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8月號:帝國大反擊!——再思上帝國與帝國的交鋒

本期內容

【編者案頭】這是帝國反擊的時刻,也是反擊帝國的時刻  梁耿碩


【寶貝之愛】封面裡向日常瑣事致上最高敬意  明明


封面故事


帝國大反擊!再思上帝國與帝國的交鋒  

帝國,正在重新攻佔時代的目光。

或許是帝國主義的殖民遺緒,
也可能是全球資本主義所帶來的貧富不均與資源錯置,
更有種種狂熱的國族想像,企圖塑造世界新秩序,
各式各樣的帝國,形塑了我們生存的今日世界。

2022年的俄烏戰爭,與動盪的後冷戰世界,
更說明了帝國身影的巨大與複雜。

上帝的子民,向來在種種帝國的陰影中,昂首挺立,
同時見證上帝國度的來臨。今日,三一上帝正呼喚人們,
為著上帝國的真理與公義,勇敢做出辨識與察驗。


【揭開序幕】上帝國與帝國:活在帝國之中的上帝國子民  梁耿碩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說到帝國,每個時代的人們腦海中,大概都會浮現不同的景象。在公元一世紀,那是號稱帶來羅馬和平的凱撒皇帝,以強大的軍事武力統治著歐亞非大陸。或著,是十九世紀的英國,彰顯著被稱為日不落國的榮耀。不過,如果將時空轉移至二十世紀的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人們心裡浮現的帝國身影,恐怕會是席捲整個歐洲,發動大屠殺的納粹帝國,以及稱霸東方的太陽帝國。

然而,無論何者,帝國,總是象徵著權威與力量。而隨著俄烏戰爭的發生,我們又發現,承載帝國幻夢的極權獨裁者所發動的戰爭,導致上千萬人受到影響,被迫逃離家園。帝國在今日並未遠離,仍舊在人類歷史中揮之不去;那麼,在今日我們應該如何談論帝國?又有哪些帝國身影正在運作?


【交鋒現場1】教會為何無力阻擋納粹狂輪?  李駿康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帝國透過國族主義的神話,與極權主義的政治運作,來排除他人,將「非我族類」加以非人化,這是持續至今的帝國運作模式;而二十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德國教會正面臨這樣的瘋狂巨輪。本文嘗試勾劃出德國教會無法阻止狂輪的幾個緣由:經濟危機;狂熱的民族主義把無限賦予有限的東西,或宣稱自身為無限;為了打擊共同的敵人等等,而這些緣由也反映著今日種種帝國崛起的危機。如何辨識其中的試探與引誘,需要我們一同關注。


【交鋒現場2】在殖民主義與種族衝突的天空下,如何實踐和平、寬恕與公義?南非屠圖大主教的故事  羅國暉

殖民主義的剝削,與其引發出諸多種族衝突,是帝國帶給這個世界的傷痕。如何在這樣的破碎中,活出上帝子民的見證?甫於二○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辭世,享年九十歲的南非大主教屠圖,示範了在複雜的政經環境中,體現上帝國價值的可能性。當殖民的遺緒與種族的對立衝突仍舊揮之不去的此刻,從不同於過往的角度來反思屠圖的故事,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發。


【交鋒現場3】再思俄羅斯教會與帝國  

二○二二年二月二十四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成稿此刻,已經接近四個月。無論我們如何評價這個影響深遠的事件,或是採取怎樣的立場,都不能否認,俄羅斯教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令人感到困惑或不安。上一期雜誌中,〈為神而戰?〉作者王凡指出俄羅斯正教會的領導階層成了帝國的同路人;俄羅斯教會與政治之間的複雜神學與歷史脈絡,誠然一言難盡,然而俄羅斯教會是如何一路走到今日的景況,教會內是否真的缺乏反思的聲音?

