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記載了一系列的故事,描寫一年來與神同行的真實情境。

人類最深刻的需要,就是在於學習如何與神親密相處,這也是我們受造的目的。起初,在人類墮落、整個世界脫離主軸之前,有個叫做伊甸園的地方。這個本來是生命之園的地方,住了史上第一個男人和第一個女人。他們的故事對我們很重要,因為他們本來享有的身分,就是我們應該享有的身分;他們本來擁有的一切,就是我們應該擁有的一切。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裡非常快樂,其中最大的喜樂就是──與神同行。他們向神說話,神也向他們說話。

你我受造,本應為此!因此我們必須尋回這樣的關係。

多年來我花了很多工夫,想靠自己的努力明白生命的意義:看書、修課,老是在觀察那些似乎滿有一套的人。當我注意到鄰居的小孩好像表現得不錯,我心裡就會打量:他們做了什麼我沒做的事?他們的孩子打球,或許我也該讓自己的孩子去打打球。當我與一個看似乎樣樣都行的人談過話,之後我就會暗忖:她好像讀很多書,我讀的書不夠多,應該再多讀個幾本。當我聽說同事的經濟狀況不錯,我也會很快做出結論:他花時間理財,我也應該花點時間理財。我們常常互相比較,所有的人都會比較,會看、會分析、會觀察、會調整,想辦法讓生活過得更好。

結果我們就列出一長串清單。可是這樣一來,最後的成果反而是我們自己打結了。我現在應該讀書,還是運動?應該注意脂肪吸收量,還是給兒子來個機會教育?

好消息是,這樣做根本不可能把生活搞定,你永遠不可能學到足夠的原則和訓練來確保生活一帆風順。神的本意不是如此,祂也不會任憑你這樣。因為神清楚知道,如果我們過著沒有祂就能成功的生活,我們就會永遠離開祂。我們對這世界會產生錯誤的認知,例如:我可以靠自己成功;只要我再認真一點,就可以成功。整個生活態度就是──努力解決,克服困難,表現出眾──完全不信神。這些想法根本將神排除在外,完全沒有神。就是這樣硬幹,才讓聲名狼藉的巴別塔建造者被管教,而天涼時分與神在花園同行的人卻得享平安。

說到底,我寧可生活中有神。

你可能聽過一句古老諺語:「給人一條魚,餵飽他一天;教他去釣魚,餵飽他一生。」生命也是如此。如果你給人一個答案、一條規定、一項原則,你是幫他解決一個問題;但你若教導他與神同行,那麼,你已經幫他解決了一生的問題。你幫他找到了源源不絕的指引、安慰和保護。

真的,如果你知道你有機會與全世界最有智慧、最親切、最慷慨、最有經驗的人發展對話性的親密關係,那麼花時間與這位人士相處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怎麼還會想靠自己走得寸步難行呢?

不管我們的工作是什麼──賣肉的、烤麵包的、做蠟燭的──我們最深切的需要,就是學習與神同行。聆聽祂的聲音,緊緊跟隨祂。在每個人的生命裡,這都是最根本的轉捩點,因為它將我們帶回到生命的源頭。其他我們所渴慕的一切,都會從這樣合一的關係自然湧流出來。

可是,我們要如何達到這樣的關係呢?我們要如何學習與神同住,每日與祂同行、親密對話呢?多年來,我一直很嚮往讀過的一些早期信徒故事,像是亞他那修(Athanasius)從聖安東尼(Anthony)這位屬靈偉人身上得到很多幫助;或者是本篤會弟兄跟隨聖本篤(Benedict);還有跟著科倫巴(Columba)一起住在愛奧那島(Iona)的那些人。我心裡就想:現代人要從哪裡得到這樣的幫助呢?那些故事好像伊索寓言──迷人卻古老。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沒有一個跟屬靈輔導、屬靈導師、屬靈父親、屬靈指導者同住一個屋簷下,好讓他可以隨時請教身邊發生的事。我知道這樣的屬靈父親的確存在,我也禱告人數能夠增加;但現在這樣的人確實罕見,多數人根本沒有這樣的機會。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學習。

