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記

像腓利一樣的小人物也能參與上帝的大故事嗎?

/胡維華(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副教授)

人人都喜歡歷史、一杯清茶,和一段大人物的故事。擁有這些,我們就好像擁有任意門、時光機,在時間的洪流中來去。這些君王將相的豐功偉業、奇恥大辱,不但建構了過去,也豐富了現在。歷史好像就是許許多多人的足跡,只不過後人不斷踩踏,嘗試重現的只是大人物走過的路徑而已。

大人物推動歷史! V.S. 小人物推動歷史?

使徒行傳記敘的是教會的歷史,這個歷史是什麼樣貌,該如何閱讀呢?第八章的敘事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探究這個問題。經文一開始提到,因為司提反的死,耶路撒冷教會遭受極大的迫害,門徒四散,因而把福音帶到各處。分散的人中有腓利,他來到撒瑪利亞城,宣講基督;也行了許多神蹟,從人身上趕出汙靈,醫治了許多癱瘓的、瘸腿的。那城裡,有極大的喜樂(徒八1~8)。

如此看來,外在環境的逼迫,不但沒有限制教會的事工,甚至加速了神國的擴展。此處經文聚焦的人物是腓利,他原是耶路撒冷教會遴選出來,負責管理飯食的執事。那時教會人數增加,因而在照顧眾人飲食的事上有疏漏,但使徒堅持「我們要專注於祈禱和傳道的事奉」(徒六4),於是幾位執事被賦予重任。當教會四散時,我們以為只管飯食的腓利,卻在撒瑪利亞宣講基督。神也大大使用他,許多人經歷鬼被趕出,病得醫治。教會的元首藉此揭示,傳福音絕對不是使徒的特權,而是每一個信徒的職分;掌管歷史的主讓眾人看見,建構教會歷史的是小人物,許許多多的小人物!

從聖經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事有更深刻的意義。原來神與以色列立約,要百姓成為祭司的國度(出十九6),能將萬國領到神面前,正如摩西所說:

你們要謹守遵行;這就是你們在萬民眼前的智慧和聰明。他們聽見這一切律例,必說:「這大國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聰明!」(申四6)

不幸的是,以色列人忘記了小人物的重要,推動歷史的力量,竟落在握有大權的君王手中。當君王敬虔專一信靠,百姓就仰望上主;當君王迷信外邦偶像,百姓就自甘墮落。面對敗壞的君王,神興起先知來訓誡規勸,然而君王往往不予理會,使先知事奉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先知也有真假,並且對百姓來說,真假的辨識十分困難。真假先知的爭鬥與抗衡,使以色列嚴重內耗,神藉以色列得回全世界的計畫最後完全停擺。以大人物推動歷史的機制,顯然行不通。

上帝使用小人物推動歷史

然而使徒行傳第八章的事件代表新時代終於來臨,這是小人物的時代,卻是神心意成就的時代!誰會想到管飯食的腓利,竟被神大大使用來傳福音?這標記著救恩歷史的新起點,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了!

在撒瑪利亞所發生的事,很快地傳到耶路撒冷,於是使徒指派了彼得、約翰前來。他們來了之後,為大家按手禱告,聖靈就降下了(徒八14~17)。

今日信徒普遍認為,信耶穌就能領受聖靈。事實上,若不是受聖靈感動,沒有人能說耶穌是主(林前十二3)。那為什麼撒馬利亞的信徒還要等使徒來按手禱告才得聖靈呢?斯托得牧師(John Stott)指出,神如此行事是為了人的緣故,因為此時猶太人認為,撒瑪利亞人根本不配得救。當使徒來了之後發現,福音真的跨越種族的界線,並且他們按手禱告,聖靈就降下。有了如此清楚的印證,誰還有理由排斥這些撒瑪利亞人?

撒瑪利亞人是公認的小人物,卻個個領受聖靈;除此之外,使徒做的事還有兩點值得我們深思。首先,雖然未必在第一線傳福音,他們仍與福音的工作密切相關,因為他們要敏銳地觀察神在各地的作為,然後用禱告與行動來配合。撒瑪利亞人成為信徒,沒有在初代教會成為爭議,應與此處使徒的作為有密切的關係。

其次,神透過使徒分賜聖靈的事,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在舊約時代,神的靈曾經多次降臨在神使用的僕人身上。不過每一次都是神自己賜下聖靈,使士師、君王、先知等,領受恩賜或啟示。在這類記敘中,民數記第十一章的事件,也許特別值得注意。當時,以色列百姓受到起貪念的外邦人影響,一時之間,怨言滿天飛。神指示摩西召集七十位長老前來,接著:

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對摩西說話,把降給他的靈分給那七十個長老。靈停在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就說預言,以後卻沒有再說了。(民十一25)

七十位長老領受了摩西身上的靈,可以在各人所屬的支派中為真理發聲,阻絕謠言的播散,成為摩西最好的同工。不過,靈的分賜這事並未透過摩西,而是神自己所成就的。如今在撒馬利亞這裡,我們看見神透過使徒將聖靈賜給他們,「使徒」一職,顯然有著極重要的地位。或者更正確地說,教會,這個小人物的群體是何等的榮耀尊貴。這使我們想起耶穌對彼得說的: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十六19)

因為教會蒙神揀選,成為福音的管道,成為宣揚救恩的僕人!

小人物參與在上帝改變人生命的大故事裡

敘事的焦點再次轉回到腓利身上,因著神的指示,他就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他在路上遇見了一個人:

有一個衣索匹亞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女王甘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現在回來,在車上坐著,念先知以賽亞的書。(徒八27~28)

按照舊約律法,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進入聖所去敬拜,外邦人不能,太監也不能。換言之,腓利遇見的這位官員,是被雙重拒絕,阻擋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之外。他從遙遠的地方而來,卻只能失望地離開。不過,在回家的路上,他仍是敬虔地讀著以賽亞書。當腓利出現,他便問道,那位「像羊被牽去宰殺,又像羔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的是誰(徒八26~34)?腓利很自然地告訴他,那是耶穌,是神的兒子,為我們成就救恩的基督。腓利接著從那段經文繼續往下論到耶穌的救恩(徒八35)。我們如果順著兩人當天討論的經文,很快就會讀到:

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不要說:「耶和華將我和他的子民分別出來。」太監也不要說:「看哪,我是枯樹。」
因為耶和華如此說:「那些謹守我的安息日,選擇我旨意,持守我約的太監,我必使他們在我殿中,在我牆內,有紀念碑,有名號,勝過有兒有女;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不能剪除。」
(賽五十六3~5)

那天,因著耶穌的緣故,太監經歷了這段經文的應驗與成就,從此他可以進到神的國了。難怪他對腓利說,「看哪!這裡有水,有甚麼能阻止我受洗呢?」(徒八36)這是找到救恩之人的興奮、滿足與喜悅!

歷史是大人物的故事嗎?神的歷史顯然不是,基督的教會充滿了小人物。然而,小人物所經歷的卻是大故事,因為都是生命改變的故事,是超過人所能想像的見證。耶穌的新時代既已開啟,但願我們不再走回舊約歷史的老路,願所有的基督門徒都能廣傳福音、經歷聖靈,使人多得福音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