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歷史神學》
作者:吳國安書系:神學人書系
頁數:208頁
定價:330元

作為長期研究、教導神學和歷史的神學同仁,我很榮幸為吳國安老師的新著《什麼是歷史神學》寫序。
還記得參與教導事奉的初期,我被安排教導「基督教教義」這門課。當時班上坐滿了四十來位來自八、九個國家的學生,他們的文化與教會宗派極其不同。有的學生來自「創啟國家」,他們的教會大多沒有強烈的宗派傳統,但一般持守某種神學立場。
因此,教導任何課題時,我都面對不同的傳統與教義之爭,如:如何解釋三一神論?耶穌的神性和人性如何可能並存?教會應該施行嬰兒洗禮嗎?可否開放聖餐給未受洗的信徒?信主後的救恩可能失落嗎?教會宗派和教派林立,如何可能合一?這些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吳老師這本著作的重要性。
吳老師十餘年來致力於「在神學課中增加歷史廣度,在歷史課中注入神學深度」。本書以五個主題—起首、權威、三一、基督與恩典—精闢分析了早期教會五百年來重大信仰問題的歷史脈絡,忠實見證了神在歷史中的作為,正正體現了歷史神學在歷史與神學、廣度與深度間的橋梁作用。
讀此書就發現吳老師的思想既細膩入微,又能縱覽全局。一個深諳教導的優秀老師,懂得針對複雜課題,鋪陳講學內容,層次分明、按部就班、諄諄善誘,讓學習者能夠順利進入歷史神學的門檻。
吳老師從大處著手,透過五個主題貫穿五百年間的教義課題、歷史處境與教會傳統。這獨特的架構確保了學習者不會在繁複的歷史細節中迷失方向,反而能從宏觀視角把握整體脈絡,再由此深入探究各個具體議題的細節。
吳老師把初期教會在教義上從多元論述到合一見證、從地方傳統到大公信仰、從思辨三一到理窮確信、從神人二性到一個位格、從行為之功到全靠恩典,嫻熟地剖析每一個課題,展現出早期教父的神學思想之豐富內涵和深刻洞見。如此「既見樹又見林」的閱讀體驗,無疑會讓讀者對早期教會神學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在信仰學習和牧養實踐上,本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幫助讀者理解早期教會的神學發展史,更能啟發我們思考如何在當代處理教義衝突。正如我在教學中體會到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欣賞與確認自身傳統的正統性,同時鼓勵他們認識和尊重其他傳統。本書正是這種教學理念的絕佳體現。
無論是初學者還是進深者,本書都為進入歷史神學提供了實際可及的門檻和殿堂。對於初學者而言,吳老師清晰的敘述和巧妙的視角,為他們打開了一扇理解早期教會神學的窗戶。而對於進深者,書中深入的分析和獨到的見解,則為他們提供了進一步探索歷史神學的豐富資源。
《什麼是歷史神學》是一本兼具學術深度和可讀性的佳作,不僅填補了漢語神學界在這一領域的空白,更為我們理解基督教神學的根源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指引。我相信,這本書必將成為每一位關心基督教神學發展的讀者的案頭必備,也會是神學院的重要教材。
最後,走過初期教會五個世紀的歷史,讀者一定體會到當時的教牧、領袖、教師和門徒竭盡心力並以生命代價堅守正統之信,是何等寶貴!任何時候,為福音真道受苦受難的信徒提醒我們,為了上帝給我們與他人的救恩,我們需要一生努力去守護它,就是藉著對神至深的愛,以致專注學習神的道,並在生活大小事上遵行神的旨意。
期盼此書為歷史的見證,激勵著全球五十多個國家裡,那些為主基督的福音受苦受難、前仆後繼的教會肢體:你們正以生命延續著基督教會正統之信的佳美腳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