也許你沒辦法直接跟一個飛蠅釣大師學釣魚,但是你可以觀察一個已經有過幾年經驗的人,還是可以學到很多。史黛西和我新婚時,我們很喜歡跟一些結婚一、二十年的老夫老妻在一起,光是聽聽過來人的甘苦談就獲益良多。事實上,對我們幫助最大的,往往就是聽他們談談出過什麼錯。因此,我相信當我敘述自己的經驗,把神對我的引導用文字表達出來,也許我就可以點燃一盞燈,照亮你的經驗,而神給你的教導就在字裡行間呈現出來了。我分享這些故事,絕不是指這是與神同行的惟一途徑。就像喬治‧麥當努(George MacDonald)所說的:「沒有任何一節聖經經文只是為了小我的用途,同樣地,人類內心的情感也不是專屬於某個人的,人人都會經歷同樣的感情,只是形式不同、或多或少罷了。」

因此我在這裡所提供的就是大約一年來經歷過、與神同行的各樣故事。我將自己的日記向你展開──至少是日記的一部分。我希望帶給你的是比較有幫助的一部分。當海明威在一九三五年寫下《非洲的青山》(Green Hills of Africa)一書時,他覺得這樣的冒險很值得:「我想寫一本非常真實的書,當我呈現一個國家的樣貌,當我描寫一個月來的所作所為,這樣的作品是否能跟想像力寫出的作品競爭。」如果我們能彼此分享與神真實相遇的故事──不是指變相山上的特殊經歷,而是一年來日常生活中實地與神相遇的故事──豈不更為寶貴?

我所描寫的其中一些故事將會打開你的新眼界,這是我由衷的盼望。學習傾聽神的聲音,本身就是個令人興奮的新領域,每個新轉角都有超乎預期的喜樂。你當然也會讀到一些你已經學會的功課,也許比我的還要精彩,可是也許你早已忘懷。即使是與神相遇最寶貴的經驗,我們有時也會忘記。說不定我可以幫你挑起回憶,重新想起已經失去的。也許我可以幫助你述說自己的故事,打開你的眼界,看見神所預備的,幫助你記下來,免得它溜走了。

你會注意到這本書沒有什麼編排。生活本來就不按條理編排,也沒有標題、註腳。新的一天既並沒有大綱,晚上睡覺前也沒有摘要。對我們而言,生活就是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一連串故事。每個故事的背後都有功課要學,隨著四季更迭、物換星移,我們也一直有功課要學──我們觀察到重複的課題,敵人再三的攻擊,在看似無關之處看到神的手在其間。我想,這本書的編排形式讓你可以隨時停下來,也許神在某個段落向你說話、照亮你的故事,或者教導你一些新的東西。不妨暫停一會兒,讓那個段落成為你那天學習的功課。千萬別迅速瀏覽過去。慢慢來,讓神對你說話。

我相信更深地與神同行是可能的。我相信我們可以學會傾聽祂的聲音。可是我很清楚這得花時間,我們都需要協助,使我們明白如何看待生活中發生的許多事件,以及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因此我在本書中增加了一個創新作法:在一些重要轉折處,你會看到「欲知更多資訊,請上網查詢:http://www.walkingwithgod.net」這個註解。我在這個網站提供了影像資料,給你更多的指引、說明和輔導。雖然不太像跟聖安東尼或聖本篤住在一起,卻會對你與神同行有很大的幫助。

我從布赫納(Frederick Buechner)這段話,得到了些許安慰:
寫自傳這回事兒,不是「臉紅」兩個字可以道盡的。偶爾有人會問我在寫些什麼,我發現回答這個問題時,心裡頭不可能不帶點兒不好意思。說真的,會有人在乎嗎?應該要有人在乎嗎?……
可是我還是照寫不誤。因為對我來說,不管你是何方人物,不管你是否善於表達,只要你把自己的故事講得坦誠、具體,就會是個有意思的故事。而且從某個角度來說,你的故事一定也會發生在別人身上。……
除了聖經與教會這些公認的管道之外,倘若神真的也對我們說話,那麼我認為,多數時候祂會透過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對我們說話。因此,我在本書所描寫的……就是從過去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件,傾聽其中的意義──盼望我的讀者會因此受到感召,也傾聽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件──找尋祂的聲音,凌越眾聲之上的聲音。……因為對我們而言,祂的話語具有復原的力量,其寶貴非筆墨所能形容。
(摘自《靈火同行--過去與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