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

2018校園週曆手冊【Do手帳版】特別企劃

人是工具的動物——處理當下發生的事情

/應仁祥(校園書房出版社主編)

曾經在書上讀到一句話,與之搏鬥了好久,都難以接受。那句話就是:「人是工具的動物」。為什麼會無法接受?大概因為自己從小就不是個善用工具的人吧!小時候做美勞,總是會把漿糊弄得到處都是;國中時跟人學打籃球,手上的那顆球就是不聽我使喚;拿螺絲起子,可以把螺帽上面的紋路給磨掉;拿槌子,該槌的釘子被槌歪,不該槌的牆壁也被槌得凹凸不平。這麼一個手腳笨拙的人,看到「人是工具的動物」,難免要掙扎好久,難以下嚥。

不過,隨著年紀漸長,雖有千萬個不願意,倒是真的愈來愈能體會,人確實是工具的動物。單單把人和世界上其他的動物做個比較,就會發現,假如人不會使用工具,根本就手無縛雞之力;有了工具,再兇猛的動物,可能都得退避三舍。藉著工具,人可以跳得比袋鼠還高(彈簧床)、跑得比豹還快(騎腳踏車)、飛得北老鷹還遠(飛機)、舉起比自己重千倍百倍的東西(起重機)。

雖然理智上接受了「人是工具的動物」;雖然自己也開始逼著自己,學習使用大大小小的工具。不過我發現,自己還是有個障礙:不擅長、甚至是排斥使用無形的工具。特別是一些能幫助人思考,整理生活中大大小小事項的「概念工具」。

這些概念工具不難尋找。就像只要去了五金行,都可以買到很好上手的種種工具;如果需要「概念工具」,書店和圖書館裡翻開任何一本書籍,大概都能找出好幾個。

最有名的概念工具,大概就是「時間管理工具」了,藉著「重要程度」與「緊急程度」這兩個概念,我們通常可以把手上的事情區分出四大類:重要且緊急的事、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不重要卻緊急的事,以及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按著這樣的分類,原本亂成一團的代辦事項,如今都有了初步的優先次序,再根據這些順序,安排一天能用的時間,就會發現,自己的生活與工作,有了大幅的改善。

再好比「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繪製心智圖」、「SWOT分析」、「連問六個為什麼」,都是大家耳熟能詳,可能每一本談工作管理書籍都會提到的「概念工具」。然而,雖然有這麼多好用、有用的工具,我發現自己的生活還是常常混亂。真相是,我並沒有善用這些工具。

為什麼會這樣呢?最主要的原因,應該和我的自以為是很有關係。不管是「緊急、重要的時間管理方法」,還是「連問六個為什麼」,每一次,只要看到新的概念工具,我就像剛得到新玩具的七歲小孩一樣,愛不釋手。然而,隨著時間過去,當我發現自己已經會使用這個工具,可是短時間這個工具並沒有帶來極大的效益,原本的熱情立刻少了一大半,再過不久,任何一個新的概念工具,就會被我拋在一旁。

是這樣的「喜新厭舊」、「三分鐘熱度」,阻礙了我去使用「概念工具」。我帶著錯誤的期待,總用「立竿見影」的想法來對待這些概念工具,卻不知道,再怎麼好用的工具,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才能帶來顯著的果效。

或許可以把一個工具的使用熟練度,區分成五個等級:不會、會、熟、精、通。往往,我們得到了一個新的概念工具,在試用過幾次之後,就從「不會」進到了「會」的階段。因為覺得自己已經會了,便開始希望,這個工具可以馬上帶出成效。我們忽略的是,會使用一個概念工具,跟熟練一個概念工具,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就像我會騎腳踏車,跟我可以騎著腳踏車十公里、二十公里,兩個程度是不一樣的。而要從「會」,進到「熟練」,甚至走向「精」與「通」的階段,沒有別的方法,就是一直練習、一直嘗試。

還在煩惱,沒有什麼好的工具,幫你管理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嗎?或許,問題不在沒有好用的工具。真正的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持之以恆,好好地練習每一個學過的概念工具。相信,只要假以時日,再怎樣曾經讓你覺得不好用的工具,都可以因為不斷地練習,進入熟練與精通的境界,為你的生活帶來許多驚喜與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