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p

耶穌,你不孤單嗎?

/黃國維(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助理教授)

當教會高舉家庭價值時,單身是比較次等的嗎?該如何看待婚姻與單身?黃國維老師指出,耶穌活出單身的樣式,是要邀請所有人進入天國的大家庭,一起建立開放接納又親密共融的群體。教會除了關心「家庭」外,同樣要關注的是,信徒之間有沒有建立猶如血緣關係一般親的關係,讓單身者不孤單。

獨自一人不好?

起初神創造亞當,把他安置在伊甸園,給他安全的環境居住、漂亮的果子做食物,並管理世界的榮耀職分。亞當應該可以滿足地生活,然而神卻說他「獨自一人不好」(創二18,新漢語譯本)。在物質生活之外,人還需要「相配的幫手」以除去孤單。聖經接著說神把走獸和飛鳥帶到亞當面前,吩咐他「呼叫」牠們的名字。這是個「面試」,要看看走獸和飛鳥是否合適作亞當的「相配幫手」,可惜面試失敗,「相配的幫手」仍然懸空(創二19~20)。既然動物不成,神就給亞當做了個「手術」,叫他沉睡,取出一根肋骨去造「女人」。當他醒過來,看見女人,就唸出聖經的第一首詩歌:

「這一個真是
我骨中的骨
我肉中的肉;
這一個要稱為女人,
因為這一個
取自男人。」

亞當從心發出的讚嘆,「女人」就是他「相配的幫手」,是何等的滿足!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人必須與另一個人相遇才不孤單。走獸飛鳥沒有回應亞當的「呼叫」,亦與亞當不平等,所以不平等的相遇或單方面的呼喚,都不能解決人的孤單。

聖經接著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結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二24)。亞當與夏娃在身體上結合,成為夫妻,婚姻制度亦誕生了。婚姻不單解決孤單,亦讓人生兒育女,達成「生養眾多,遍滿地面」的使命(創一28)。在舊約年代,人數多寡往往是民族能否存活和延續的重要原因,「人數增多」便成為了以色列人的關注(申六3、七13、八1)。婚姻制度也滿足了很多實際生活的需要,例如土地的承繼、家族名字的延續、信仰傳統的承傳,都有賴下一代的出現。所以,「無後」是個大問題,撒拉、利百加、利亞、拉結、哈拿等人也曾因為沒有兒子而經歷困擾,最終都是神賜下兒子,解救了她們。對以色列民來說,兒女是神祝福的明證,不能生育是婦人的羞恥,單身的男女更是絕無僅有。再者,被擄回歸時期出現的「彌賽亞」盼望,就是期望「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賽九6)。當民族渴望的救贖要透過生育而來,結婚生子就更加重要了。

然而這「結婚的必然」和「無後的羞恥」,卻在新約中消失了。耶穌終身沒有結婚生子,保羅更勸信徒效法他守獨身(林前七8)。是什麼帶來這轉變?舊約婚姻制度發揮的功能又被什麼取代?人類的「孤單不好」如何解決?我們不禁要問單身的耶穌:你不孤單嗎?

耶穌開展天國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要先了解耶穌工作的意義。他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四17)然後以行動展現這宣告:他醫治病人,餵飽饑餓的人,讓人知道神樂意賜下健康和飽足給天國的子民;他趕走污靈,又勝過魔鬼的試探,讓人看到邪惡勢力在天國失效;他接納罪人,饒恕得罪他的人,又以主人的身分服事僕人,犧牲自己去愛人,叫人明白進天國的群體應該如何相處。耶穌呼籲人悔改,離棄罪惡,並教導門徒這樣祈禱:「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所以,耶穌的工作就是宣揚和開展「天國」。不過,天國雖然開展了,其果效卻尚未完全實現在地。在這「已然、未然」的時代,耶穌的門徒要努力傳天國的福音,並更新自己的生命,在地上活出天國的樣式。到主再來時,基督就要審判地上的不義,徹底消滅罪,叫天國完全在地上實現。這樣看來,在地上的天國群體─教會─就是嘗試把新天新地,即復活後的樣式在此刻活現出來,在世上「預演」一台戲,給世人觀看。

