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特報

在這世界成為生命的見證人──【學生事工的大未來】講座回顧

/陳曉玫(校園書房出版社行銷企劃)
「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是邀請他來赴死。」──德國神學家、青少年工作者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

經過一整年的醞釀,校園書房出版社終於趕在校園福音團契成立60週年之際,把一甲子學生工作的反思、梳理與沉澱,提供給台灣參與在青少事工中的同工們。在2017年11月9~13日,出版社邀請美國路德神學院副教授路恩哲來台舉辦【學生事工的大未來】講座,其中包括台北專業工作坊、台北主題講座、高雄導讀場和高雄教牧場四場座談,總計超過900人次參與。

路恩哲教授是《每個孩子都是神學家》的共同作者,與其老師丁康黛在著作中一同介紹了北美的青少年事工,與教會所面對的嚴峻考驗:21世紀教會青少年大量出走的現象。除了在書中回應此現況,路恩哲在台北場專業工作坊中進一步從「實踐神學」出發,談及潘霍華作為青少年工作者的方法;主題講座則將教會對青少事工的反思,聚焦在「神學轉向」上,也探討如何對抗消費文化,並再思我們對牧養關係的理解。高雄場除了以上內容,另有「如何與青少年談罪」的主題分享。

如何與青少年談罪?

跟青少年談罪,不是為了讓他們感到有罪惡感;而是為了讓他們曉得,罪的後果是關係的破裂,與神、與人、與世界關係的破裂,最終帶來聖經中所說罪的代價:「死」。

這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課題,也是青少年感受罪最切身的切入點。小至孤單寂寞感、被喜歡的人拒絕,大至父母離婚、遭受霸凌,沒有人可以逃避關係破裂帶來的影響。因此,當一個青少年問起「什麼是罪?」我們可以先問問自己,希望透過這段對話,讓青少年得到什麼?是罪惡感、教義還是福音?也許我們可以回答,罪是死亡,因為罪是不順服神。但我們更應該和青少年談的,是他切身經歷過的關係破裂,以及如何恢復破裂的關係。

什麼是青少年事工的「神學轉向」?

對青少年來說,談論「神是誰」,不如觀察「神做了什麼」。簡言之,這就是「神學轉向」,將神學思考從定義轉變為行動。如此一來,青少年工作者的任務就不再是單純傾聽、陪伴的角色,而是可以更進一步協助青少年,看到神在這世界的作為。

在撒拉不孕的那數十年中,上帝靜默但行動著;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在曠野漂流的時刻,上帝也依然行動著。虛無和困境持續,但人與上帝依然同行同工,這就是路恩哲「神學轉向」最重要的出發點:看見上帝在眼前的困境中仍持續行動,而我們也正與他一起同工,這才是最大的真實。驚人的是,這同時也是耶穌對每個青少年輔導與眾教會的呼召──不再是戴著檢視罪的鏡片,判定這破碎的世界「早已無可救藥!」;而是帶著「神學轉向」的盼望,相信耶穌是至今仍在行動的救主。如此的牧養,將使每一位牧長輔導,得以成為青少年生命的見證人。