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好好吃推薦文
「慢吃」這一席菜
/胡志偉(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一九九三年我舉家飛往溫哥華「維真學院」(Regent College) 進修,享用教會予我僅有一次的安息年假;期間修讀畢德生牧師所有的科目。畢德生於馬里蘭州的基督是王長老教會,牧養長達二十九年;一九九一年起,他於維真學院擔任靈修神學榮譽教授,並於二○○六年正式退休。其實,畢德生退而不休,著作超過30本,更意譯整本聖經,他被譽為「牧者的牧者」、聖經學者、作者與詩人。
畢德生不畏大多聖經學者的批評與責難,用現代讀者易明的英語,重譯整本聖經,名為《信息版聖經》(The Message)。倘若聖經是美食,畢德生重視「吃道者」如何享受「一席菜」,多於強調食物本身的健康性與營養性。華人教會一向重視讀經,然而我們的閱讀,多是功能式取得有用的資訊;較少教導讀者如何「慢讀」或「禱讀」(Lectio Divina,見《聖經好好吃》第六章),「讓生命和閱讀、身體和經文相互交織,從讀經到活出所讀經文、從活出經文到讀經,來來回回消化吸收。」(前言)
整本聖經為一切屬靈操練之本源,信徒切忌貪新厭舊,追逐新穎時尚方式,而廢棄經文不讀。畢牧師指出,聖經的素材足以使我們「反覆思量,慢慢地咀嚼玩味,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囫圇吞棗。」(第一章) 聖經如一席上等菜餚,要求品嚐者「從容不迫、悠然自得、津津有味地吃它、嚼它、啃它」,我們才配稱為「老饕」,講究飲食之人。
畢德生抗拒「實用式」或「快餐式」吃「道」;我們被邀請品嚐的不是一道菜,而是一席美食 :「進入這裡面,活出來──這是居住在上帝所創造、上帝所統管的世界中,人類該有的樣式;漸漸地你就會明白,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的人。」(第四章)人性喜歡「把經文支解(atomize),或是把它私有化(privatize)」,受損是我們的靈性健康。
《聖經好好吃》引導我們親近聖經,重新發現經文的立體感,並感受著上帝在各書卷中向讀者所展示,關乎救恩與群體的故事。華人信徒要學習以想像力來閱讀聖經,不求即時指點迷津,也不先存既定答案,只心存順服,吃下不同菜式(第五章)。
華人教會要在「聖道」裡成長,要看重的不只是「能言善道」的廚師(指教牧同工),更要提升的是「食客」的品味與識別。信徒應當摒棄倚附傳道人才能得道,學習成為「自我餵養」(self-feeding) 的信徒,「只有成年人才吃乾飯,他們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能辨別好壞。」(現中修訂版,來五14)這才是華人教會的質素提升。
《聖經好好吃》提醒了我們,教牧的挑戰不是代信徒來吃,而是該如何帶領信徒親臨筵席,逐一介紹奉上菜式,讓他們把每一道菜都吃得好。而對一般讀者來說,《聖經好好吃》則是開啟了我們的胃口,開開心心地一同享用這筵席。就讓「民以食為天」的華人信徒,一同「吃這卷書,並且把這些經文變成我們在大街小巷中聽見與談論的語言。」(第九章)
  回聖經好好吃 回網路書房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