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eToo浪潮中,教會補破網

/潘秋郎(台中北屯門諾會牧師)

潘牧師對於華人教會文化觀察入微,他指出「上帝的家」不等同於「華人家庭觀」,牧長不該是「大家長」,最多只是領頭羊,真正的牧羊人是上帝。當我們真正從聖經認識人性時,就會對於權力濫用保持警惕,也會設立相關的監督與防制機制,以真正保護基督的身體。

自從美國影藝圈與體育圈有受害人鼓起勇氣,挺身而出控訴遭到權勢性侵後,#MeToo(我也是受害者)運動迅速擴及各領域,引起廣泛注意。這現象所顯明的意義是,哪裡有權力不對等,哪裡就有騷擾侵犯,而受害人與社會大眾已不願再隱忍寬貸。

讓陰暗處曬太陽

基督教圈子很不幸也爆出醜聞。美國巨型教會牧師、福音派領袖海波斯(Bill Hybels),今年四月因為性醜聞而宣布提早退休,令人深感悲哀。但這或許是「天賜良機」,將教會社群內隱藏的黑暗攤在陽光下檢驗,畢竟,審判要從上帝的家起首,基督徒們怎能不謹慎呢?

雖然台灣十多年前發生過駭人聽聞、以「性輔導」為名,累積侵害數百信徒的重大案件,但教會圈內無論研究、檢討,防範機制的建立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近日,香港的基督教協進會,發表了教會內性侵害個案的研究報告與建議《不再沉默—收集教內被性騷擾經驗》,勇氣值得喝采。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主辦的「當堂會遇到性騷擾……」交流會,呼籲眾教會要直面自身的罪惡與結構上缺失,並提出許多制度面的建議,許多措施值得借鏡採納。但光是處理制度面,我不敢太樂觀,有道是徒法不足以自行。當年趙鏞基挪用教會公款情事被韓國司法系統起訴之後,外界才發現該教會本有很嚴密的內部稽核措施,但這套機制一遇到趙鏞基本人時,卻都完全失靈。所以,要防治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也必須注意到教會體制內的「文化—靈性」因素。

家庭意象的誤用

首先,是「家庭」意象的濫用。聖經的確說到教會是永生上帝的家,但這比喻是指教會所共同承擔的福音使命,要成為真理的柱石與根基。當比喻套用在日常運作時就必須精準,若是看到「上帝的家」就望文生義,將中國式的家庭觀與大家長文化偷渡進教會群體中,就會弊病叢生。一種常見的狀況,是教會內若有問題發生時,基於「家醜不可外揚」的心態,第一時間就試圖掩蓋,若受害人鼓起勇氣按程序申訴時,也會被噤聲、被強迫「要饒恕」。甚至基於錯誤的聖俗二分觀念,將教會體制看作是神聖的,而其他社會制度,包括司法系統都看作世俗的,「聖潔的」教會事務不可以「世俗方式」處理。於是,那些不公不義的邪惡,就在「家法」的包庇之下蔓延擴大。

大家長、牧師情結

另一種誤用也息息相關,是會友將教會的傳道人想像成「屬靈父母」,將「凡事聽從父母」當成靈修操練的目標,而牧師們也有意無意地扮演「父母」角色,以「大家長」心態自居,將會友當成「兒女」教導管教而逾越了應有的界線。這種體制下,會友的思想與情感極易被操弄。如果再加上盛行於台灣社會裡的「宗師崇拜」情結,以「上帝的僕人」之名,將彌賽亞╱聖王形像投射在宗教領袖身上,然後得到一種虛假的靈性安全感─我跟對人了!這種情況下,若要會友們辨識真相,承認牧師也會犯錯,恐怕還會引發會友們的罪惡感或認知失調。

讓我們面對現實。按聖經的教訓,人都是罪人,並不只是在說人的某些行為或心思而已,而是整體地概括人的身分與存在狀態─人性已然扭曲,做再怎麼道德的事,也無法掩飾人類已失格的事實。因此,信耶穌之後,並不表示就不會再犯錯,而是會悔改。當初大衛王淫人妻女、謀害忠心的下屬,聖經作者不擔心丟失大衛的顏面,反倒詳細記載了這段暗黑歷史,因為聖經作者在意的,是上帝的面子因大衛被羞辱。當大衛悔改之後,才算是挽回上帝的顏面─上帝是公義的。因此,「不道德」卻悔改的大衛王之歷史評價,比起相對道德的掃羅王,才是合神心意的人。所以,會友們尊敬牧師、傳道人是好的,但千萬別把他們當聖王。

