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嚐鮮

 

新書簡介

小人物的大革命

《小人物的大革命》

作者:路卡杜
譯者:屈貝琴、黃淑惠
書系:生活館
頁數:約272頁
定價:300元
75折優惠價:225加入購物車

徵召平凡小人物/路卡杜(Max Lucado)

耶穌最喜歡接近尋常百姓,因為這群人身上帶著超乎想像的爆發力,聖經中的使徒行傳,就是最好的小人物列傳。一群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凡夫俗子,耶穌卻讓這群人成為福音的先鋒部隊,世界因為他們而改變。你相信耶穌直到如今還在徵召平凡的小人物嗎?且看路卡杜的妙筆,如何將初代教會最富行動力的一群人,再度邀請上舞台,感受平凡力量的震撼。
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一8)
帶著爆發能力的小人物

站在角落的高個子是彼得,一口濃厚的加利利腔,漁網磨厚了他的雙手,滿腦子的自以為是。彼得一生到此為止最拿手的就是捕魚,出乎意料吧,這位被神重用要完成下個偉大使命的傢伙,竟然熟悉鱸魚和船塢,勝於羅馬文化與埃及的官員。

至於他們那一夥人:安德烈、雅各、拿但業,從來沒有離家超過一星期,未曾研究過亞洲或是希臘文化,護照也從未用到破舊。這群人是沒有見過什麼世面的。那你會問,他們受過正式教育嗎?

事實上,這群人有甚麼特質呢?謙卑?相反地,他們爭相搶奪內閣的位置。有扎實的神學理論嗎?彼得竟然要耶穌別上十字架。有同情心?約翰曾要求耶穌燒死外邦人。忠誠嗎?當耶穌要他們儆醒禱告時,他們全睡著了;當耶穌被逮捕時,他們全逃跑了。因著他們的膽怯,基督於十架受死時,敵多於友。

話雖如此,看看他們六個禮拜之後的表現,擠在耶路撒冷一間樓房的二樓,交頭接耳、嘰嘰喳喳,好像剛剛拿到世界冠軍杯的門票一樣,擊掌雀躍,滿臉笑容,還在思想耶穌最後的大使命到底在講些甚麼,「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

你們這些鄉下人啊,為我作見證。
你們這些目不識丁、頭腦簡單的傢伙啊,為我作見證。
你們這群曾經說我瘋了,卻在船上喊救命,在樓上懷疑不信的傢伙;
你們這群愛發脾氣的人、目光短淺的漁夫和稅吏啊,
你們都要為我見證啊!

你們要成為先鋒部隊,帶著爆發般的能力,穿透耶路撒冷,讓此信息傳到地極,進入巴黎的大街小巷,羅馬的各個行政轄區,雅典、伊斯坦堡、上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所有港口。你們將成為這使命中的一分子,這份帶有大能、備受議論、讓人頭昏腦脹的使命;即便兩千年至今,仍讓中年紅髮的作者從波士頓飛往達拉斯的飛機上,抱著手提電腦一面敲打出這個問題:

耶穌到現在還這麼做嗎?

耶穌至今仍使用單純如你我的傢伙,來改變這個世界嗎?我們常會因長相平庸忿忿不平。看看右邊的傢伙,他張著大嘴巴打呵欠,一旁的中年婦人戴著耳機,頭左右擺動(我猜她在聽法蘭克‧辛納屈的歌曲)。他們不像天使有光環和翅膀,除了禿頭之外,全身上下沒有散發任何亮光。

這就是我們,平凡如同那賣麵的老張。我們買廉價的觀眾席位,在平價餐廳吃飯,幫嬰兒換尿布,戴上自己心愛球隊的帽子。走路不生風,路上沒有粉絲揮手;回家也不會有僕役快步相迎,沒有私人司機開車、領班開門或是管家伺候沐浴,沒有門房熱情招呼,也沒有貼身保鑣。如同耶路撒冷的那群使徒,你我也是尋常百姓之輩。

神差遣平凡的老張嗎?

伊達絲是這麼認為。

一群關懷弱勢的天使

伊達絲‧海斯(Edith Hayes)已經八十歲了,滿頭白髮,五呎高,炯炯有神,體型削瘦,步伐敏捷,對南佛羅里達州的癌症病友有著永不止息的熱情。一九七九年,我剛從神學院畢業,坐在堆滿未拆封書箱的辦公室裡,伊達絲走進來自我介紹道,「我叫伊達絲,幫助關懷癌症病友。」並主動與我握手,我請她坐下,她很有禮貌地拒絕了,「太忙了!我的團隊每星期二早上在教會裡,歡迎加入;但是如果你來,必須和我們一起分擔工作。」

日後我才得知,她的團隊大約有一百多位白髮婦人,默默關懷開放傷口的病人,並為他們忙進忙出。這群婦人以關懷癌症病人的傷口為使命,每個星期二聚在一起,縫製大約一卡車拋棄式的敷料墊,再利用剩餘的時間把縫製好的敷料墊送到需要的病患手中。

