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書信的信息──權威和啟示的轉移


保羅觀念的轉變

在保羅之前的時代,猶太人的思想中,已確立了「復活」與「神為無辜被殺之義人伸冤」的關係。如果耶穌在神的眼中真正是義的,但耶穌在妥拉之下卻被判為有罪又褻瀆神,那麼,妥拉本身就不再可以視為完全地或可靠地啟示出神的義。令保羅感到為難的,並非不可遵守妥拉,而是妥拉並非是關於「神的義」的最後並最終的啟示。耶穌才是那啟示。所以,保羅在思想中產生了巨變:權威和啟示的中心從妥拉移到耶穌身上。

如果耶穌在神面前是義的,跟隨耶穌的人歡呼擁戴他是彌賽亞,宣稱他的教導凌駕妥拉(或是解釋妥拉的鑰匙),就肯定正確。另外,對保羅來說,與已復活的耶穌相遇,就標示著已經踏進末後的日子。這種末期將至的想法主導了保羅的思想、倫理和著作(例如,見羅十三11~14;林前七29~31;帖前四13~五11;帖後二1~15)。保羅已預備好:當彌賽亞的身分一旦被確定,那要來之世代的來臨一旦被確立,就會有一種全新又更完備的指導方式來明辨神的旨意──不僅列明要求,更能實際上使人有能力順服。保羅在聖靈裡就發現這種指導方式。

因此,保羅神學上的方向,很大程度上可追溯至他與已復活耶穌的相遇。

保羅傳福音給外邦人的呼召

猶太人對彌賽亞時代抱有的盼望之一,就是外邦人將會前來敬拜以色列的獨一神,歸榮耀給耶路撒冷。在羅馬書十五章9~12節,保羅親自引述支持這盼望的神諭。受過舊約聖經培育的保羅,自然會想到「彌賽亞的來臨」與「收割外邦人的時候到了」兩者是互為相關的。他自己蒙召的特別之處在於:他要擔任彌賽亞的使者,參與向外邦人宣教的工作。路加福音、使徒行傳的作者引用以賽亞書四十九章6節,同時闡明耶穌的重要性和保羅的宣教工作,有力地捕捉到舊約的盼望與保羅宣教的相關性:「我已經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極。」(徒十三47;路二32;另可見徒二十六18)。

保羅被委派向外邦人傳福音,也關乎到:他察覺妥拉已被基督的權柄所取代。妥拉,本質上使猶太人與外邦人分隔,築起猶太人與外邦人「中間隔斷的牆」(弗二14~15)。因耶穌復活,妥拉顯見已終告一段落;保羅在羅馬書指出:「難道神只作猶太人的神嗎?不也是作外邦人的神嗎?是的,也作外邦人的神,(因為)神既是一位......。」(羅三29~30)神的獨一性,是要透過神子民的合一來重現(加三19~28)。保羅與復活的主相遇後,相信他就是那一位—要把神的應許(很久以前就賜給外邦人亞伯拉罕)帶給外邦人。他宣告說,神這個施恩的新行動、彌賽亞已來臨,以及凡相信這位神恩惠的中保,就能得救。

純粹從知性上的發展和召命轉變的角度,來思考保羅遇見復活基督的經歷,這並不正確。明顯可見,那次相遇開啟了保羅,叫他能以全新的方式經驗到神的愛,就是在耶穌裡所彰顯的愛,和他捨命犧牲的愛。這個元素也接通了他的歸信和任命:「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五14~15)遇見基督,在保羅來看,既是一種深邃的信仰經驗,經驗到與神和好;同時也是一個召命,去作叫人與神和好的使者(林後五18~20)。

一般來說,對保羅的屬靈冒險之旅的討論會在此告終,但保羅的歸信和蒙召,讓他展開了一趟一生之久的旅程。當保羅投身於佈道和建立教會的使命時,他同樣意識到自己在作門徒上,要繼續求進步,盡力爭取獎賞(腓三14;另可見林前九24~27);他明白到聖靈在信徒生命中的角色,也明白屬靈恩賜在信徒生命中的功用,因他愈來愈敏銳於聖靈的帶領,體察聖靈擊退肉體邪情私慾的大能:這種能力是他從未藉由妥拉而獲得的。與基督相遇,使他對神的經歷打開一個真實的層次,其程度遠超他至今憑著傳統而賦與他的一切;當下,他不遺餘力地邀請地中海各處的人,進到與基督相遇的經歷;而他所懷抱的熱情,正和他過去追求(並得著)在律法下之意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