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香下馬
 

新書簡介

神兒子的復活

《神兒子的復活》

作者:賴特
譯者:邱慕天、紀榮智、
譚達峰
書系:里程碑
頁數:1104頁
定價:1300元
預購單本75975
2本以上65
好康互報價845
按此預購
※預購1本以上,即可以6折1188元加購〈基督教起源與上帝議題〉系列卷一《新約與神的子民》+ 卷二《耶穌與神的得勝》
優惠期限
2016年7月16日截止

重新體會耶穌復活事件的震撼性與意義——淺談賴特《神兒子的復活》研究意義
/梁耿碩(校園書房出版社神學編輯)

不可避免的歷史取徑

電影《聖經密碼戰》拋出了一個雖是假設出來,卻十分驚人的挑戰:「考古學家在耶路撒冷挖到一個第一世紀的棺木或骨灰罈,疑似是屬於耶穌的……」。對於以下的說法,我們應該也不會感到陌生:「耶穌其實沒有復活,他的屍體是被門徒偷走了……」。甚至在當代許多自由派聖經學者、歷史學者的筆下,你也會讀到他們經由歷史考據所提出的說法:「保羅所說的耶穌復活其實是靈性復活而非肉身復活……福音書的復活敘事是後來的門徒編造出來的。」耶穌基督的復活,從過去、現在甚至到未來,始終處於來自歷史研究的質疑與挑戰。在種種說辭與理論背後,你大概可以感受到,從啟蒙以來,歷史研究對於基督信仰造成的衝擊與「威脅」。人們不斷試圖探究在福音書背後、在「信仰的基督」背後,那位所謂真正的歷史耶穌之身影。那麼,針對這些從考古、歷史文獻提出的種種煞有其事的假說與理論,基督徒究竟可以怎麼回應呢?

這意謂著,「在歷史研究的領域進行對話,提出有根有據的復活論證」是當代基督徒難以逃避的責任與挑戰。聖安德烈大學教授,當代重要新約學者賴特在《神兒子的復活》(The Resurrection of the Son of God)當中以歷史取徑出發的分析,就成了當代基督徒迫切需要的資源,而此書也深受卡森(D. A. Carson)和提摩太‧凱勒等眾多學者與牧者所推薦。

《神兒子的復活》是「基督教起源與上帝議題」這個系列的第三卷。賴特在這個系列中,透過幾個歷史的問題來發展他的論述:「當我們研究歷史性問題時,將會發現問題的中心在於耶穌、保羅和福音書。(a)耶穌是誰?他真的該為「基督教」的開始負責嗎?他有哪些目的?他希望達成什麼目標?他為什麼死?(我們現在所稱的)教會為何出現?(b)保羅是「基督教」的真正創始人嗎?他有無敗壞原來的信息,或者他確實就是耶穌的忠實解讀者?是哪個信仰系統,包括其架構和內容,推動保羅扛起這樣不平凡的工作?(c)福音書是如何形成的?它們跟耶穌與保羅的關係如何?當我們回答這三組問題時,能否將這些問題相互銜接?能否借用早期基督徒的思想,以致它們用某種方式貫串這些問題?若是可以,又該如何進行?」

事實上,任何認真面對歷史的人,若嘗試理解從第一世紀開始的基督信仰,都必須對這三組問題提出自身的答案;而答案的背後,也一定是立基於對「第一世紀的歷史脈絡」的理解。每種嘗試取消耶穌肉身復活的可能性,或者斥其為無稽之談的說法中,背後都有著某種對於「第一世紀歷史脈絡」的重構,而這些重構,也必須對於現存已有,關於當時所有相關文本、事件、行動者等等的證據,作出合理的解釋。但是誰的解釋力最佳,誰的解釋最能含納所有相關的資料?這就是歷史論證有力與否的關鍵所在。正是在這一點上,賴特為我們奠立了思考「基督教起源與上帝議題」的宏大架構與細密論證。依循著上述三組問題的脈絡,賴特則在本書中進一步提出關於復活的幾組重要問題。

