起「#MeToo」風潮,上百萬人使用這標籤公開自身痛苦的經驗。

在教會這屬於上帝的家中,有多少類似的悲劇與哀聲?我們該如何面對?如何防範未然?如何使光照在教會,驅散黑暗?


【主題故事】這地裡的哀聲  郭宇欣

二○一八年四月,本刊在粉絲專頁上進行匿名調查,短短不到一天,便有二十五人填寫,並有十人留下聯絡方式願意接受採訪。他們在痛苦中說出了自己的故事,盼望類似的事件不要再發生,就如G弟兄所說,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有一群人在受苦……。


【文化靈性診斷】在#MeToo浪潮中,教會補破網  潘秋郎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潘牧師對於華人教會文化觀察入微,他指出「上帝的家」不等同於「華人家庭觀」,牧長不該是「大家長」,最多只是領頭羊,真正的牧羊人是上帝。當我們真正從聖經認識人性時,就會對於權力濫用保持警惕,也會設立相關的監督與防制機制,以真正保護基督的身體。


【教牧心理觀點】醜聞能成就上帝的榮耀?──淺談教會性傷害事件的處理  謝娜敏

謝娜敏老師提醒我們,隱藏的代價,往往比揭露的代價還大。性傷害的受害者,因為牽涉到身體最隱私之處,心理的傷害是非常巨大且深遠的。教會在處理相關事件上,千萬不得輕忽,應該請求專業外援協助。


【法律觀點】看著耶穌,走進人群──專訪教會人權促進聯盟蘇家宏律師  毛樂祈

法律與教會有什麼相干?蘇家宏律師幫助我們看到法律的正面價值及意義,
他指出教會應該善用法律、坦然面對黑暗面,才能夠讓教會得到真正的保護,
走向光明。


【全面防護】從標語到行動──教會/機構性騷擾防治拼圖  編輯室

性騷擾事件的發生對於整個群體帶來極大的傷害及痛苦。需要採取全方位的行動(不管是從心態到制度面的調整,還是事前的預防到事後的補救),才可能把傷害減到最小,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訪談故事】我要說的,不只是饒恕!  李摩根 著 ╱張以慧 譯

這是美國體壇的大醜聞。納薩爾(Larry Nassar)是體操界的傳奇名醫,奧運代表隊的隊醫,地位崇高,卻利用醫療之便,性侵害隊員長達二十年,一直被遮掩下來。丹赫蘭德(Rachael Denhollander)是一位基督徒,十五歲時受到侵害,十六年過後終於出來指控納薩爾的惡行,也使得超過一百五十名受害人出庭作證。納薩爾最終被判處一百七十五年有期徒刑。丹赫蘭德的證詞在媒體上引起廣大迴響。她接受《今日基督教》雜誌的專訪,分享她的觀點與故事。


時事/觀點


【Views我見我思】防備,或信任?——男女之間的應對  吳鯤生


【特別企劃】新約聖經研究對華人信徒的意義——專訪孫寶玲老師  陳曉玫、陳琬蓉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什麼是大讀經時代?過去的讀經運動,偏向借助團隊力量建立個人習慣的「小讀經」,但華人讀經生活逐漸發生「從小到大」的改變,體現於讀經的深度(速讀到精讀),也展現在對聖經各書卷,甚至是新舊約整體信息的掌握。透過校園年度講座「大讀經時代:新約導論及其應用」講員孫寶玲老師的分享,一起加入這場大讀經的運動。


【群學龐思】自拍與討拍:科技社會中的自我呈現  陳宗文


空間/影像


【光影邊緣】不只是建築—─「田中央」教我的二三事  鍾政輝


【鏡頭之後】無論如何的愛  太平洋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愛情無論如何》(Whatever Happens)是近期歐洲電影中令人驚喜的愛情電影。我們常參與親朋好友的婚禮,聆聽新人們從交往、熱戀至婚姻的美好點滴。然而鮮少從證婚人的角度,討論他們面對婚姻與愛情的想法。本片從這巧妙的角度切入,使人反思,我們祝福新人的同時,是否也由衷地相信婚姻的承諾與誓言,以及實踐幸福美滿日子的可行性? 


聖經/靈修


【靈程地圖】給想飛的妳  潘怡蓉


【曠野跫音】受冤而鳴  李約


【石頭記】安營:從安心到安邦  胡維華


【聖經青春物語】不識時務  王礽福


閱讀/故事


【讓生命發聲】在世界盡頭,送上子彈  陳安安


【尷尬少年遊】不一樣的ABC  黃瑞怡


【工作‧想像】與眾不同的動物醫院  金信權


【讀書趣】新書上架  陳琬蓉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