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p
閱讀食堂

《靈魂的禱告》導讀

/周學信(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

有則軼事和偉大的隱修士牟敦有關。據說,一位學生參訪蓋斯塞曼尼修道院時,出於好奇心問了牟敦,為什麼有人會選擇過好似中世紀時期的生活,以及為什麼他一生都要住在特拉普會修道院?牟敦對此的回答相當深刻,他說:「我在這裡因為我相信禱告。祈禱是我的天職。」極少有人對禱告有如此深的信仰,將之視為召命。對牟敦來說,禱告是一生的承諾。

人得以禱告,應該算得上是最無理和狂妄的念頭。祈禱就像上帝從無中生有,創造了世界。其他先不提,這意味著若非出於上帝的大能,沒有任何人事物會存在。而禱告是不可能中生可能,也就是神蹟,我們每次禱告時都可以經歷。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中寫道:「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羅八26)。禱告從來不是一種本能,也絕不容易。然而,拿撒勒人耶穌的獨特之處正在於祂知道如何禱告,因著祂深知應該向誰說話。祂最偉大的神蹟不僅僅是醫病、平息風浪、在水上行走和餵飽五千人教導門徒如何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路十一2),其實是耶穌最偉大的神蹟。向天父禱告是不可能的,除非通過基督,而有的時候很難不將基督本身當成禱告的對象,這麼做可以讓人感覺已然是在向上帝祈禱。

禱告的主角不是我們,反之,和禱告相關的一切事物都與神有關。和禱告相關的問題,終究是和神相關的問題:我相信什麼樣的神?在禱告的事上,我們不僅僅需要屬靈導師,還需要一位神學家。對於有在禱告,且持續禱告的人來說,神學家是不可缺少的嚮導。富希士所著《靈魂的禱告》正是可以指引我們的神學家,幫助我們認識到所有禱告的起頭都是上帝,不是我們自己。卜仁納(Emil Brunner)稱富希士為英國最偉大的神學家。富希士是英國公理宗牧師、神學家和清教徒的現代繼承人(1848-1921),尤其他更倡導十架神學。富希士經常被稱為是「巴特之前的巴特式神學家」(a Barthian before Barth)。他被視為卡爾.巴特的先驅,因為他將歷史中基督帶來的啟示置於其思想的中心。遠在巴特之前,富希士也提出恩典確實先於天性和罪這個觀點。

基督徒的禱告不是人將自己提升到神面前,而是神在行動,為要揭示祂自己。根據富希士的論點,禱告中啟示的意圖是可預期的。聖靈的工作是禱告的核心,因為「對神說話,其實是住在我們內裡的神透過我們與祂自己對話。聖靈帶著我們的靈魂回到神──那位賜下聖靈的神──面前,而非徒然而返。」(頁69)

對富希士來說,禱告有兩個方面是基督徒生活的中心。第一,禱告本身即是目的。「禱告常被視為成就基督徒生命的偉大工具。但它不僅是工具,更是生命的偉大目的。」(頁40)因著耶穌基督的修復,禱告讓我們發現人得以享受與神的密契。「禱告之於宗教生活,正如具原創性的研究之於科學──我們藉著它觸及真實(reality)。」(頁154)藉由表明禱告的負面意涵,富希士勾勒出禱告的中心地位:正如禱告是我們在基督裡與神密契的頂峰,因而罪的至深之處便是缺乏禱告。「不禱告是最糟糕的罪。……不願禱告便是罪中之罪,且終將以無法禱告收場。這是懲罰──屬靈的麻木,或至少是屬靈的失語和飢餓。」(頁31-2)總結第一點,我們可以說禱告就是生命;是與復活主的相交密契;是住在聖靈裡,預嘗天國。禱告不僅僅是目的本身,更是信徒末世共享的終局。

其次,禱告是很重要的工具,使得神可以在我們裡面(in)和藉著(through)我們大力工作。

「禱告是最能驅使道德靈魂成長、使之受控制的驅力,不管是個人或群體的靈魂。最重要的是,願意去行的人就能領悟箇中道理。禱告是基督信仰之知識與成長的重要元件。」(頁94)

「單單禱告便能使我們不白受神的恩典。這意思是,禱告建立了一個人或民族的靈魂,日漸形塑出道德的性情,透過社會展現這新造的心,在人類中創造新的精神。」(頁97-8)

由聖靈主導的禱告之所以帶來成長或聖化心靈,恰恰因為禱告是一種人際互動,是神的旨意與人的意志邂逅。禱告不是自說自話,也不是對命運的克己降服。禱告生活萌生的信任和順服不是聽天由命(頁176-8)。事實上,認真看待與回應我們的禱告,就神而言,是屈尊和自我侷限的。

「當我們禱告後,對於不禱告者的操練便轉為對那禱告者的操練。我們得到了若我們沒有禱告,神將不打算給予我們的。即便我們沒有改變神的旨意,卻也改變了祂對我們的行動;改變了Verhalten(行為),即便不是Verhältenis(關係)。」(頁166)

此外,富希士也認為,禱告是聖靈在新造之人生命中的工作:

「『與神的對話是偉大的藝術,』(Magna ars est conversari cum Deo)……要習得此藝術,必須透過練習,並尋覓同伴。另外,也需要與這方面的大師多有連繫;特別是聖經,主要則是基督。與祂的聖靈交往。祂是透徹神與人交通之藝術及奧祕的大師;至少在人與神交通的藝術上,我們沒有其他老師。」(頁139)

禱告也是與慈愛之神的親密交往:「我們在真實禱告中愈是與祂連結,就愈發在真愛中感覺到那深沉而親近的差異,以及親密的他者性(otherness)。」(頁65-6)

富希士非常強調與推崇禱告時必須強求不懈。這個面向,受到自士來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和立敕爾(Albrecht Ritschl)以來的新教靈修觀嚴重忽視。「我想更完整地來討論強求這件事,它與禱告及宗教的現實皆緊密聯繫。禱告要到強求的程度,才為真實的力量。假若禱告者感覺禱告對神的旨意並無實在的影響,就不是強求。」(頁161)

與神角力是禱告的根本。富希士正確地指出,禱告是意志的行動,而非只是採取被動的姿態,在一旁獨處休息。「禱告不單單是希望,而是祈求,使用意志的祈求。我們的意志進到禱告中,使祈求成為一股能量。『禱告即工作』(Orare est laborare)。我們求助的對象是一位主動的『賜予者』,所以我們亦要付諸行動。因為我們若不認識祂、與祂真實地相遇,就無法禱告。倘若神與以色列有所爭論,以色列就必須與神較力。」(頁33-4)

《靈魂的禱告》是談禱告的現代經典,並且是以救贖論為導向的靈修學。這部作品以最簡練雅緻的方式,談論構成禱告的神學要素。書中處理了今日基督徒最為需要的主題,處處可見令人信服的思想結晶,且示範了禱告如何能牢牢地立基於神學之上。對任何嚴肅看待禱告的人來說,本書是必讀之作。

比起翻譯經典,出版商對翻譯新書更有興趣之際,校園書房出版社為中文讀者翻譯富希士的這本禱告書,實為華人教會之幸。更甚,此書的翻譯和出版是邀請,希望華人教會得以充分利用他們的屬靈傳統,向其中發掘取用不盡的豐盛。

新書簡介
靈魂的禱告

《靈魂的禱告》

作者:富希士
譯者:鄭淳怡
書系:Land書系
頁數:192頁
定價:260元加入購物車
線上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