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在地貧富兩端
留駐南萬華 美食宣教加蚋仔

/採訪:羅吉希

長泰街是台北市萬華區一條形狀像引號的老街。兩條短巷以近乎直角的角度,夾著當地信仰中心「廣照宮」。少了交通幹道上的車水馬龍,也沒有鄰近文創商圈的如織遊人,散發出一種被世界忘記了的悠閒漫長。

不過,47號小食堂「暇以食日」可忙得很。粉絲專頁不停更新老闆的備菜動態,店貓斑斑默默看著老闆黃文祈忙進忙出張羅食材,或在廚房連續兩小時不停地攪拌大鍋百香果醬;商店招牌以漂亮的粉筆字,堅定地宣告這裡供應「加蚋仔最好吃的牛排和甜點」。「Gara」是昔日平埔族對這地的稱呼,意思是沼澤地,漢人移民沿用發音,閩南語取字「加蚋」,因肥沃的沼澤地同時有很多蚊蟲。

「這裡是台北最早開發的一區,貧富差距很大,有拿著現金買車買房的人,他們的消費力足以支持健康取向的餐廳,」黃文祈說,「也有很多新移民需要幫助。接下來的三四十年,我希望能開四間飲食店和一間廚藝教室,推廣健康飲食和在地文化,也讓這一帶的弱勢者得到幫助。」

埋身社區分享生活

除了配合社區文史觀光宣傳,提供餐廳優惠,黃文祈也和當地工作者一起請願,促使捷運萬大線的當地站名取作「加蚋」;開設廚藝課程,教導附近國宅銀髮族製作義式蔬菜湯,以手掌衡量健康飲食分量;配合社福單位,供應物美價廉的食品;把需要幫助的對象,引介給附近的教會和天主堂;此外,最重要的是,他專心投入此地的生活:「南萬華是台北最早發展的社區,附近有市場,也有很多廟宇和教會,如今也有一批想法相近的店家,可以一起辦社區活動。我並不覺得信仰不同會造成隔閡,反倒是發現彼此不同時,就可以很自然地和別人分享我的想法和我的生活、及至信仰。」

美食進行飲食教育

黃文祈出身牧師家庭,父母長年耕耘基層福音工作。因為父母忙於服事,三兄弟從小就能料理食物,餵飽全家和服事的對象;黃文祈現在店裡賣的,有些就是「小時候愛吃也愛和哥哥一起做的東西」。媽媽在台中后里服事弱勢生,有一年遇上菜價飆漲,奉獻時斷時續,為了餵飽三四十個孩子,黃媽媽索性自己種菜,後來更決定經營觀光菜園,雖然收入增加有限,但可以讓遊客親近自然、了解食材履歷,還可以為弱勢生創造實習機會和就業資本。這使黃文祈對社會企業開始有了具體的概念。

別人眼中的餐飲生意是小本營生,黃文祈卻覺得,日常飲食、食材處理都是需要教育和學習的重要課題。有時好友到他店裡,還會很自然地進廚房,幫忙洗碗和清潔。雖然籌措店租、設備,寫青創貸款計畫和設計菜色等都是眼前急需完成的大事,不過這些都沒有使他對眼前的南萬華卻步,黃文祈站在櫃台後,一面使勁試著拉開忽然打不開的冰箱門,一面說:「雖然創業維艱,但我確定每天都有向前邁進,挺好的!」

黃文祈
一九九○年生,師大營養科學與教育學系畢業,當過專業翻譯、腫瘤科醫師研究助理、英語教師、私廚及農夫。承辦過歐盟大學招生展、建立偏鄉社會企業,於社群網站販售自製蛋糕,教授廚藝課程。
當期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