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好好吃
/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
對基督徒來講,聖經非常重要:主日崇拜時,我們會「讀」聖經;小組聚會時,我們會「談」聖經;向人傳福音,我們會「用」聖經……但是,「吃」聖經??靈修大師畢德生便用「聖經好好吃」的比喻來告訴我們,如何把聖經「吃」進我們的身體裡,讓神的話成為我們的血液和肌肉,使我們可以更有力地將聖經的智慧行出來。

獅子讀經法
多年前,我曾養過一隻狗,特愛啃大骨頭。牠很幸運,那時我們住在美國蒙大拿州林木叢生的山腳下。當牠在森林裡漫遊時,經常碰到被土狼咬死的白尾鹿。然後,牠會半拖半咬著牠的戰利品(通常是一根腿骨或肋骨),放在我們湖邊陽台的石頭上;牠的體型不大,骨頭往往與牠的身長差不多。養過狗的人都曉得狗界行規:牠會先神氣活現地拖著牠的戰利品,在我們面前跳來跳去、搖尾巴,炫耀牠的發現,等著我們讚許。我們當然會稱讚牠──大大地稱讚,告訴牠,牠真是好狗一隻。在飽享我們的讚美之後,牠會把骨頭拖到十幾公尺外,找個比較隱蔽的地方(通常會躲在一個長滿苔蘚的巨石蔭下),然後才好好享用這根骨頭。現在是獨樂樂的時候,這根骨頭的社交功能已經被牠拋在腦後。牠啃著骨頭,左啃,右啃,翻面再啃,舔一舔,咬一口。有時候我們甚至可以聽見一陣咕噥或咆哮──倘若牠是一隻貓,牠就會發出滿足的呼嚕聲。顯然牠正不疾不徐地享受著牠的大餐。從容不迫地啃了幾個小時之後,牠會把骨頭埋起來,隔天再把它挖出來享受。一根普通的骨頭大概可撐上個一星期。
我總是以吾犬之樂為樂,牠那嬉戲般的認真,像小孩子一樣自然地全神貫注於「那必須做的一件事」。不過,有一天我在讀以賽亞書時,無意中看到一個句子,更是讓我其樂融融,我發現這位詩人先知觀察到一件事,很像我觀察吾犬之樂,只不過他的動物是獅子而不是狗:「……獅子和少壯獅子護食咆哮……」(賽三十一4)。「咆哮」這字引起我的注意,帶給我意外的驚喜。我的狗啃著、享受著、品嚐著牠的寶貝骨頭時,從喉嚨發出那些喜悅的咕噥聲;而以賽亞的獅子也是這樣對著牠的擄物咆哮。我喜悅地注意到一個珍寶,那就是這裡被譯為「咆哮」的希伯來字(hagah),在其他地方通常被譯為「默想」,像是詩篇第一篇中描述那些「喜愛耶和華律法」的有福男女,他們「晝夜思想」耶和華的律法(第2節);或是在詩篇第六十三篇:「我在床上記念你,在夜更的時候思想你」(第6節)。不過,以賽亞在此處用這個字來描述一頭獅子護食咆哮,就像我的狗啃咬牠的骨頭一樣。

咆哮的默想
希伯來的先祖,經常用hagah這個字來描述閱讀關於我們靈魂的作品。不過,要把hagah這個字的意思完全表達出來,「默想」這個措辭還嫌太溫和。「默想」似乎比較適合用來描述我跪在安靜的小教堂裡,聖壇上還點著一根蠟燭;或是用來描述我太太坐在玫瑰花園裡,膝上攤著聖經。然而,當以賽亞的獅子和我的狗默想時,牠們是用牙齒和舌頭、腸子和胃,又嚼又吞的:以賽亞的獅子默想牠的羊(假設牠抓到的是羊);而我的狗默想著牠的骨頭。有一類的作品會吸引人以這樣的方式來閱讀──當我們品嘗和咀嚼時,忍不住發出輕柔的嗚叫聲和低沉的嗥叫聲,滿懷期待,張口吃這香甜、風味十足、令人垂涎三尺、激動人靈魂的佳餚美食──「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詩三十四8)幾頁之後,以賽亞便使用同一個字(hagah)來描述鴿子輕柔的咕咕聲(賽三十八14)。如果一個細心的讀者能說 「hagah 這個字是指一個人『在自己的信仰中渾然忘了置身何處』」時,他便掌握到這個字的精髓了。這正是我的狗對待牠的骨頭的態度。馮‧許格爾(Baron Friedrich von Hügel)把這種閱讀的方式比作「讓一顆喉糖以察覺不出的速度,十分緩慢地在口中溶化」。

