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翹板上的神學與心理學
/俞繼斌(中華信義神學院院長)
輔導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但它本身卻是一種源遠流長的助人藝術。教牧輔導雖有悠久深厚的猶太教與基督教背景,而其與現代心理學的交會卻是近六十年來在西方,尤其在美國教會界發展的新現象。
把晚近心理學的理論與技巧引進教牧輔導的領域,固然使後者有新元素注入,帶來迅速的成長與發展。但不可否認的,這些理論與方法的引入,也給教牧輔導者帶來嚴重的身分混淆與危機。特別是六○年代至七○年代中期,由於心理治療理論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以致學習及從事教牧輔導服務者眼花撩亂,不知如何選擇是好。於是神學與心理學,心理輔導與教牧輔導之間的關係如何定位,就成為有識之士共同關心的議題。過去三十多年來已有不少神學及心理學界的學者投入這方面的研究,也有相當多的文獻嘗試釐清兩者交會所引發的問題或整合的可能性。
華人教會界目前關心這方面議題的人愈來愈多,但介紹各種關聯模式的文章則較為少見。欣見許惠善牧師撰寫四篇論文分別論述「聖經輔導模式」、「整合模式」、「基督徒心理學模式」,及「分層解釋模式」之要點內容,並提出對各個模式長短處的中肯評估,讓不熟習此領域的讀者可以有一扼要的瞭解。要談神學與心理學的分別容易,但想探討兩者之間的整合困難。主要原因是神學也好,心理學也好,都各自有既廣闊又複雜的領域,因此「整合」就成一項艱鉅無比,非真正精諳兩樣領域者所能勝任的工程。
儘管如此,四種模式所代表的觀點及立場都有值得對此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參考與思考的價值。從許文的介紹中,似乎看出一個傾向,就是涉入心理學較深的基督徒學者較傾向於整合,而涉入神學或聖經較深的學者較傾向於保持兩者的分別。不管怎樣,教牧輔導者不能自掃門前雪,而無視各種心理學之理論對現代及後現代人的深遠影響,另一方面也不宜輕易接受不夠嚴謹的整合模式。神學與心理學的深層對話應繼續進行,即使整合的目標尚遙不可及,但透過坦誠與嚴謹的對話所帶來彼此真正的認識,仍然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
(本文摘自本書推薦序)
聖經中有心理學嗎?
作者:許惠善

許惠善牧師 美國台福神學院教牧學博士、中華福音神學院道學碩士、彰師大輔導系畢業,現為中華信義神學院基層宣教部主任,曾在台灣北部與中南部基層教會牧會十餘年,致力於基督教信仰與心理學整合研究與推廣,並積極推動信仰與心理學服事的本土化與國際化。曾任教道生神學院、中華信義神學院等校,開設聖經、教牧輔導與心理學相關課程,參與校園雜誌【輔導視窗】專欄的寫作、宇宙光二十四小時心理衛生語音系統製作、早年參與義務張老師服務。著作有:《屬靈操練與生命關懷》(2006)、《逆境中的心靈探索》(2004)

出版日期:2007年9月
整合:★★★★★精彩:★★★★引介:★★★★★
偏狹:☆☆☆☆☆導正:★★★★拓展:★★★★★
延伸閱讀  
醫治之路
艾倫德 著/320元
 
回專案首頁 回網路書房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