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12月號:借鏡韓國——台韓教會間的光與影

本期內容

【編者案頭】看見韓國  梁耿碩


封面故事


借鏡韓國——台韓教會間的光與影  

在台韓教會之間,有著長久的聯繫與交流,諸如訪韓聖會、教會增長模式、靈修月刊,以及門徒訓練等各種系統,然而,在巨型教會林立、信徒人數眾多的光景中,韓國教會卻也面臨青年的流失,以及與社會漸行漸遠的窘境。本期試究借鏡韓國教會的種種,期待既看見韓國教會,也看見台灣教會的現在與未來。


【1987禱告請回答】張漢業推動訪韓聖會30年  羅吉希

談到台韓教會的交流,訪韓聖會或許是不少人腦中浮現的第一個景象,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段仍在繼續發展中的歷史?無論過去我們是如何接受或評論其中的種種影響,這個起點都值得我們再次省思與認識。本刊特別採訪張漢業牧師,從他的自我介紹與詮釋中,作為本次「借鏡韓國」旅程的起點。


父女談訪韓印象,聖會禱告大震撼  羅吉希

迄今三十餘年的訪韓聖會,參與的人數已是數以萬計,對於每一位參與者來說,他們為何而去,
生命又經歷了些什麼呢?在錢玉舜與錢容融這對牧師爸爸與牧家女兒的對談中,我們隱然看見些許線索。


【恩典在此為愛迫降】悲情的美學:側寫韓國基督信仰150年  陳宗文

借鏡韓國,得先看見韓國;在台韓種種相似之處外,也得注意有別之處。陳宗文老師嘗試帶我們更多看見韓國社會與教會的獨特性:從朝鮮王朝與庶民文化、獨立運動與平壤復興、韓戰後的二十世紀,以及不一樣的二十一世紀,側寫出韓國教會的信仰底蘊。


【聽見教會的信號】韓國網紅眼中的基督教會:宋讚養訪談  陳怡安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韓國年輕基督徒眼中,看到什麼教會的現況?透過韓國出生、在台灣出道的基督徒YouTuber宋讚養,對韓國本地信仰狀況的親身體驗,略窺韓國教會的現狀。


【青年吶喊「未生」心事】韓國教會為何留不住青年人?  Irene 譯 ╱左心泰、編輯室整理

韓國青年基督徒的流失現象,近來已成為韓國教會與一般媒體關注的議題;南韓官方Statistics Korea的統計數據顯示,二○○五到二○一五這十年間,20~40歲的基督徒人口下降約13%。如同宋讚養觀察到年輕人不再信任教會,在巨型教會林立、宣教士與教會文化輸出的種種教會成長之下,韓國教會此刻正面臨「留不住青年人」的巨大挑戰。編輯室特別摘譯了韓國教會於二○一七年進行的調查報告,希望幫助台灣教會進一步看見韓國教會的現狀及其回應,也與臺灣教會的處境做出對照。


【宣教士青春記錄】朴同成:支持年輕世代,回應當代議題  羅吉希

在韓國普世教協青年委員會與NCCK青年委員會二○一七年針對青年信仰發出的問卷調查中,部分韓國青年表示,教會無法幫助年輕人面對社會議題與真實生活。投身文字宣教的韓國宣教士朴同成則認為,韓國年輕人對社會問題的了解,可能比教會更深更廣;教會能做的,是幫助基督徒了解聖經,讓弟兄姐妹在各自的生活處境中,作出合神心意的美好選擇。這也是朴同成在臺灣所推動的種種事工背後的重要關懷。


【我只是個和平使者】和平國度.和好職分:修復式正義在韓國  左心泰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或許,在不少韓國人的眼中,教會跟社會漸行漸遠,甚至一想到大教會,就會聯想到財團和權力。然而,仍有一群人為著和好與和平的信息而努力著。這群韓國教會中的和平使者,讓我們看見教會回應社會、扮演和好職分的可能性。


時事╱觀點


【#出國臉友#世界#觀】堅定不移的禱告  宋炘雨


【#出國臉友#世界#觀】入土而安  林毅群


【靈程地圖】從民族性看靈性操練  潘怡蓉


【搖滾以載道】一切偉大的,都要過去——為約翰.藍儂遇刺四十週年而寫  王凡


影像╱文化


【照片故事】工作即敬拜  毛樂祈


【鏡頭之後】如果82年生的金智英來到教會?  郭宇欣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光影邊緣】海德堡神思:新舊整合.價值再現  彭盛有


【閱讀神聖空間】拚信仰——從教堂看南韓的宣教崛起  蔡清徽、王裕華


聖經╱靈修


【故事的力量】「黑盒子」的故事  吳仲誠


【拉比傳奇】用心傾聽的拉比  周學信 著 ╱吳昱萱 譯 著 ╱汪瑩瑩 譯


閱讀╱故事


【惡水築書橋】打造閱讀天堂  黃瑞怡


【書會說故事】《第四度空間》一書撼動的,與撼不動的  吳鯤生


【讀書趣】新書上架  陳琬蓉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