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劇舞台上揮灑的神學家
——范浩沙的神學思路

photo by David Johnson
/作者:衛斯理‧希爾(Wesley Hill,聖三一學院新約副教授)/編譯:毛樂祈

不論是上帝的溝通行動或言說行動,或是演出教義的戲劇,范浩沙想要做的,是充分勾勒出三一上帝在世界劇場中的作為,又能說明人類在當中要扮演的角色;在這些論述的背後,是范浩沙這位神學家一以貫之的精采創造力。

范浩沙(Kevin Vanhoozer)現為三一福音神學院系統神學的教授,在神學學術界享有盛名,他也是六本書的作者和十幾本書的編輯者。在美國宗教學術年會和福音神學年會中,他主講的場次總是人山人海。但在學術和教學的日常中,范浩沙認為自己主要是一個練習「照顧話語」(care of words)的人。他說,「神學是一種搭橋的操練,而我們總是試圖接觸人群」。范浩沙搭橋的方式,是透過有新意和創造性的角度來言說和寫作。

什麼叫作「符合聖經」的讀經?

如果你聽過范浩沙的名字,很可能是因為他的聖經詮釋作品,他早期的神學研究大部分都聚焦在聖經權威方面。《神學詮釋學》(Is There a Meaning in This Text? 中譯本由校園出版)自一九九八年出版以來,就一直是神學院進階聖經詮釋課程的教科書。我二○○○年初在惠頓學院上釋經學時,這本書就在閱讀清單上名列前茅。有一位學弟向我大力推薦,范浩沙那時出的一本新書《第一神學》(First Theology),他說,「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如何像個基督徒那般讀聖經」。

「如果我們用三一神論的框架來思考聖經詮釋,那意味著什麼呢?」范浩沙以這個問題,來總結他過往的書想要達到的目的。

范浩沙在福音派思想中勇於開創新局,但對詮釋學的探索在當時卻不見得受歡迎。幾十年來,福音派依靠像赫爾胥(E. D. Hirsch)這樣的世俗理論家來為聖經詮釋設定議程。赫爾胥對意思(meaning)及意義(significance)作出清楚的區分。聖經的意思是固定不變的,可以用正確的閱讀方法掌握;它的意義則是不斷變化,取決於你所處的文化處境。

我在福音派神學院學習時,就是沉浸於這樣的思維中。我學會挖掘聖經的意思:閱讀原文,作文法分析,弄清楚其歷史和文學背景等等。只有稍後要問及聖經的意義時,我才需要聖靈的幫助。一位敬虔的導師告訴我,「你不需要聖靈來幫助你清楚聖經的意思。你可以自己來,就像任何不信者所做的那樣。但是如果你要用生命活出那個意義,你確實就需要聖靈」。

范浩沙不同意。他說,「沒有聖靈幫助我們察驗辨別的話,光靠方法是永遠不夠的」。他用更公開的基督教議程,來取代赫爾胥在意思和意義之間的明確區別。范浩沙寫道,「基督徒思考意義和詮釋時,應該使用新的典範,也就是三一神正在進行溝通行動」。或者,正如范浩沙所說,聖經最好定義為上帝透過話語來做事。聖經中的故事、詩歌、書信和異象,不僅僅是充滿了神聖洞察力的人類作品。相反,范浩沙認為,聖經是上帝引導教會的方式,是啟示拯救盟約的方式。當然,研究聖經的歷史背景至關重要,但聖經之所以對現在的我們有意義,乃是上帝通過聖經正在說話。

范浩沙在一九八六年發表的第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到, 「聖經的無謬誤意味的是聖經的多樣化力量,必然將達到各自的目的」。神將確保他的話不會徒然返回(賽五十五11)。人類的方法無法保證這樣的結果。

聽見完整的交響樂

一九八六年當范浩沙發表論文時,福音派已經在富勒神學院等地進行了多次「聖經之戰」。保守派堅持《芝加哥聖經無誤宣言》差不多十年,該聲明指出,「聖經在它的教導中,沒有任何錯誤或缺陷」。

范浩沙的作品另闢蹊徑,他找到了一種方法,既不否定之前的聲明(作為三一神學院教授和福音派神學學會成員,范浩沙仍舊同意聖經無誤),也不只是重複它。但他走得更遠,正如他另一篇文章寫到,「聖經用文字做很多事情,因此它的權威是多方面的」。

范浩沙擔心福音派對聖經詮釋的方法太過窄化和僵硬。說聖經是無誤的,有可能是在暗示聖經的每個部分都是以「真或假」的形式陳述的。如此,我們要如何理解詩篇中的讚美呢?或者呼喊「Maranatha!主耶穌,我願你來」,也能放在「真或假」的框架中嗎?