透過美國天主教學者喬治.韋格爾(George Weigel)所寫〈俄羅斯的未行之路〉,我們認識到少為華人世界所知的俄羅斯正教神父閔亞歷(Alexander Vladimirovich Men, 1935-1990),是如何嘗試在俄羅斯的處境中見證上帝國的價值;本刊也特別翻譯閔亞歷神父生前的最後訪談,幫助讀者略為了解閔亞歷神父的思想與言論。作為異議分子、神學家與聖經學者,出生於俄國革命及蘇聯成立之後的閔亞歷,經歷了共產黨的統治及冷戰的結束,卻在蘇維埃聯邦瓦解的前夕遇刺身亡。於此再思帝國的反擊與反擊帝國的今日,閔亞歷神父所反映的開明與改革聲音,仍舊需要再次被聽見。


【未完待續】反擊帝國的閱讀資源  編輯室

這幾十年來,聖經學者注意到新約文本中有強烈的帝國對抗意識,許多學者著書討論,也從中尋找當代意涵。針對「帝國」這一主題的研究,舊約學者布魯格曼曾在《基督教世紀》雜誌(The Christian Century)特別推薦以下六本書。本刊循此書單,特別整理相關內容介紹如下,期待與讀者一同汲取更多思想資源,來反思帝國議題。


編輯檯上


回應5、6月號《教會不是我的家?》  

上期雜誌出刊後,陸陸續續收到不少讀者觀點,在此收錄三篇;希望各式觀點無論是交會,抑或擦身而過,都能帶我們出一趟「家門」,看看他人眼中的風景。最後一篇文章,轉載自《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同樣談會友流失,但本篇較為出人意料,因為談論的焦點是美國教會中的熟齡族群。


【讀者觀點1】 教會不再是家,但永遠是故鄉  陳季讓


【讀者觀點2】 如果教會是一棟建築物  張以寬


【讀者觀點3】 教會中的泰勒化生產  郭書玲


【同場加映】 熟齡族群正在從教會流失  亞當.麥金尼斯 著 ╱王湘琪 譯


時事╱觀點


【我見我思】福音所見的帝國──創造性轉化的帝國辨識  莊信德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OPEN講時事】是言論自由還是巴別塔?──從馬斯克收購Twitter談起  游任濱


【讀力廣場】竹田教會及我的家族  謝佩知

我們於今年3、4月號《用歷史,提升你的信仰免疫力!》中,舉辦了期間限定的徵文活動,邀請大家寫下「您所屬的堂會或宗派歷史」。感謝讀友熱誠參與,我們收到好幾篇相當優秀的投稿,在此刊出其中一篇。希望正視歷史、記憶歷史、傳承歷史的燭火能繼續閃耀。


影像╱文化


【鏡頭之後】當死亡威脅不了意義──《午夜彌撒》的反思  呂子容


【群學龐思】視覺構築的迷幻世界──有耳當聽,有眼慎看  陳宗文

眼及耳是人類接收訊息最為關鍵的兩個器官。歷世歷代以來,針對視覺之惡提出的警語不在少數,然而進入媒體時代,人的目光受科技、消費、政治制約的情況只有更甚。奪回眼光之道?作者於文末揭示,不在禁絕,而在如何看得更有意識、更「詳細」。


【北美筆記】離魔鬼最近的地方──評《神聖電視台》  王凡

三月底舉行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事後最受注目和衍生最多話題的是威爾.史密斯的掌摑事件。先不論玩笑話和打人,哪個更傷人或哪個更不合時宜;作者觀察到,有那麼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在電影、人生不斷重複上演,觀者不得不慎。


聖經╱靈修


【凝視微光】現代基督教的人文精神(三):救贖與藝術(下)  伍偉亨

「神愛世人」、「道成肉身」,相較古希臘傳統愛觀,基督教愛觀最為顛覆之處,在於容忍愛成為兩界之間的雙向運動。承接(上)篇談到兩種救贖觀,(下)篇意在闡明,作為具有主體性的人,正因得蒙如此的愛與救贖,自身才有化為「新創造」的可能。而正也是新造的人中的「創造性」在呼喚我們,成為上帝的夥伴,以藝術手段,救贖我們所處的世界,將其再造為新。


【故事的力量】誰在推動眾星?  吳仲誠


【石頭記】預備人心的話語──約伯記中以利戶的獨白  胡維華


閱讀╱故事


【非讀 BOOK】救贖我們的欲望──讀《欲望經濟學》  李明翰


【尷尬少年遊】總是在路上的當代童話──故事行旅者尚克勞.穆勒法  黃瑞怡


【讀書趣】新書上架  汪瑩瑩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