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弱中的力量─紀念唐慕華
Marva Dawn, 1948-2021

/楊芳嬋(校園書房出版社編輯)

二○一三年,唐慕華應校園書房出版社之邀來台,擔任年度講座講員。短短十天,她在新竹、台北一共講了八個場次,期間去了宜蘭教養院、故宮和陽明山。她的親臨,給一眾同工留下極深、極美的印象。以下僅以兩篇短文,紀念此次交會,並深深懷念她。
愛裡沒有恐懼

對不少讀者而言,唐慕華不是陌生的作者。

二○一○年前後,本社出版了好幾本唐慕華的作品。這位作者探討了諸多基督教信仰棘手的問題,如青少年牧養、教會資本主義化以及錯謬的敬拜神學。針對教會回應公共議題的薄弱論述,也有一針見血的批判。她的神學反思深受以祿「政權與權力」(principalities and powers)的概念影響,極為深刻、深具洞見,但很難想像,這些強而有力的見解與批判,出於一位身體孱弱、長年受疾病所苦的「弱者」。

二○一三年十一月,唐慕華應邀來台灣,舉辦「顛覆世界的力量」系列講座。時任雜誌編輯的我,有幸採訪她。不過,之所以對她有深刻的印象,倒不完全是因為她的作品,而是我們都叫Dawn。採訪開始前,我如此介紹自己,很快就拉近彼此的距離。訪談的內容其實很嚴肅,她的回應也十分精闢。然而,她眼神真摯、聲調溫柔,不但緩和了犀利的批判,更突顯她對基督群體深切的關愛,以及她如何憐惜這飽受分裂之苦的世界。

除了正經的內容,我們也聊到生活趣聞。當她談到週日下午與先生共享冰淇淋的時光,兩人相視而笑,周圍頓時充滿粉紅色泡泡。有時,採訪就是這樣。沒有寫進稿子的素材,往往才是採訪者最難以忘懷的。

不久前得知她去世的消息,還有點懷疑。如今,得到證實。我不禁想起訪談中最寶貴的收穫。「愛裡沒有恐懼。如果我們害怕同性戀議題,或因此感到受威脅,那表示我們的愛不夠多、不夠深。」該題談的是當時主編關注的議題,但唐慕華對愛與恐懼的詮釋,卻讓我銘記在心。

時過境遷,世事多變。曾幾何時,我已逐漸遺忘這個如沐春風的會遇與金句。如今回想起來,她所提出的原則與洞見,或許仍影響我看待教會、看待陌生議題的態度,也是我繼續相信基督信仰的緣由之一。

僅以本文,紀念這位溫柔的生命鬥士以及被譽為當代聖徒的唐慕華。

 

/余欣穎(心太軟的文字工作者,目前正在進修宗教與神學)

基督的面容

校園書房出版社曾在二○一一年,邀請唐慕華女士來台擔任講座講員,但事卻未成。那年,她摔斷了一條腿,甚至截肢。出乎眾人預期,二○一三年,她再度捎來電郵問道:「還有需要我過去講道嗎?」

謝謝她的到來,即使身上多年疾病纏身,卻無畏舊傷與新傷,只為向台灣基督徒及眾教會,傳遞信仰中最幽微與奧祕的力量:軟弱。

畢德生曾在《翱翔的基督》一書,引用詩人霍普金斯(Gerard Manley Hopkins)的詩作,來傳達基督的面容:「因為基督透過人的面容,那不屬於祂的美麗肢體,不屬於祂的美麗眼睛,在父面前翱翔人間千百處。

這首詩成了我最愛的文字之一,並提醒我身為講座的攝影者,不只是在記錄人的容貌,還應經常揣想,該如何同時捕捉基督,因為基督正是透過不屬於祂的美麗肢體,讓自己的模樣有了具體的形象。

那幾天的講座,她總是以自然、質樸的從容,對來參加講座素昧平生的人噓寒問暖。有一天,我陪伴唐慕華夫婦到宜蘭教養院參觀,猶記那時飄著微寒的秋雨,她神情專注望著宜蘭教養院的孩子們剪頭髮,並投以無限愛憐的眼神。她坐在輪椅上,耐心聆聽院方解說員導覽創世記彩繪七柱的故事,彷彿自己也置身在最初神造天地的劇場之中。最後,她與同行者一起享用了豐盛道地的午餐。她的入境隨俗,沒有一點講員的架子,令我禁不住想,基督如果出現在我們中間,也許就像她這樣,謙卑低調,卻讓人想久留在身旁。

經過一個禮拜的側拍,即便她樸素得不甚顯眼,但每個與她相遇的人,都情不自禁喜歡她。或許就像她名字的諧音「麻花糖」,外形看起來有點古怪,嚐了一口卻才發現:啊!清脆,響亮,擲地有聲,而且還是甜的!

某天在書攤,翻開她的書。有一頁,她寫道:「我很醜,我知道。」

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賽五十三2)。

多想寫信告訴她:「您很美,我們知道。」就像霍普金斯的詩句所述,透過她自然流露的神情、姿勢、與行動,深刻彰顯了主的容顏。因著她,我們彷彿親眼看見基督,與祂真實弔詭的美—似乎無佳形美容可讓人羨慕,卻擁有父神完全的榮美,向人發出永不止息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