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錫安主義與台灣教會

Photo by Alisdare Hickson on flickr
/曾宗盛(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助理教授)

以巴衝突長年以來一直是世人關注的焦點,今年(2021)五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再次爆發激烈對抗,除了複雜的種族與地緣政治國際關係,背後有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基督教錫安主義。那麼,究竟什麼是基督教錫安主義?和台灣教會又有什麼關係?
前言

今年(2021)五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加薩再次爆發激烈衝突,引起國際社會關切和新聞媒體報導。這次衝突的導火線之一雖是東耶路撒冷謝赫.賈拉(Sheikh Jarrah)社區的迫遷事件,然而背後卻隱藏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長年的恩怨。[1]

以巴衝突涉及種族、政治與土地等許多錯綜複雜的因素,其中錫安主義和基督教錫安主義具有關鍵影響力。基督教錫安主義到底在以巴衝突中扮演什麼角色,產生什麼影響?值得台灣教會與基督徒關心。

1. 錫安主義、以色列與巴勒斯坦

錫安主義(Zionism,或譯猶太復國主義)與以色列國有密切關係,前者是支持後者的關鍵思想與動力。簡要而言,錫安主義是十九世紀末發展的猶太民族主義運動,它認為在反猶的歐洲社會已無猶太人容身之處,主張在巴勒斯坦地建立猶太國。其中西奧多.赫茨爾(Theodor Herzl, 1860–1904)的著作《猶太國》(Der Judenstaat, 1896)及其一八九七年創立的錫安主義者大會,為此運動開啟先鋒。一九一七年英國外相發佈的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表明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建立一個「民族家園」(“national home”)。二戰結束後成立的聯合國於一九四七年十一月29日在大會通過分割巴勒斯坦土地決議案(181-II),計畫分別由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建立兩個獨立國家,並設立特別組織管理耶路撒冷。一九四八年五月以色列宣布建國之後發生以阿戰爭,以方取得比原分割案更大的土地。

換言之,錫安主義運動的結果促成以色列建國。事實上,錫安主義在發展過程中,整合不同的元素與面向(政治、文化、宗教、經濟、社會思想、軍事武力),最終成為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與組織,主導今日以色列國的內政與外交政策。[2]

不過,以色列建國的結果,也造成巴勒斯坦人被迫離開家園、流離失所,有七十萬難民逃往約旦河西岸、加薩和附近的國家,繼續至今。巴勒斯坦人稱之為大災難(Nakba)。

一九六七年六日戰爭結束後,以色列軍事佔領了東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以色列把軍事佔領下的約旦河西岸改稱為「猶地亞和撒馬利亞」(“Judea and Samaria”),在這土地進行屯墾移民。猶太屯墾者宣稱,這片土地是他們祖先曾經生活的地方,並引述聖經(例如創世記)來合理化他們的侵佔行動,稱為「取回」祖先的土地。然而,這些屯墾行動被視為違反國際法。

長期的軍事佔領及侵佔土地,更讓巴勒斯坦人遭受嚴重的壓迫和人權危機。備受爭議的是,美國川普政府不顧國際反對,宣告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於二○一八年五月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移到耶路撒冷。這引起世界許多國家抗議,也造成以巴關係更加緊張。隔年,美國政府片面宣布,以色列佔領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並不違背國際法。相對的,國際社會反對美國的宣稱。[3]

近年有一個例子,可說明為何以色列堅持擁有「這片土地」。二○一九年四月30日,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丹尼.丹儂(Danny Danon)在聯合國安理會發言時,提出證明以色列擁有以色列地的四大支柱:聖經、歷史、國際法、追求國際和平與安全。在說明第一支柱「聖經」時,丹儂大使引述創世記十七章7~8節記載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的經文:「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上帝。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上帝。」隨後,丹儂大使手持聖經高舉聲明,「這聖經就是地契!」為以色列主張擁有以色列—巴勒斯坦土地強烈背書。[4]

二○二○年一月美國川普政府提出「和平計畫」,宣稱將會解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七十年來的緊張關係。事實上,這計畫將合法化超過六十萬猶太人在約旦西岸的非法屯墾,也造成以色列擴大併吞約旦河西岸的土地,讓以巴之間的困難雪上加霜。[5] 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的軍事佔領與非法屯墾居住,不只剝奪了巴勒斯坦人更大的生存空間,還引發嚴重的人道危機。有觀察者指出,「對川普政府而言,決定巴勒斯坦人的命運是聖經,而非國際法」。[6]