賴特的論證

要把賴特全書數十萬字、環環相扣的論證展現出來,實在不是在這篇文章中可以完成的,這裡只能簡單說明賴特論證的幾個特點。首先,從歷史出發,賴特聚焦在初代基督教的興起,尤其是指它如何在猶太教內出現。也就是說,他要穩固地根植於第一世紀的猶太教歷史中,來處理「耶穌復活」。初代基督教在猶太教當中,是被當成一個神國度的運動。但是對於神國度的理解,又與猶太教的理解有著部份差異。按猶太教的理解,國度來臨的景象並非發生,基督徒卻宣稱神的國度已經來臨,為什麼基督徒會這麼說?這麼說的理由又是甚麼?再者,初代基督教同時也被當成一個彌賽亞的運動。然而這個所謂的彌賽亞運動又和其他的猶太彌賽亞有所不同:這位彌賽亞是被羅馬政府訊問而後又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通常這代表此人根本就是假的彌賽亞,但是為甚麼耶穌的彌賽亞運動會持續下去?

這兩個面向,最後都聚焦在拿撒勒人耶穌的肉身復活和顯現。初代基督教很明確的是一個復活的運動,其核心驅動力是耶穌的復活;用賴特的話來說,「第二聖殿猶太教的世界觀提供了復活的觀念,可是基督教在猶太教的復活信念基礎上,發生了格外明顯且一致的蛻變,這排除了基督教的復活信念從猶太教脈絡中自然發生的可能性。當我們問早期基督徒,是甚麼因素引發了這個信念,他們的回答直指兩件事情:耶穌空墳墓的故事,以及耶穌再次活過來、向多人顯現的故事。」最終,經由爬梳希臘、第二聖殿時期猶太教,到保羅書信、新約到教父時期以及福音書的眾多文本內容,賴特作出了清楚的結論:早期教會當中「廣獲承認、已經固定成型、且極具影響力的信念是:拿撒勒人耶穌的身體已從死裡復活。」同時對於第一個復活節,「有兩件事必定可視為具有歷史確定性:空墳墓、眾人與復活耶穌的多次會面。……而空墳墓與耶穌的顯現結合,構成了一組處境因素,本身就是促成早期基督徒信念的必要和充分條件。」他更進一步論證,反對耶穌肉身復活的其他理論並無法有效證明早期基督徒的信念。換言之,「單憑歷史論證不能強迫任何人相信耶穌已從死裡復活,但歷史論證的一大用途,是清除匿藏各種懷疑主義的矮樹叢。耶穌已從死裡復活的說法具有無可抵禦的力量,能解釋早期基督教的核心歷史資料。」

賴特透過對於聖經文本的深描,來解釋經文以及相關的歷史事件,提供了一個極為有力而且融貫一致的大架構(或說是理論),以「耶穌肉身的復活」的信念,內在融貫且符應外在地解釋了基督信仰「從哪裡來、又因何發展成那樣的面貌」。

如何思考復活的問題

賴特的研究誠然是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放入歷史的脈絡中來閱讀,賴特幫助我們重新體會耶穌復活事件的震撼性與意義,那不只是回到第一世紀的閱讀,更是從第一世紀出發的閱讀:和新約文本的見證一同對於耶穌的生、死與復活做出省思,並且再往回推,透過更深入地去看整個舊約、第二聖殿時期的思想與世界觀,以了解基督信仰如何從當中長出來,又如何賦予因著耶穌基督而對這一切賦予新面貌和新的轉化。

賴特也讓我們看到,歷史研究並非信仰與神學的敵人;在「耶穌的肉身復活」議題上,歷史研究應當也可以找到適當方法來作出討論的。自啟蒙以來,「歷史之真」似乎不斷成為質疑「信仰之真」的理據,但是賴特嘗試找到讓兩者和好、攜手並進之路,他不只是向所有渴望明白復活之事的人指出一條探索之路,對於每一位相信主已復活,並且在生活中與主同行之人而言,賴特的深度解經,更將讓我們看見「基督已復活」所帶來的翻天覆地力量!

《神兒子的復活》5月開始預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