范浩沙說:「總是為命題而閱讀,就像聽布拉姆斯交響樂只是為了旋律。若要高舉聖經,就讓它成為它該成為的一切。」他堅定地認為,上帝用聖經做很多事情:上帝使我們哀歎、引發敬拜、督促悔改、打擊驕傲,並寬恕和給予我們新生命。當然,聖經也要我們相信真理的陳述,但這不是它唯一做的事情。

創意不免被誤解

范浩沙的新意,沒有使各方的神學陣營滿意。有些神學右派信任他,正如一位保守的神學家認可他是「一個不斷改革但堅定的福音派」;但也有保守派質疑他的一貫性。當范浩沙一本關於神論的書《重新神話化的神學》(Remythologizing Theology)上架時, 一位改革宗神學家擔心這本書低估了聖經中真理宣稱的重要性,質疑范氏邊緣化了福音的真理,因為真理本該超越其背景與特殊情況。范浩沙也受到進步的福音派,甚至許多福音派圈之外神學家的讚賞。但也有人質疑,范浩沙只是穿著花俏的外衣,但不改其內在,骨子裡仍是福音派的聖經崇拜(bibliolatry)。

「我受到左派和右派的批評」,范浩沙告訴我。他感嘆他的「創造性的忠誠」(creative fidelity)—努力以新鮮、活潑的方式堅持聖經的福音教義—讓他更容易受到誤解:偏左派的人覺得沒有創新,偏右的則覺得不夠忠誠。

劇場與劇本

在課堂上,范浩沙發現即使是最忠誠的福音派信徒,也可能對神學抱持懷疑態度。二○○五年,他出版那本廣受讚譽的著作《教義的戲劇》(The Drama of Doctrine: A Canonical- Linguistic Approach to Christian Doctrine)時,心中想的正是這樣的學生。他觀察到「教義和教會生活已經分崩離析,這讓我感到不安」。我懂他的意思,的確教會中許多信徒,不管是年輕人和老年人,都發現教義帶來分裂,避免神學討論則可以維護群體的和諧。

范浩沙打算改變這種看法。他認為,不必去排斥教義這個詞。如果聖經是神對我們說的話,那麼教義就是「舞台指示」(stage directions),教義幫助我們去執行導演的命令。神劇(Theo-Drama)是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教義則是確保戲劇能從文字上的指示,變成舞台演出的重要部分。

「教義幫助門徒演出在基督裡的生命,」他說,「而在基督裡的就是新創造,新的人性。」總之,教義幫助基督徒演出他們的信仰,以向人展示出耶穌的救贖。他說,「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讓教義引導我們活出基督的生命」。當你看到他眼中那閃光的興奮時,你會被他說服。

范浩沙近來的作品,顯示他的思考漸趨完整。他早期的著作試圖解釋聖經是如何在教會中擁有權威;後來的著作,包括最近的《以信言知》(Faith Speaking Understanding),則描述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聆聽和順服上帝的話語。

范浩沙的神學創造力超群,特別展現在他所使用的隱喻。談到教會生活時,他把牧師比擬為舞台導演,他確保演員們(個別基督徒)都了解自己的臺詞,並在必要時即興表演。聖經提供了劇本。神學家是戲劇顧問(dramaturge),用其專業知識來幫助導演。還有大劇院(信條)、地方劇院(會眾)以及區域劇院(會眾所屬的教派)。

你幾乎可以想像范浩沙在擴展隱喻時的微笑,他讓隱喻翱翔,以展示神學的豐富性。「系統神學應該是令人興奮的」,他告訴我。我想他的學生應該都會同意。

期待教會的精湛演出

對范浩沙來說,教義是為了生活。教會是要去體現和實踐教義,而不僅僅是記載和分類。當教會真的聆聽聖經時,教會是在行動中的—宣揚好消息,以耶穌的名義為餵飽飢餓的人,以聖靈的能力為破碎的世界帶來喜樂。

在訪談的最後,范浩沙做了總結,他回到表演的比喻:「神劇不只是告訴我們要去思考什麼。聖經的真理不是僅僅光靠頭腦、透過顯微鏡窺視而掌握。當中有許多美,聖經裡有許多美麗的場景。但更有一個奇特的美,甚至是奇怪的美。」

這是十字架和十架群體的奇特之美,他們在舞台上成長進步,表演那齣救恩的戲劇,乃為了醫治這世界。

(本文出自《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雜誌二○一五年六月號,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