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食堂

為什麼我們還需要一本《新約導論》?──談華人信徒的讀經需求

校園書房書版社總編輯黃旭榮牧師(左)與《新約聖經研究導論》作者孫寶玲教授(右)2016年攝於九份金瓜石黃金瀑布。
/黃旭榮(校園書房出版社總編輯)

2013年我們出版了德席爾瓦的《21世紀基督教新約導論》,英文版是2004年出版,也就是說距離德席爾瓦寫作這本書至少有15年了。這些年下來,我們覺得是時候應該要有一位華人學者,既能站在普世華人的處境,又深刻認識當代西方最新研究成果的作者,為華人讀者寫作一本《新約導論》。一方面彌補這十多年的空缺,二方面又能從華人處境書寫,貼近華人教會信徒的需要。期盼從教牧同工到小組長,再到渴望晉身閱讀聖經的一般信徒,都更能體會神話語的生命力,並應用於教會與生活中。於是兩年前我們幾位編輯特別上陽明山,邀請孫寶玲老師為我們寫作這本書《新約聖經研究導覽》。

新約三部曲──為華人讀者搭建跨時代的聖經場景

自從1947年發現死海古卷,引發了西方聖經學者對所謂「第二聖殿期」的研究,這些研究大大擴充了對第一世紀猶太文化及希羅文化的理解,也就是對新約的歷史舞台的理解。這些理解增進了對新約正典的詮釋,不管對主耶穌或保羅的信息,都帶來極大的助益。當然,也帶來許多挑戰與顛覆,就如孫老師在《新約聖經研究導論》第六章〈真理與方法〉引用學者賴特所說的:「聖經研究長久來受到偏差的視域(十九世紀的現代視域)和預設的問題(十六世紀的神學關注)主導,以致我們未能得聽見經文真義。」

「十六世紀的神學關注」,指的是宗教改革家們因為面對天主教的偏差,而提出的種種信仰反省,對他們而言當然是對的,且負起他們的時代使命;但卻忽略了經文的第一世紀處境,可能本末倒置甚至誤讀。孫老師在本書第一部為我們詳細鋪陳第一世紀的政治、宗教、文化等場景,搭起新約的舞台,讀起新約就有了畫面。

而所謂「十九世紀的現代視域」,是指影響西方教會劇烈的自由派思想。他們使用「歷史鑑別學」閱讀聖經,幾乎摧毀了西方信徒對聖經權威的信服,影響許多華人信徒完全排斥「歷史鑑別學」的使用,這是西方保守派學者無法理解的。孫老師站在尊崇聖經權威的立場上,在本書第二部非常清晰地,為我們客觀地重新定位各種鑑別學的好處與限制:賴特強調,要靠近經文、得聽經文聲音,必須從孕育經文的歷史文化處境入手—以第一世紀的視域凝視經文,同時嘗試避免約化和實證的解釋和斷言。要體會經文的聲音、真理的力量,必須在聆聽經文原來文化處境聲音的同時,再以二十一世紀的立場提問,而不是抽離客觀地研判經文。才能讓經文觸動、震撼甚至顛覆我們的世界。(摘自《新約聖經研究導論》第六章〈真理與方法〉)

例如對主耶穌出來傳道後的第一句話:「天國近了,所以你們要悔改」,如果回到第一世紀的場景,當時的第一聽眾,他們不會理解成:「世界末日快到了,所以不要再撒謊、作弊、賄賂……。」他們會理解成:「啊!又來一個革命份子,自稱要帶來上帝國,要我們效忠於他,跟著他去鬧革命了……。」這樣的理解使信仰不致單停留在死後上天堂的盼望,也不致落入道德主義的狹隘裡;信仰是全然地效忠主耶穌,整個人生都要為祂而活,而不只是道德重整。

又如對當代希羅及猶太人對小孩子的輕視,我們才理解主耶穌說要像小孩才能進天國,並不是在說我們都要像小孩般單純、順服,而是說神的國裡,要破除一切的階級,不再有歧視、壓迫等。正如《新約聖經研究導論》第二章〈宗教、文化、社會〉提到的:在希羅社會生活的人,當聽聞耶穌說「凡要接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絕不能進去」(可十 15;太十九 14;路十八 17),或保羅對夫婦說要彼此順服(弗五 21)、對父親說「你們不要激怒兒女」(弗六 4;西三 21)、對主人說「不要威嚇僕人」(弗六 9;西四 1),必定因福音的顛覆力量而感到震撼。

第三部則進入新約每一卷書的概覽。孫老師博覽群書,為我們讀遍當代西方最好的新約研究論文、書籍。他在第一部所勾勒的第一世紀文化場景背景下,運用第二部各種鑑別學,參考當代新約學者的最新研究,為我們勾勒新約各卷書的來龍去脈與神學主題,真是撥雲見日、豁然開朗。

十月我們即將出版孫寶玲老師的這本最新力作《新約聖經研究導覽》,十一月九日至十三日,我們更邀請孫老師現身說書,作為今年校園國際講座的講員,十四堂課、六個講題,細說本書的精要,一定精彩可期,邀請您一同共赴盛宴。

新書簡介
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與實踐

《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與實踐》

作者:孫寶玲
書系:研經叢書
頁數:944頁
定價:1200元
單本79折特價:948加入購物車
3本以上每本75折:900
線上試讀
優惠期限
2018年12月31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