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的教會

/文、攝影:楊秀儀

半心浮氣躁地在石頭道旁悠悠晃晃,婚禮還在進行中。一行人只好在石頭小徑外等待。

為了從東京趕來輕井澤,連早餐也是在新幹線上草草打發。兩個男孩心知肚明,這趟親子旅遊行程規劃中,這是最不合常理的一個,車程耗時、車費不貲,千里迢迢來看一個「石頭蓋的教會」。

這間「石の教會」光看圖片就令人屏息。為什麼她可以引發出喜悅、悲傷、困惑和敬畏呢?如果說,歐洲的教堂是獻給神的,那麼,「石の教會」顯然是獻給「創造天地的神」。只是,何時教會成了婚禮專用的殿堂?

※ ※ ※

「石の教會」是為紀念基督教思想家、社會及人道主義者內村鑑三而建造。

內村鑑三(1861–1930)是日本明治時期的重要社會思想家,這個時期約莫就是清末民初的年代,日本和中國都同時接受了西方文化(武力?)的洗禮,當時的有識之士,莫不以振興民族國家為使命,洋溢著救國救民的熱情;日本有賀川豐彥,中國則有孫中山。

內村鑑三眼見日本自「日清戰爭」(即甲午戰爭)到「日俄戰爭」之後,一躍成為世界八大強國之一,沉浸在帝國輝煌的榮耀裡;但是出於基督信仰的和平正義立場,他批判日本國內「慈善家的主戰主義」(該主義意指「教化野蠻的中國,幫助中國進步」),諷刺「不允許姦淫,但允許殺人;憐憫孤兒,但允許造成數萬孤兒」。他表明了一件事,從人們對戰爭問題的態度,可以成為分辨真假知識分子的試金石。

日前,從有線電線《世紀天才》(Genius)影集裡,窺看愛因斯坦的一生。在希特勒掌權之際,身為普魯士科學院教授的他,斷然拒絕與同僚共同簽署支持納粹的同意書。他幾乎與內村鑑三的作為來自相同的深淵相應。內村鑑三還有一個重要的神學思想,就是「無教會主義」。「無教會主義」是對教會過度制度化與形式化的反動:

教會的本質不在於建築物,教堂的牆壁並不能創造信徒,因以為教會是建築物,所以亦誤解信仰的復興是教堂的復興,常為了教堂的建築與維持,不知花了許多無謂的勞力與費用。結果,不但不能復興信仰,反而信仰為世俗眼光所侵蝕。(《無教會史1-3》,東京:新教出版社,1993年。)

這段話不免讓人比照現今的教會現況,是否常失去教會本質的眼光?

他認為按著聖經的教導,當有一群人聚集(ekklesia)在一起,那就是「教會」,並不需要透過制度或儀式。換句話說,較之有形的教堂和制度儀式,更應該看重的是弟兄姊妹之間的彼此相愛,信仰的實踐與落實。所以,「無教會主義」並不是反教會,而是強調什麼才是真實的教會。

因為「無教會主義」也強調「回到聖經」的改教信念,內村鑑三成立了研經小組,在聚會中查考聖經,這些小組都是在家中舉行,或使用其他場地。也因此,「無教會主義」的追隨者,有了顯著的特點,就是熱愛閱讀。

內村鑑三的思想影響了一批社會知識分子,包括東京知名的學者、作家及大學教授矢內原忠雄,也影響日據時代前去日本留學的台灣知識分子,比如許鴻謨牧師。

※ ※ ※

二○一○年,美籍華裔牧師陳恩藩(Francis Chan)離開了他創立的基石教會(Cornerstone Church),這間教會從三十人開始,增長至五千人,是一般所謂的大型教會(Megachurch)。他原以為可以繼續每星期向千人講道,並且讓教會一直增長下去,可是,他後來發現:

按照聖經,教會裡的每一個信徒都被賦予屬靈恩賜用來服事基督的身體(教會),但我看見的是,每星期大多數的信徒到教會只是來看我的屬靈恩賜(講道),這是多麼浪費。而且,他們花上百萬元來經營教會,但在許多其他國家,經營教會可以是免費的。

陳恩藩提到,有時人們來教會,只是為了參加崇拜、聽道、娛樂,卻沒有實踐聖經中所說的彼此相愛,像家人一樣的教會。他曾為一個幫派成員施洗,這位年輕人向他表示,受洗是為了能夠加入另一個大家庭(這間教會),以為大家會像一家人般經常共處在一起,好像他過去加入的幫派家庭。結果,他發現原來教會不過是每個星期日來參加崇拜一次。

辭職之後,陳恩藩前去一些窮困的地方講道、教導和訓練領袖。現在,他正嘗試建立一個We are Church的模式,由一位牧者帶領一個十五人的家庭小組,聚集一起研讀聖經,牧者並不領薪,然而十五個人會像一家人般照顧彼此的需要。每個人都成長,因為都有責任,也都付出。

所以,教會的本質又再一次在我面前閃示著。

※ ※ ※

原本在石頭小徑上的人不耐久候,一一散去。既然不辭辛勞來了,也就不在乎多等那一個、兩個小時。這時,忽然看見牧師、新人與親友走了出來,在偌大的教會廣場前,灑花慶賀。我們振奮起來,沿著小徑往教會走去。

終於進到教會裡面,美國有機建築大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門生凱洛格(Kendrick Bangs Kellogg)的佳作,果然呈現了內村鑑三的無教會信念,看似教堂,卻是用大自然建構出「一個祈禱的神聖空間」。

短短兩分鐘的時間,還來不及讚嘆,忽然穿著詩袍的年輕女士,招呼著我們往下層的內村鑑三紀念堂離開。一時之間還不明就裡,隨即發現原來下一場婚禮的新人即將到場,我們是在仍未開放入內的情形下,得著了恩典的兩分鐘。

「石の教會」雖為星野集團創辦人為紀念內村鑑三而建,但同時又成為星野渡假村內代辦婚禮的熱門場所。十足衝突又矛盾。就像理想與現實攜手之間的變調。

走到蓊鬱樹林的一頭,矗立著內村鑑三的紀念石碑及銘言,就此默想憑弔。

我為日本;
日本為世界;
世界為基督;
而一切是為了上帝。

I for Japan;
Japan for the world;
The world for Christ;
And all for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