今年(2021)四月27日「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 簡稱HRW)組織發布一份213頁的報告「跨越門檻—以色列官方與種族隔離的罪行和迫害」,指控以色列政府系統性歧視與壓迫巴勒斯坦人,觸犯了「種族隔離」(Apartheid)與迫害罪。[7] 對於「人權觀察」報告的內容,以色列官方予以否認,並強烈批評此報告抱持反猶主義的偏見。然而,這報告內容顯示,以色列政府對待巴勒斯坦人的政策出現了重大的人道危機,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尤其「種族隔離政策」這字詞出現在指控以色列政府對待巴勒斯坦人的政策,更讓人怵目驚心。

總之,以色列政府在約旦河西岸的軍事佔領與侵佔土地,造成巴勒斯坦人的壓迫與苦難,已引發世界各國更多擔憂及嚴肅關切。

2. 基督教錫安主義扮演的角色

許多因素造成以巴的緊張關係難以解決,其中基督教錫安主義也扮演重要角色。所謂「基督教錫安主義」(Christian Zionism)是指支持錫安主義的基督徒,主要以美國福音派為主要支持力量。[8] 他們分成不同類型,[9] 其中政治性錫安主義的基督教組織包括由約翰.海吉(John Hagee)牧師創辦的「基督徒聯合為以色列」(Christian United for Israel, 簡稱CUFI)。[10] 這組織號稱擁有千萬名支持者,而美國前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也與海吉關係密切。政治性錫安主義的影響力相當深遠,其組織活動甚至擴及國際政治與外交事務。[11]

2.1 基督教錫安主義的基本信念

亞歷斯.阿瓦德(Alex Awad)在《巴勒斯坦回憶錄》一書中,說明基督教錫安主義基本信念包括以下幾項:[12]

1. 根據上帝的應許,聖地永遠屬於猶太人。
2. 祝福猶太人的人會得祝福,詛咒他們的人會遭懲罰。
3. 今日猶太人是聖經以色列人的直屬後裔。
4. 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國以後,舊約預言陸續應驗。
5. 上帝末日計畫和以色列國相關,基督徒幫助實現有關以色列的預言,會加速耶穌再來。
6. 以色列建國是上帝的神蹟,也是末世耶穌快來的徵兆。
7. 中東衝突是由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引起,他們不明白上帝對聖地的旨意。
8. 耶穌再來以前,中東不可能會有和平;所有促成和平的努力將注定失敗。
9. 猶太人將在聖殿山上建造第三聖殿,並向上帝獻祭。
10. 末日哈米吉多頓大戰將爆發;猶太人會相信耶穌,後者將從天而降拯救他們。

這些信念構成美國基督教錫安主義的基本思想,並展現支持以色列的強大社會與政治力量。例如前述CUFI組織的約翰.海吉牧師與其眾多追隨者相信,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國以及後續軍事佔領巴勒斯坦地的行動,實現了聖經的預言。這也預告耶穌的第二次再來和終末的日子來臨。那時外邦人和猶太人將會接受審判,那些相信耶穌是基督(彌賽亞)的人將會得救,而不相信的人將會受到永遠之火的懲罰。世界所有的猶太人將回到以色列,在耶路撒冷聖殿原址上(拆毀金頂清真寺)重建第三聖殿。那時猶太人將要面對相信耶穌或死亡的抉擇。CUFI的神學主張是,為和平的緣故,以色列不能分成兩國;耶路撒冷必須在以色列的控制之下,至於非猶太人(巴勒斯坦人)必須被驅逐離開。在此神學觀念裡,猶太人是促成耶穌再來的觸媒,而巴勒斯坦人的苦難則無足輕重。[13]

2.2 基督教錫安主義的議程和後續影響

深入研究基督教錫安主義的史提反.賽瑟(Stephen Sizer)認為,基督教錫安主義的政治議程包括以下幾項:[14] 1.遊說白宮和國會;2.資助猶太人回歸以色列;3.支持非法定居佔領區;4.美國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5.支持重建第三聖殿;6.詆毀伊斯蘭與和平計畫;7.醞釀終末戰爭。

亞歷斯.阿瓦德也指出,基督教錫安主義在神學、宗教和政治層面上產生深遠影響:[15] (1)神學影響—基督教錫安主義在本質上是一種世俗主義政治運動,過度強調民族主義所塑造成「種族主義」的觀念,並不容於上帝愛世人、沒有偏愛的信念(參:加三26~29)。其次,(2)宗教影響—基督教錫安主義為三個一神宗教之間的緊張關係,火上加油。在二○○一年911事件發生以後,不少基督教媒體將穆斯林醜化為「上帝的敵人」,以此支持以色列壓迫巴勒斯坦人。尤其最直接的結果是(3)政治影響—基督教錫安主義觀念的推波助瀾,日益使得基督教變得愈來愈好戰。基督徒一方面神聖化與以色列關係,另一方面則妖魔化阿拉伯和伊斯蘭,其結果就是造成「種族清洗」![16] 阿瓦德認為,基督教錫安主義影響的結果,讓不少基督教會和基督徒逐漸失去了先知的公義聲音,對於層出不窮、不公義的壓迫事件保持沉默,這更讓以色列政府有恃無恐,推動其計畫。例如最近幾年不斷出現以色列政府/軍隊佔領或沒收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拆毀他們的房屋,縱容非法移居巴勒斯坦土地的猶太人破壞巴人的農地(例如破壞橄欖樹、將污水倒入農田),還有搶奪或控制水源。這些事件不斷發生,國際媒體與新聞多有報導。