「牧師」這一詞彙也可以引起誤會,讓人以為會友是「羊群」,而傳道人是相對於羊群的「牧者」,二者之間的關係是固定而單向的─牧師可以「服事」會友,卻無法接受「被會友服事」。聖經使用當年以色列半遊牧生活中「牧者」的經驗作為比方,來說明傳道人在信仰社群中事奉的本質,能使聽眾直覺領悟。但我們套用「牧者─羊群」這組詞彙時得小心,畢竟真正的牧者只有一位,就是耶穌,信徒們都是耶穌的小羊。「羊群聽從牧者的聲音」這話,是在描述主耶穌與門徒的關係,與我們的救恩有關。教會所按立的牧師們,千萬不能忘記自己其實也是羊,受託在羊群中擔任領導任務,是隻「領頭羊」。若是牧師忘記了自己也是會眾中的一員,未生活在其中,反將自己孤立在外,靈性方面因欠缺了信仰群體中的互相問責、互相遮蓋(cover)的因素,就容易引發試探,面對撒但攻擊的能力就更脆弱了。

發現身體生病,才能得醫治

且以教會作為身體為比方,當教會內有罪惡發生時,猶如身體某部位遭受細菌或病毒感染。因此,任何的罪惡,都不只是個人的,更是群體的,是基督的身體生病了。所以,身體得醫治的第一步,是正確的病識感:我生病了。

聖經所教導真正的寬恕,始於真相的揭露,繼而是犯罪加害人的痛悔。當群體內不願面對真相而「吃案」,會使受害者遭受到二度傷害;而應該主持公道的人,不要求加害人悔改,卻要求被害人寬恕,或在處置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偏袒有權勢的加害人,這是三度傷害。面對真相需要巨大的道德勇氣,然而,不面對真相、不追求公義,就沒有赦免,就不是真正的和好,「身體」也不可能復原。

如果病情嚴重,身體的免疫系統無法自行處理時,尋求「外科手術」或其他資源的協助是必要的。就如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大軍雖然殘暴意圖行惡,但在全權上帝的護理之下,卻成了醫治以色列偶像崇拜頑疾的手術刀。

認識權力濫用的危險,建立問責機制

台灣的教會體制中的弱點,還有一項亟待補強,那就是大多數人對於權力濫用之罪非常無感,對權力使人腐化的能力掉以輕心。因此,有按立牧師、長執的作法,卻沒有相對應的監督機制。要知道,教會設立了牧師長執,就是賦權給這些人,讓他們在教會體制中佔有影響力的位子。即便這些人原本都善良,但是「授與權力」這件事可能使其墮落。權力是一把二刃的利劍,若有人想抓著來揮舞,就會先傷了自己的手,因此,建立問責機制就像是將這權力之劍裝上劍柄,使被授與權力者能安全地按正當程序使用。

電影《魔戒》裡,只有那一把王者之劍能使魔王索倫畏懼,然而王者之劍的合法繼承人亞拉岡卻寧可當個遊俠到處流浪,也不願意碰這把劍,因為他心底在吶喊:「我身上流著失敗者的血液,我有同樣的軟弱。」是的,記得自己的過去,才能知道自己現在是誰;也唯有面對權力懂得戒慎恐懼的,才配被賦予權力。深知自己軟弱的亞拉岡,才能握著王者之劍,號令一群曾失信的幽靈兵團,打敗魔王的大軍。

有位朋友告訴我,天主教耶穌會強調順服,因此,修會內每位成員都需服從會長,但一年一次,會長向四位副會長告解。這不只是每年一次的禮儀,而是宣誓與提醒:每個人都需要監督,尤其是那些被授與重大權力者,更需要被監督,有負責的對象。我想,這才是真正的「屬靈遮蓋」。

趕緊進行性騷擾防災演習

所以,弟兄姐妹、牧師、長執們啊!因著上帝的慈悲,趁著我們頭腦還清醒的時候,趕緊帶著同工們制定教會的條列,詳細載明萬一有什麼情況發生時,同工會要如何處置,一步一步地條列清楚,包括:懲戒委員會如何組成、第三方公共人士的參與、哪些人該迴避、完善處理流程、建立輔導機制、建立安全的環境聆聽受害者的聲音、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等等。制訂完成後帶頭簽署,因簽署的這個行動正是宣示:我是蒙恩的罪人,但必要時,大家要來救我。

然後,最好能進行沙盤推演,正如防災演習乃是必要之舉,因為若沒有人知道該如何執行,臨時遭遇時一定會手忙腳亂,平時就得「演習」,好像小學生/家庭演練地震、火災逃生,才不會漫無章法;像群體靈性的備援機制,又像滅火器或保險一樣,希望是備而不用的。

結語

在這資訊以光速傳播的時代,教會內大小事不僅無法隱藏,甚至會被放大檢驗。這既是挑戰也是提醒:凡隱藏的,沒有不顯露的,連我們所說的閒話都要句句供出來,上帝在鑒察一切。因著#MeToo,我們聽見了一些地裡哀哭的聲音,然而還有多少說不出口、只敢暗夜哭泣的聲音呢?

願公義與慈愛彼此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