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生活化
生活讀經化
/李翊萍
前陣子紅極一時的《佐賀的超級阿嬤》,不僅書籍大賣,還搬上大螢幕,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阿嬤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她窮得開朗、苦得歡樂的生活哲學,讓一個從大都市寄養到窮鄉僻壤的小孫子長大之後始終念念不忘,甚至寫成一本兩本三本書。
一貧如洗的阿嬤,怎麼撫養八歲的小孫子呢?沒有足夠的車票錢讓孫子寒暑假回東京看媽媽,於是阿嬤告訴思念媽媽的孫子「冬天火車不開」;三餐不繼的情況下,阿嬤用「去睡覺就不餓了、你在作餓夢啦、快去上學學校有午餐可以吃」打發小孫子的肚子餓;孫子成績不好,喪了志氣:「阿嬤我英語都不會。」「你是日本人。」「可是我也不會寫漢字。」「你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我歷史都背不起來。」「你不拘泥於過去。」簡直是妙問妙答!
在令人拍案叫絕捧腹大笑的背後,其實是很深刻的阿嬤的愛:阿嬤怎麼會不懂孩子思念母親的心?但若是讓他知道是貧窮害他見不到媽媽,他將會痛恨貧窮。阿嬤怎麼會不心疼正在發育的小孩子餓肚子?但與其祖孫哀哀抱頭痛哭,不如一覺到天亮讓黑暗過去。阿嬤又怎麼可能不望孫成龍呢?但看到垂頭喪氣的臉,她只希望讓他抬起頭來。這就是超級阿嬤的愛!
聖經不走搞笑路線,但是佐賀的阿嬤卻一直讓我聯想到浪子的父親,一個極度貧窮,一個家財萬貫,他們有什麼共通處呢?當小兒子要求先領取屬於他的遺產要出去闖天下,父親成全他;當他散盡家財狼狽回頭時,父親擁抱他;當大兒子氣到不肯進門時,父親出門勸他(但也沒勉強他)。父親怎麼會不知道孩子揮霍的本性?但若是將他綁在家裡,他學到的將只是抱怨;父親怎麼會聞不到孩子身上豬舍的惡臭?但梳洗過後的擁抱只會讓孩子定睛於自己的骯髒而忽略了父親的接納;父親又怎麼忍心眼看著大兒子的心也離家出走?但他知道他不能為孩子做決定。這就是父親的愛!   
自從推動「讀經生活化」運動之後,好像生活、閱讀和信仰的連結愈來愈緊密,浪子回頭變成「浪子的超級老爸」,連《長江七號》也變成一部屬靈的電影(詳見阿祥的「《長江七號》──周星馳的無厘頭神學」)。這不禁讓我想到,獨舒人每次都把「讀經生活化」講成「生活讀經化」,我原本還笑他:「『生活讀經化』不是很可怕嗎?」沒想到,當生活點滴也讀經化之後,非但不是給人如履薄冰的戒慎恐懼,反而是時刻有主同行的甘之如飴呀!
 
舊約篇 回網路書房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