 
……(文未完,全文刊載於《校園》雜誌2021年9、10月號)
 

附註
1. 參考影片:新聞360》砲彈互轟全面開戰?解密以巴衝突真相: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x2yx6rAUjo&ab_channel=自由追新聞; 以巴為迫遷爆發衝突(0:00–3:3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EWETfAsAjI&ab_channel=TheNewsLens關鍵評論網 TheNewsLens關鍵評論網(取自2021.7.8)
2. 參考米爾頓.維歐斯特(Milton Viorst),《錫安主義:猶太復國主義的起始、終篇與續章》,唐澄暐譯(新北:光現,2018)。有關錫安主義的歷史,參考Michael Stanislawski, Zion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2n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11–105.
3. 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u8osSfVfSE&ab_channel=TTVLIVE台視直播 (取自2021.7.8)
4 . 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qgchSV2cn8&ab_channel=IsraelinUN; https://www.jpost.com/diaspora/israeli-ambassadors-bible-speech-at-un-goes-viral-589986 (取自2021.7.8)
5. 「川普和平計畫」(Trump Peace Plan)正式名稱為“Peace to Prosperity: A Vision to Improve the Lives of the Palestinian and Israeli People”。參考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6/Peace_to_Prosperity.pdf (取自2021.7.8)
6. 參考“For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the Bible Decides the Palestinians' Fate, Not International Law”, https://www.haaretz.com/israel-news/2010-2019-decade-in-review/.premium-in-the-2010s-the-bible-replaced-international-law-in-deciding-palestinians-fate-1.8317590?fbclid=IwAR3r_6LHA8cEz8dIHmySCXcMjxLIZSsb1cJA6V7tKrVsXjqwCSPp3EshamI (取自2021.7.8)
7. 有關人權觀察組織於2021.4.27發表的文件 “A Threshold Crossed: Israeli Authorities and the Crimes of Apartheid and Persecution”,參考https://www.hrw.org/report/2021/04/27/threshold-crossed/israeli-authorities-and-crimes-apartheid-and-persecution (取自2021.7.8)
8. 參考Lawrence Davidson, “Christian Zionism as a Representation of American Manifest Destiny,” Critique: Critical Middle Eastern Studies, 14:2 (2005): 157-169; Steven Paas, Christian Zionism Examined, Second Edition: A Review of Ideas on Israel, the Church, and the Kingdom, 2nd ed. (Oregon: Wipf & Stock, 2020).
9. 參考Stephen Sizer,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Christian Zionism, its Theological Basis and Political Agenda,” (The Jerusalem Fund & Palestine Center, 20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PGlgz1zC-4 (取自2021.7.8)
10. 參考https://cufi.org/ (取自2021.7.8)
11. 參考約翰.J.米爾斯海默(J. J. Mearsheimer),斯蒂芬‧M.沃爾特(S. M. Walt),《以色列游說集團與美國對外政策》,王傳興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2. 參考亞歷斯.阿瓦德(Alex Awad),《巴勒斯坦回憶錄:一位巴勒斯坦母親和她同胞的故事》,老旭輝等譯(香港:德慧文化,2017),頁217-236,此處為頁218-219。
13. 參考Lynn Gottlieb, Graylan Hagler, “Christian Zionist Lobby is Built on Anti-Semitic Theology,” UPI (2019). https://www.upi.com/Top_News/Voices/2019/07/09/Christian-Zionist-lobby-is-built-on-anti-Semitic-theology/2621562674846/ (取自2021.7.8)
14. 參考Stephen Sizer,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Christian Zionism, its Theological Basis and Political Agenda,” The Jerusalem Fund & Palestine Center, (20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PGlgz1zC-4 (取自2021.7.8); Stephen Sizer, Christian Zionism: Roadmap to Armageddon? (IVP Academic, 2006).
15. 參考阿瓦德,《巴勒斯坦回憶錄》,頁215-217。
16. 參考阿瓦德,《巴勒斯坦回憶錄》,頁216-217。

曾宗盛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神學博士,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聖經希伯來文、聖經釋義與詮釋、舊約神學、舊約融合主義、聖經與婦女神學、以色列宗教史,也關注舊約學與原住民宗教文化的對話、祭祖與基督教信仰等主題。
當期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