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架與吵架:維持合一或捍衛真理?
斯托得的第三種選擇

/吳鯤生(資深文字工作者、前《校園》雜誌主編)

斯托得牧師一生中,有三次意義深遠,也驚心動魄的吵架,不論是教會論的反思與實踐,或是福音派的使命再思,甚至是與自由神學的對話,都可窺見斯托得的智慧,也為福音派的方向確立與定位做出舉足輕重的貢獻。在紀念斯托得逝世的十週年,資深華人文字工作者吳鯤生帶我們重回對話現場,一探「十架與吵架」的關聯。

堅持異見原則
1
 
鍾馬田問:真理重要,還是合一重要?
斯托得說:留在肢體間,一同探究真理!

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與家人、與同學、與同事……愉快相處,但是我們對事物的觀點,難免意見相左。究竟該堅持,還是得讓步?

這個人生常態,固然帶給人壓力,但適當的壓力,也是成長的動力。

已故的聖經學者斯托得(John R.W. Stott)在傳道生涯中,多次處於見解分歧、意見對立的情勢中。回顧這些事件,或許能給我們些許啟發,作為日後進退的參考。

一九六○年代,英國福音派信徒群體,處於突圍的關鍵時刻;當時受敬重的鍾馬田牧師,對普世教會協進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簡稱WCC)的自由神學觀念感到憂心。一九六五年間,他心意已決:認定福音派弟兄姐妹不宜參與和「普世教協」有關聯的宗派。

鍾醫師主張,兄姐應該「離開」主流教會,因為教會是「聖徒的聚集」。

傳統上,加爾文認為教會是「混合的群體」,意即教會裡有虔信的人,也有不信的人。我們不要用人為的力氣去區別,應該等待,到末日審判時,才由上主來區分。

第二種,是清教徒(包括歐文)主張的,教會是「聖徒的聚集」,不該有罪人。

懷抱強烈「分離」信念的鍾馬田,受英國福音派聯盟(Evangelical Alliance)邀請,將於一九六六年十月十八日主講「教會合一」專題。

會前,鍾醫師透露,他準備在會中呼籲福音派人士從各主流教派出走。在場的聯盟委員直覺不妥,但沒有人有勇氣提出異議。

聯盟的秘書長德翰到任不久,不得已之下,打了電話給當天預定的會議主席斯托得,德翰說:「看來鍾醫師很可能越界,籲請大夥兒採取行動;他如果真的這麼做,是違反我們聯盟邀請講員的規則……。如果事情演變到這一步,我覺得你作主席是有權挑戰他的。」

緊張的日子到了,當天出席相當踴躍;鍾醫師堅定表白:「持合一態度的人,把團契放在教義真理之上,我們福音派人士,必須把教義真理放在團契之上……。今晚,各位有什麼理由躊躇不前,不去組成自己的教會?……難道你沒有感受到那個呼召:我們要持續在一起,不是只偶爾相聚?」

氣氛好像凍結住。

斯托得事後回憶:「從講台往下看,有些年輕傳道漲紅了臉,聽著每個字每句話,很有可能想當晚就寫信退出聯盟。我心想必須至少攔住一些衝動型的會員……。」

待鍾醫師結束講道,斯托得上台致謝,按往例應該領唱一首詩歌,然後結束。但他卻偏離中立立場,開口說話,這時全場一片肅靜。

「我希望,在這場動人的演講之後,沒有人倉促地作決定。……我們在這兒相聚,是要思辨……。我相信,歷史會反對鍾醫師的主張。」

事件之後一兩週,斯托得打電話給長他二十二歲的鍾馬田,表達歉意,但不是因為他說的內容,是為了誤用主席一職的權限,而且險些導致辯論。

鍾馬田不掩飾地回答:「我好不容易才控制住自己,不去辯駁……以免現場造成爭執。」

二十九年後(一九九五年),英國Third Way雜誌訪問斯托得,其中一題問道:「你是否認為英國聖公會仍然是福音派教義的沃土?」

他回答:「是的。……我們一共有三種選擇,一和二都是極端:完全退出,或屈服讓步。第三條路是,留下來、卻不讓步。事實上,走極端比較省力。困難的是:留在原處,但拒絕妥協;這樣,你和不完全志同道合的人,會一直處於緊張狀態,那很痛苦。」

堅持異見原則
2
 
葛理翰說:傳福音是事工主力,社會行動在後!
斯托得說斯托得說:傳福音和社會關懷都是我們基督徒的責任。

一九七○年一月,佈道家葛理翰(另譯葛培理)起意召開第二次世界福音會議—這是一九七四年洛桑福音會議的初期火花(不過《十架門徒—斯托得傳》第十七章,將洛桑的起源往前推到一九五八年)。

洛桑為什麼是「第二次」全球會議?因為在葛理翰佈道團的歷史脈絡裡,「第一次」全球福音會議指的是一九六六年的「柏林福音會議」。

合理、務實推斷,佈道家葛理翰的血液裡只有一個元素,就是「傳福音」;在葛牧師的認知裡,基督徒的使命(mission)單純無比,就是傳福音。

豈只葛理翰,當年的斯托得很可能也在同一軌跡上。斯牧師白紙黑字地說:「不錯,我承認,一九六六年,在柏林舉行的會議上,我嘗試闡釋大使命的版本時,曾提出這項主張。」

什麼樣的主張?「……教會的使命,……按照復活主的吩咐,只有宣講、勸人歸信和教導。」

原本並駕齊驅的雙雄,在如何定義基督徒的使命上,日後竟然分道揚鑣;葛牧師「始終如一」,斯托得卻大幅度(或說大方向)轉變。是哪些因素促發這個情勢?

 
……(文未完,全文刊載於《校園》雜誌2021年5、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