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關懷藝術升級
陪伴銀髮族 表達生命經驗

/康思云

我有一個很特殊的職業,特殊到,小時候我未聞其名,大學時也不知道我就讀的領域中有這個類別,一直到工作十幾年後,才知道原來在國外,我的工作有特殊的職稱,叫做:老年藝術社工,也就是「用藝術作為媒介來服務老人的社工」。

職稱中雖有「藝術」兩個字,但我的工作重點並非產出美麗的藝術品,而是陪伴老年人系統性地述說自己的故事與想法,以視覺藝術的方式呈現出來,使老年人透過這個過程整理人生、肯定自己的價值,並與其他人產生美好的社會互動。

從小對於美術、手作極有興趣的我,因著國中在人際關係上的受助經驗,大學志願便堅定選填社工系,想不到畢業後,苦無將社工與藝術結合的工作;曾一度想轉讀心理專攻藝術治療,卻因仍鍾情於社工的工作方法,而打消念頭。在擔任老年社工時,我常看見病痛中的長者,一張張蒼老、對生活失去動力與喜樂的臉龐,因而向上帝求問,活得如此辛苦的老年該如何找到意義與價值?也不放棄跟天父說,我多麽希望結合助人與藝術的工作,想要工作得更快樂、更有價值感、更能發揮所長。

勇於傳承,勇敢前行

神為我預備的專屬工作出現時,祂並沒有預告,當時的我也並不知道自己正踏上一條嶄新的職涯之路,只是在大學老師的介紹下,突然與兩位紐約的老年藝術社工進行了一場面試徵選,接著一切就像神早已安排好似的,我和當時的同事一起去美國受訓、將「傳承藝術」[1] 帶回台灣,並在接下來的十五年中,建立了國際認證系統,在臺灣訓練超過三百五十位想運用藝術服務長輩的助人者。而當時一起前往美國受訓的同事,後來也信主了,我們共同創立了新活藝術社會企業,不僅是事業上的好夥伴,更是共奔天路的屬靈同伴。

這段轉職、創業的歷程中,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辛苦,也有缺乏勇氣的時刻,我卻總是清楚感受到主就在我身旁、加添我力量。二○○八年,兩個孩子還在學齡前,擔任社工的薪水只夠支付褓母費,但我心中卻有清楚的感動,要離開這份穩定的工作,專心成為一位自由接案的藝術社工。某個下午,我一個人坐在車裡,感到無比徬徨:「主啊,如果我賺不到褓母費怎麼辦?如果我聽錯了祢的聲音怎麼辦?」就在那個時刻,心中湧流出一段旋律:「主,給我夢想,無論是多少驚慌多少顫抖徬徨,我要實現祢的盼望,求主給我力量。」那天,我一邊流淚一邊唱完這首歌,清楚神放在我心中的異象,每當我徬徨困惑時,再次堅定腳步。

如今,新活藝術仍面對極大的挑戰,要開拓陌生市場、倡導前瞻的老年關顧觀念,但我們比過去更加相信,神是顧念我們、率領我們得勝的神,在這多變的時代,祂使信靠祂的人腳步堅定、清楚前行的方向。


附註
1. 二○○五年自美國紐約Elders share the Arts(ESTA)機構引進,結合口述歷史與創意樂齡(creative aging),回應長者缺乏社會參與的問題,強化長者富有創意及活力的形象,引導長者對過去、現在、未來的主題,進行個別化討論,形塑其記憶中的樣貌或想法,將長者的生命故事以視覺藝術的方式做出來。

康思云
一九七七年生,台大社會學系社工組畢業,新活藝術執行長,三個孩子的媽。
當期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