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p
特別企劃

2019校園週曆手冊【傳統版】特別企劃

不被消費的消費生活

/郭宇欣

國中時有一位很要好的同學,在那個一只寶特瓶可以換兩塊錢的年代,我們通常在週日下午各自從家裡帶著一袋寶特瓶,到便利商店換了十幾二十塊錢後,買杯飲料一起坐在河堤聊天,看著打球與慢跑的人。

二十年後,這樣天然素樸的約會方式幾乎很少見,在沒什麼大自然的都市生活中,驚覺「消費」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必備元素,休閒的意思是去哪兒花錢;和朋友安排見面,行事曆上寫的必定是某家店的地點;而過節、慶祝紀念日、求婚、結婚、小孩滿月、孝順父母等等,大部份的人生大事都和花錢脫不了關係。於是瀏覽週曆時心驚地發現,一整年的生活事件竟等於一整年的消費清單!

鋪天蓋地的消費文化影響如此巨大,在廣告商推波助瀾之下,日常生活漸漸失去了創意與自由,而是被化約成一次次可預期的感官滿足,生活便成了一場場消費的實踐!就像很多婚紗照裡,新人的濃妝與不自然的笑臉。被過度精心打造的日常像是一張張面具,讓真正的生活累得無法呼吸。

如何不被消費文化輕易地綁架?駱穎佳在《後現代拜物教》中寫到「或許後現代人的當務之急,就是重尋這樣一種可賴之生死的理念,來抗衡一個速度化與欲望化的商品社會,讓我們不隨波逐流,不看風駛舵,做一個有性格的人。」而使徒保羅也示範一種生活的風範:「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

消費本身沒有對錯,不是人人都得過簡樸生活,但我們可以暫停在網路搜尋景點和餐廳的慣性,先思考自己生活的理念,傾聽心底的需要和聲音。也許當你發現老友相聚也可以在城市裡的公園,過節不一定要找到特別的餐廳,生活會不會從此出現更多的深刻和驚喜?

實踐過簡約的生活,就能在奢華的世事中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