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的信息──承認耶穌為基督及作門徒的意義


馬可福音描述故事為「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的福音」(可一1)。對讀者來說,耶穌的身分或屬於耶穌的頭銜已非祕密。但是鬼魔能如此認信,卻根本上繼續敵擋神的國;彼得也能如此認信,卻仍不明白其中的意義。讀者也一樣,需要馬可引導他們重新思想這樣認信的意義,才不致像耶穌復活前的彼得一樣信得空洞,或像鬼魔一樣信得枉然。馬可究竟如何描寫耶穌,好幫助讀者認識耶穌是彌賽亞時,能夠放開片面的理解,而嘗試更全面了解耶穌是誰?讀者重新檢視「耶穌是誰」時,又如何驅使他們重新檢討跟隨耶穌的真正意義?

耶穌三次引導門徒,認識他的「彌賽亞」身分:

1. 彼得的認信(可八29)──不是馬可福音的高潮,而是屬靈上的眼瞎得醫治的第一階段。
耶穌馬上說出三句受難預言的第一句來教導他們:「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可八31)彼得立時顯出自己不明白自己剛才的認信,因他將耶穌拉到一旁,要更正耶穌對他自己使命的描述。耶穌在其他門徒面前責備彼得,叫門徒都知道「神的意思」非同人的期望和偏好。所以,耶穌首次清楚教導彌賽亞的身分,也首次清楚教導何為跟隨這位彌賽亞,那就是要捨己,背起十字架跟隨主。這是呼籲人傾倒並捨棄自己的生命,放膽與彌賽亞站在同一陣線,世人雖羞辱他,神卻要榮耀他(可八34~38)。耶穌的彌賽亞樣式,也是門徒效法的榜樣:背起十字架,失去我們的生命,輕看世人的看法,以致我們始終效忠於那一位,惟有他對我們價值的證明才是有意義的。
不過,耶穌首次的教導沒有產生什麼影響。

2. 耶穌再次預言自己將會受難(可九31)──這次沒遭到攔阻,像許多學生一樣,「門徒卻不明白這話,又不敢問他」(可九32)。
門徒不單不明白耶穌的使命,也不明白自己的呼召。他們沒有追問耶穌論彌賽亞身分的話,反而縱容自己爭論誰是最大的門徒。再一次,論如何作門徒的教導,緊接在彌賽亞身分的教導之後:「若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可九35)。門徒不是要作耶穌醫治恩賜與權能的守門員,而是要歡迎弱小卑微的人,親身向他們表達神的同在。神的恩典不能被人控制或傳遞,叫有些人顯得偉大尊榮。反而,神國的祝福延伸到別人時,神的同在才會顯明。帶給別人神的同在,才能得著神的同在。簡言之,作門徒便是要服事別人,不是計較等級。

3. 第三次論到自己將要受難(可十32~34)
耶穌說出最後一次的受難預言,門徒還是不明白,促使他第三次教導該如何作門徒。在神眼中,服事別人,為別人傾出自己,才是偉大,甚至耶穌自己來到世上,「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在這點上,馬可把耶穌的彌賽亞身分與如何真正作門徒緊密相扣,兩者都明確是反文化的。倘若有人被這世界的價值觀弄瞎了眼睛,就不可能清楚看見而「在路上」跟隨耶穌,就如巴底買在這部分結尾的情節中所做的一樣(可十46~52)。

耶穌被人藐視,被釘十字架後,他的彌賽亞身分才被人明白,因我們惟有這樣才能明白神的旨意、神的價值觀、神表示認同和膏立的道路和兆頭,擺脫世俗的成功觀和偉大觀。耶穌教導有關自己的使命及真正作門徒之道,都是極令人反感的。耶穌把世界和其上的價值觀倒轉過來,今天他仍必然要這樣做。這信仰仍然存留,彷彿證明耶穌顛倒這世界的價值觀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