啃骨頭般的讀經熱情
我對於如何培養這種閱讀方式十分感興趣,因為這與聖經所寫的方式最一致,而且,這種閱讀方式也可以用在所有能改變我們生命的書,至於那些只顧把資訊填塞到我們腦細胞的書當然就另當別論了。所有值得認真對待的好作品,都期待被這樣閱讀──反覆思量,慢慢地咀嚼玩味,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囫圇吞棗。像那些蒙神揀選、為我們將神的啟示字斟句酌地轉化為希伯來文、亞蘭文和希臘文的作者──摩西和以賽亞、以西結和耶利米、馬可和保羅、路加和約翰、馬太和大衛,以及歷世歷代無數的弟兄姊妹,有名的、無名的──他們的作品,絕對需要大家以這樣的方式來閱讀。這些作者受聖靈感動,為我們寫下聖經,使我們能與真理接觸,認識上帝的真實、上帝的同在──不論我們是否親眼看見,都能給予回應。不同於其他的寫作者,他們深信「話語的權能」,能帶領我們進入上帝的同在,改變我們的生命。有了這些聖經作者的陪伴,我們被訓練以一顆敬重的心來閱讀和寫作──不只敬重,更充滿敬畏與讚嘆,因為聖經的話語具有啟示和轉化人心的力量。基督徒的生命之書,聖經,一開始就告訴我們,整個宇宙和其中的所有生物,都是靠話語而建立。約翰選擇用「話語」(Word,中文聖經譯為「道」)這個詞來描述耶穌最大的特質,祂站在基督教故事啟示的核心。無論口語或書寫,透過語言,我們得以知道上帝是誰,以及上帝的作為。然而,這種語言有其特質,它不是用來描述身外世界,像那些我們用來寫購物單、電腦手冊、法語文法、籃球規則手冊的文字;而是想要直接或間接地進入我們的內心,觸摸我們的靈魂,塑造我們的生命,使我們能與上帝創造的世界、祂所預備的救贖,以及祂所聚集的團體相和。這樣的作品絕對必須倚靠讀者用啃骨頭般的熱情來閱讀。
我所堅持的是,以聖靈為源頭的屬靈作品,需要屬靈的閱讀,這種閱讀方式尊重話語的神聖性質,以話語做為編織關係網絡的基本工具,將上帝與人、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事物,都連結起來。

讓話語進入我們的血液
只有一種閱讀方式,與我們的聖經相合;只有一種寫作方式,相信話語的力量足以穿透我們的生命,創造出真理、美麗與良善,這樣的作品需要讀者(套句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說的話)「不再只是弓著背伏在桌前;而能常常把身子往後仰,閉上眼,思考他重複閱讀的那一行字,讓這行字的含義滲入他的血液裡,流遍全身。」這就是我們的祖先稱之為「禱讀法」(lectio divina)的閱讀方式,英文通常譯為「屬靈閱讀」(spiritual reading);這種閱讀方式會讓所讀的內容進入我們的靈魂,就像食物進入我們的腸胃一樣,充滿在血液中,然後成為聖潔、愛與智慧。
牛津大學特別研究員費爾(Austin Farrer)在他的班普頓講座(Bampton Lectures)中提到,「屬靈閱讀的嚴峻操練」是一般人對於塑造他們靈魂的這本聖經應該有的態度。這操練之所以嚴峻,是因為它需要我們用全人的生命來讀,而不只是稍微觸發一下大腦的神經突觸而已;這操練之所以嚴峻,是因為我們總是想方設法企圖逃避相信上帝所要冒的險;這操練之所以嚴峻,是因為我們總是不眠不休地發揮創造力,用任何我們學到的「屬靈」知識,來豎立自己做神;這操練之所以嚴峻,是因為當我們學習閱讀和理解書頁上的話語時,才發現自己幾乎還沒開始起步呢;這操練之所以嚴峻,是因為這操練需要卯上我們的全人──包括肌肉和韌帶、眼睛和耳朵、順服和崇敬,以及我們的想像力和祈禱。我們的先祖把這「嚴峻操練」(他們稱之為lectio divina ──禱讀法)視為所有學校中要求最高的學校──聖靈學校──中的核心課程。
惟有當我們從容不迫、悠然自得、津津有味地吃食、咀嚼、啃咬,讓話語被消化、吸收,進入我們的靈魂,閱讀才會是一個廣大無邊的禮物。那些早已逝去的男男女女,或與我們處在不同時空的人所說的話,竟能從書頁中一躍而出,活力充沛而精確地進入我們的生命,傳遞真理的美麗與良善;而上帝的聖靈曾經使用、如今仍在使用的話語,則將生命的氣息吹入我們的靈魂。這些光是想想,就讓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本文摘自校園書房出版社新書《聖經好好吃》第一章)
《聖經好好吃》
作者: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

一位敬虔的長老教會基督徒,同時也是神學院的教授;但對不認識他的人而言,畢德生看起來更像一位慈祥的長者。他滿臉的鬍鬚,有著一對睿智的眼神,當他說話時,聲音沙啞低沉卻溫和堅定,仿佛是從鍊淨的靈魂中發出的智慧言語。就是這一位「老伯伯」,寫的書影響過上百萬個人,與傅士德並列為北美兩大具影響力的靈修作家。
畢德生常被稱為「牧師中的牧師」,他的作品,不但平信徒喜歡,牧長們也常常從他的書中得到豐富收穫。他的中譯著作有:《天天活出神的話》、《天路客的行囊》(校園)、《與馬同跑》(中主)、《回應上帝》(天道)等書。
近幾年,畢德生從牧職退休,專心從事「聖經靈修學系列」寫作計畫,預計完成包括《聖經好好吃》在內的五本書。

出版日期:2008年7月
好好吃:★★★★★大骨頭:★★★★★獅子:★★★★★
咆哮:★★★★★趣味:★★★★★熱情:★★★★★
延伸閱讀  
《天天活出神的話》
畢德生 著/350元
  回聖經好好吃 回網路書房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