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與教牧輔導①

夢,靈性修復的夥伴:談夢的象徵與解夢的步驟

/王榮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穿越夢境,遇見最真實的自己》作者)

夢不只是上帝對我們說話的途徑,更是上帝提醒我們心理狀況的媒介。王榮義牧師提醒我們,藉由解讀夢中的象徵,並且將夢見的內心世界交託給上帝,你將會發現,夢真的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

夢是人類生活經驗中普遍存在的一部分,很可惜的是,真正產生好奇心並願意進一步去探索了解,進而把夢與自己生命經驗連結的人並不多。

在台灣,因為迷信、無知,和神祕感等因素,夢常被隨意地解釋、連結到外在人事物的變化,或者被認為是對未來的預知,而失去了透過夢接觸內在自我,連結到心靈更深層的機會,實在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人為何做夢?

每個人皆有表達自己情感、慾望,與問題的需要,但我們不可能將所有事情都告訴別人(怕被誤解、造成別人困擾、不信任、隱私、潛意識……)。這些不容許發洩出來的情緒,常常硬生生被理性壓抑,進入到潛意識底下。當這些情緒壓抑過多又沒有出口時,人就很容易崩潰、生病。心理學長期的臨床研究發現,夢其實就是人為了被壓抑的情緒,尋找出口的管道及方式。

換句話說,夢是維持心理健康的機制。夢提供機會,讓我們表達自己。它指引我們;反映我們的害怕、生氣、焦慮;陳述我們內在獲得或失去的某些特質。如果衝突的情境一直沒有改善,我們會重複同樣的夢。也就是說,人透過夢與內在自我溝通。

夢的語言:象徵

人為什麼無法對自己坦承?因為人為了減輕心靈受傷的痛苦,內心會啟動「心理防衛機轉」,發出阻斷痛苦的訊號。內心會用「否認」的態度自我催眠,告訴自己「沒關係!」、「不在乎!」,以「忽略」和「忘記」來因應痛苦的經驗;以「轉移」焦點,移轉對痛苦的關注。

如果內心感受長期不被了解、善待,防衛機轉就會成為一種習慣性的選擇。長久下來,真實情感被壓抑到潛意識裡,每當感受要衝出來時,理性就會擔任把關的角色,用擅長的防衛機轉壓抑情感。而長期的情感壓抑,最終造成孤單及疏離感。

人在夢中運用象徵,將內心壓抑衝突的情緒,真實投射出來。因為象徵是理智所不熟悉的語言,才能巧妙「騙過」理智的管制與壓抑。想要了解自己,端看你能不能接收和解密夢中的象徵。若能用心學習、了解自己的象徵語言,就能夠藉由夢境,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照顧因為壓力、傷害、衝突、矛盾而破碎的心靈。

何謂象徵?

當我們寫作文章時,具體的東西容易描繪,但抽象的事物卻很難表現得貼切。修辭學中有一種表現法叫「象徵法」,便是把抽象的概念、情感,和看不見的東西,藉著具體的象徵表達出來。

而夢的象徵法也是以看得見的事物,來表達看不見的概念。任何一種抽象的思想、觀念、情感、意志、慾望或看不見的事物,在夢中都不直接表明,而是透過某種具體的意象為媒介的「象徵」去間接表達。象徵既具有「不會一下子就直接表達全部意涵」的「含蓄性」,也具有「豐富多重意義」的「不確定性」;會因人而異,有不同的解釋。

有些「象徵」的意義,是放諸四海皆準。譬如有人描寫自己的心情像在「坐雲霄飛車」,有乘坐經驗的人,大多可以馬上體會,作者的內心急速起伏、驚險萬分的感受。有些象徵,則是因為不曾親身經歷過,而難以了解其意義。好比有人描述,最近的心情有如在「洗三溫暖」,對從未洗過三溫暖的人而言,就無法透過這種比擬,體會當事人的心情。

所以,夢的象徵語言,既是社會大眾共通的經驗,也是個人獨特的背景和體會。因此無論是誰,想了解自己的夢境,或是想替別人解夢,都不應太早下判斷,更不該以自身的主觀價值,去詮釋他人的夢境,而是應該仔細詢問當事人的感受,反覆確定,才不會扭曲象徵的含意。

夢與靈修

夢是上帝給人的禮物。當我們明白,夢是為了讓我們的心靈可以更深、更真實地面對自己,那麼沒有任何一個夢不是從上帝來的。上帝透過每一個夢啟示做夢者,要誠實面對自己。

通常教牧輔導的解夢,會先從內心壓抑的角度切入;因為不管從精神分析,或從信仰的角度,透過夢境我們可以了解:

1. 做夢者無法完整表達的內在情緒(喜悅、恐懼、矛盾與衝突)。
2. 做夢者說不出口的壓力(不敢說或沒有人懂)。
3. 做夢者的個性及人格特質:每個人的特質都是在不同環境中慢慢養成的,其中付出的代價、所受的委屈及傷害,都是需要被了解與接納的。
4. 做夢者對周遭環境眼光的反應。

教牧輔導與分析心理學對夢的理解

雖說教牧輔導的解夢,與分析心理學的解夢,都在尋求了解做夢者的內心世界。但心理學著重在了解之後,說服、要求當事者以長大後的自己,改變內在矛盾及有毒信念;進而扭轉、改變從小被壓抑、破壞的自我形象與價值。而教牧輔導則透過解夢,了解一個人內在的真實之後,不是要求做夢者靠著自己的力量,來扭轉或改變自己;而是誠實地把自己裡面不為人知的辛苦、受傷、壓抑帶到上主的面前,求主醫治與釋放。

簡單來說,一般心理學透過解夢了解內在壓抑、受傷的解決方案,是支持做夢者依靠自己修護,而教牧輔導則是邀請、陪伴做夢者,把受傷的自己帶到上帝的面前尋求醫治。

靈修步驟

雖然做夢者常常夢到的,是外界的他人跟自己的互動:被追逐、吵架、打架、逃、車禍被撞、親密互動等,但做夢者在內心小劇場上演的,其實是一齣與自己矛盾衝突的戲。我用一位弟兄的夢——夢見與父親激烈的吵架,甚至打起來——來探討靈修步驟:

1. 先聽懂夢,藉由夢境進入做夢者的內心世界:
這位弟兄的夢,是他與自己內心的父親形象起了衝突。與他稍微聊一下,發現他一直活在父親嚴格的教養下,做夢者有很多被處罰、責罵的恐怖經驗。
為了避免被責備,做夢者從小在內心培養出比父親更嚴厲的「超我」,時刻督促鞭策自己;表現稍不如自己的標準,就指責、否定自己。當「內在自我」努力到極致,卻又得不到「超我」的認可,自我與超我產生衝突;晚上就做了與父親衝突的夢。

2. 將內心的真實世界向主訴說:
透過解夢,我了解這位弟兄從小受到父親嚴厲的對待。那種持續的恐懼、焦慮,身邊無人能夠了解,以至於他必須更努力鞭策自己。也因為這個夢,我可以聽到他從小與父親的互動,當中所受到說不出來的委屈與恐懼。
我邀請他一起禱告,回轉像小孩,將真實的經歷一五一十訴說給耶穌聽。

3. 邀請耶穌的同在:
接下來我邀請耶穌在現場與當事人同在,去聆聽他內在小孩的受苦遭遇。整個過程不說服勸告、不批判、不指責論斷,只是單單聽懂受苦、受傷者,並將他帶到耶穌面前。我沒有替他父親說話,來說服、要求做夢者原諒父親,也沒有指責他的父親。

4. 等候主的作為:
陪伴者或輔導者不需扮演拯救者,或替耶穌想要怎麼醫治這個人,而是要容許耶穌當救主,因為耶穌能賜予適合這位受傷者的,是祂獨特的愛與醫治。
當我為這位弟兄禱告,訴說他從小的辛苦、受傷,並邀請耶穌同在時,這位弟兄開始嚎啕大哭。禱告完,這位弟兄露出輕鬆喜樂的表情。他分享在禱告中,耶穌如何靠近他,牽他的手,擁抱他;讓他在懷抱中放心地哭,醫治釋放他恐懼的心(禱告中我並沒有要耶穌如何對待他)。

5. 獻上感謝:
聽完他的分享見證後,我帶他做感恩的禱告。因為透過夢與解夢,經歷到上主醫治的恩典獻上感恩,並且也為了持續能夠遇見、經歷神來禱告。

夢是上主所賜最大的禮物

許多基督徒對夢好奇,是因為我們認為夢可以預知未來,想讀懂上帝要說什麼。我沒有否定上帝會給人特殊的異夢,但若我們可以透過了解夢的語言、象徵的手法,靠近並聽懂自己內心的矛盾、衝突、拉扯、壓抑,並因此心疼自己、尋求醫治,那麼夢就是上主賜給人們最大的禮物。我們可以藉著了解夢來慢慢地聽懂自己,也能使夢成為我們在靈修上的好夥伴,幫助我們保持一顆誠實的心,來面對我們的救主,真正達到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