伊達絲靠先生的撫卹金過日子,租住在貧民區陋巷裡的公寓,帶起眼鏡,目光如炬炯炯有神,做事毫不打馬虎眼,看起來與使徒彼得那夥人有幾分相似。

喬(Joe)與麗莎‧佩琦(Liza Page)也是如此。他們的團隊像支軍隊,目標是為早產兒做衣服。他們將教會的一個房間變成志工的縫製工廠,縫製各種如洋娃娃穿的小尺碼衣服,我從來都沒想過。但是換個角度看,我的孩子出生時都不是體重少於一千公克的巴掌兒。喬和麗莎保證這些孩子有衣服穿,即使到最後派上用場的場合是葬禮。

喬從軍中退休,麗莎是位老師;喬的心臟有些問題,麗莎的腿有毛病,走路不太方便,但是二人對這群需要幫助的巴掌兒有滿腔的熱情。

迦勒也是如此。他只有九歲,打籃球,不喜歡女生,卻希望薩爾瓦多的孩子們有乾淨的水可喝。

某個主日,兒童主日學老師分享中美洲貧困孩童的真實生活;因為缺乏乾淨的飲用水,每天都有孩童死於可預防的疾病。小迦勒聽的目瞪口呆,想想自己能做的,化為行動。他取出平日儲存準備買電視遊樂器的二十塊錢,特別奉獻出來,並請求父親也提供相對的錢幫助他;然後,他挑戰教會裡兒童事工部的所有同工,跟隨他的腳步做同樣的奉獻。結果呢?募到了足夠在薩爾瓦多挖掘兩口水井的錢。

伊達絲、喬、麗莎、小迦勒全都是尋常百姓;走路不會離地三吋,禱告不見天使異象,在聯合國無一席之地,對達佛(Darfur,非洲蘇丹西部)的苦難毫無解決之道。但是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信念:神從不呼召有能力的人,卻裝備差遣祂呼召的人。

別小看了雜牌軍

不要中了撒但的詭計;撒但會鍥而不捨地遊說你,進神國一定要有相當的智力或財力,神只差遣特殊才幹和專家、政府官員和位居上位者。一旦撒但開始在你耳邊散播這種謊言,旋即以真理駁斥:神翻轉初代社會,用的是雜牌軍,而非正規軍。遇到耶穌之前,門徒每一天的工作是裝卸貨物、販賣便利商店的思樂冰。他們屬於藍領階級,雙手因長期做工而粗糙。人們無法證實耶穌挑選這批人成為門徒,是因其聰明智慧或善良的品格;惟一確定的是,當耶穌說「跟隨我」,這些人願意跨出一步跟隨。

這些人猶如救生小艇,卻勝似豪華郵輪;是台下觀眾卻強似電影明星;是藍領工人而非白領主管;是平民百姓卻勝過貴族血統,對吧?恭喜,神正是用你我如此的尋常百姓來改變整個世界。

英國的辛德勒名單

讓我們再來看看另一群人,大約二十二人左右;在二○○九年的一個秋天早上,長途跋涉到倫敦去感謝有「英國辛德勒」美譽之稱的溫頓(Nicholas Winton)。這群白髮老翁,大約是七十多歲或八十幾歲之人,步履蹣跚,本該相聚在退休之家的俱樂部聊天打屁,竟有如此驚人之舉。

這是感恩之旅,而非應酬或遊山玩水。他們長途跋涉,為要感謝溫頓的救命之恩,和這位百歲的老人在火車月台相會,如同七十年前的月台相會一樣。

話說一九三九年,溫頓是個二十九歲的股票經紀人。希特勒的軍隊正狂暴地席捲捷克(Czechoslovakia),拆散猶太家庭,把他們的父母全送入納粹集中營;沒人管這些孩子的死活。溫頓聽到了他們的悲慘命運,決定幫忙;他利用休假長途跋涉到布拉格,和這些孩子的父母相見,出乎意料這些父母竟然願意把自己孩子的未來託給他。回到英國之後,溫頓白天在股票證劵市場工作,晚上為這群孩子奔走呼籲,遊說英國政府允許孩子進來,為他們尋找寄養家庭,籌募基金。終於第一批孩子在一九三九年三月十四日抵達英國,往後五個月內還陸續有七批孩子抵達進入英國。最後一批孩子在八月二日抵達英國。溫頓總共救出了六百六十九個孩子。

原本九月一日有最多一批孩子即將運出,但是希特勒入侵波蘭,德國關閉波蘭通往歐洲的邊境,火車上的兩百五十名孩子從此銷聲匿跡,不知去向。

二戰結束之後,溫頓從未對人提及此事,包括他的妻子也不知道。一九八八年,他的妻子在家裡的閣樓發現一本記事簿,內有孩子的相片與完整的名單,他才說出這件事。此事揭露之後,陸續有人回來向他道謝,包括電影導演、加拿大記者、新聞撰稿人、前英國內閣部長、雜誌經理人、和創建以色列空軍的元老之一。因著溫頓的勇敢行為,被拯救者的子子孫孫目前加總約有七千人之多,這些人對溫頓永懷感激。他們送給溫頓一枚戒指,戒指上有一行來自猶太律法書──塔木德(Talmud)的字,寫著「拯救一生命,拯救全世界」。

讓我們牢記平凡小人物的事蹟。

(摘自校園書房出版社一月新書《小人物的大革命》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