那麼婚姻制度在新天新地將會是怎樣的?耶穌這樣說:「當復活的時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樣。」(太二十二30)在新天新地沒有嫁娶,所以耶穌這個預演天國的人,就終生單身。耶穌這話叫人驚訝(太二十二33),聽眾不禁要問:嫁娶讓舊約以色列民在世延續,天國子民為何可以「不娶不嫁」?婚姻制度帶來的功能,包括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提供承繼土地財產的方法、家族名字的延續、信仰傳統的承傳等等,又如何安排?要回答這些問題,就要看另一段經文:

耶穌還對眾人說話的時候,不料他母親和他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他說話。有人告訴他說:「看哪,你母親和你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你說話。」他卻回答那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就伸手指著門徒,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太十二46~50)

耶穌稱門徒為他的「弟兄姊妹和母親」,是否不認自己親生的母親和弟兄?其實耶穌沒有否認他的原生家庭,他只是開闊了「家人」的定義:由血緣關係,擴展至「遵行天父旨意」的屬靈關係。所以,天國雖然沒有嫁娶,卻仍然有家人。「不娶不嫁」也改變了新天新地的家庭關係:沒有嫁娶,就沒有夫妻關係;沒有夫妻關係,就沒有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那麼天國的家人是怎樣的關係?在天國中,眾人都是天父的兒女,彼此就是「弟兄姊妹」,這亦是天國子民之間唯一的關係。所以我們稱教會這預演天國的群體為「家」,稱信徒是「弟兄姊妹」。這些稱呼不是為了增加親密感,而是肯認其他信徒真是自己的家人。再者,血緣的「兄弟」關係到復活後將要消失,而屬靈上的「弟兄」關係,卻要延續到新天新地,所以「弟兄」比「兄弟」關係來得更恆久、更重要。教會就是「水濃於血」的群體,意思是「浸禮的水」比「血緣」更為要緊。

使徒時期的教會明白這道理,所以他們「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徒二44~45)。他們不是實行共產主義,而是把其他信徒看成自己的家人,因為家庭是「凡物公用……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的地方。這樣,「教會是家」就不是口號,而是告訴我們必須照顧每個成員的全人需要。教會是「屬靈的家」,也不是說在教會中只作崇拜、查經、祈禱等「屬靈活動」,而是說關係不是基於血緣,而是基於同有一位天父的屬靈關係。這樣,教會就不能單單關心信徒的「屬靈」狀況,也要關注「肉身」的事情,如飲食、健康、居住、工作等等。

基督建立的天國群體,也滿足了舊約婚姻和家庭的其他功能:以色列民以「生養眾多」去延續民族的血脈,而教會則實踐「大使命」,把不同種族的人納入屬靈大家庭之內(加三26~29);以色列民透過生子來傳承土地財產,信徒卻以基督為最寶貴的基業(弗一11);以色列民是亞伯拉罕肉身的後裔,基督徒卻是亞伯拉罕信心的後裔(羅四11)。舊約時代必須結婚生子,然而耶穌的救贖和他建立的教會,都一一回應了這些需要。當「那嬰孩已為我們而生」,就不一定需要別的嬰孩了。

單身,卻不孤單

這樣,我們就明白為什麼耶穌單身卻不孤單。因為門徒就是他的家人,一起建立彼此相愛,彼此照顧的關係,耶穌在關係上的需要就得到滿足。同樣,今天的教會就是眾人的家,叫單身的人得到照顧,不致孤單。我們在教會討論單身,往往關注某人是否有「獨身恩賜」,潛台詞是,某人能否忍受孤單,或是某人是否有能力與配偶建立親密關係,這未免把單身看得太個人化。聖經說「獨自一人不好」,單身的人也需要「相配的幫手」。對基督徒來說,親密關係不一定在婚姻和血緣關係中得到,更可以在天國群體中得到。所以教會思考單身,不應只問個別的人有沒有「獨身恩賜」,更要問信徒之間有沒有建立猶如血緣一般親的關係,讓單身的人不會孤單。

當耶穌教導「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時,是對著「眾人」說的(太十二46)。在跟隨耶穌的「眾人」之中,有很多貧窮、被忽略、孤單的人,也許有些來自破碎家庭,甚或是失去了家庭的人。耶穌的教導無疑把「家」再賜給這些人—不單耶穌樂意成為他們的弟兄,其他信徒也要成為他們的家人。這樣,耶穌就救贖了這些人在家庭關係上的缺乏。同時,耶穌也挑戰那些有血緣家庭的人,必須開放自己的親密關係,容讓他人進入,成為有需要者的家人,這就是天國群體「水濃於血」的意思。所以新舊約聖經都教導神的子民要看顧「孤兒寡婦」—那些失去了血緣關係的人。耶穌活出單身的樣式,不是要拆毀家庭,而是要邀請所有人進入天國的大家庭,一起建立開放、接納又共融的群體。

婚姻的更新

如果新天新地沒有嫁娶,基督徒是否必須效法耶穌守獨身?耶穌沒有否定婚姻:他參與婚筵(約二1~2),又教導人不可休妻(可十1~12),新約也肯定婚姻和血緣的家庭(林前七10、弗五22~六4、提前三2)。可見在今天「已然、未然」的時代,「二人成為一體」的婚姻仍然存在,仍然見證神在創世時設立的血緣婚姻和家庭。所以基督徒結婚和單身都可以,沒有高低之分(林前七8~11),至於如何決定,就要尋求神的心意(林前七7、17)。

耶穌說復活後「不娶也不嫁」,那麼神在創世時設立的婚姻是否終須消失?使徒約翰看到的終末景象卻告訴我們,將會有羔羊與新婦的婚筵(啟二十一2)。可見神創造的婚姻不會過去,而是要更新,因為「一切都要更新」(啟二十一5)。「在復活的時候,人也不娶也不嫁」(太二十二30),所以「二人成為一體」這有限、短暫、有眼淚、死亡的婚姻將要過去。婚姻將要更新;所有神的子民和基督將會進入沒有痛苦、永恆又完美的親密關係。今天血緣的婚姻如何美好,都不比將來弟兄姊妹與基督之間的關係完美。今生不論單身或結婚的人,不論家人之間的關係如何,這都是我們的盼望。

既然今天的血緣婚姻有限,又被罪影響,教會就不應盲目美化婚姻,或誤以為結婚比單身優勝。如果說親密關係必須在平等的「呼叫和回應」中建立,夫妻若不能建立這關係,婚姻就不能解除孤單的困境,反而會帶來更大的孤寂和痛苦。為了要結婚而勉強進入婚姻,很可能比承受單身的孤單更難受—經歷過婚姻離異的人,可以告訴我們這道理。基督徒必須知道,婚姻、家庭都不能救贖我們,唯有基督能夠。

耶穌終身單身,告訴我們單身不比結婚次等;羔羊在新天新地迎娶新婦,也告訴我們婚姻是美好的創造。教會需要結婚和單身兩種狀況的信徒:前者見證親密關係的美善,又肯定生養孩子的職分;後者則見證天國那開放接納卻又親密的關係,才是人類終末的目標。今天教會中所有人都是「弟兄姊妹」,各人應按著神給自己婚姻或單身的心意,活出天國彼此相愛、彼此接納的樣式,並等候主再來,進入那為我們預備的完美關係。

黃國維
曾任環保顧問,現為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助理教授。研究興趣是家庭神學、現代科技與後現代思潮等。黃博士相信神學和倫理不能分割,研讀神學必須以跟從基督為目標。
當期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